“如今,南家遭此大難,雖是罪有應得,但若當今天子對東西南北境忠臣的所作所為公之于眾,加之四大家族為自己所管轄地界的貢獻,由四大家族管轄的地界絕對會引發不小的動亂。”
“想必當今天子也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邊境之地,一旦發生動亂可就給了別國可趁之機。”
“再若,若是邊境四大家族徹底對朝廷寒心,帶領當地百姓造反起義,又該如何?”
南心吟對待林帝不同的稱呼,也體現出了她今夜幾番不同的心情。
賀憬南從南心吟話語之中猜測出南心吟打算,繼續說道:“如今南家只剩你一個孤女,南境遭此大難,南家全族殉國,你若得不到妥善安置,南境管轄范圍之內的十余座城池百姓又曾受過南家恩惠,對朝廷,他們定不會輕易妥協,所以你想通過這一點為自己謀得好處?”
南心吟道:“不錯!”
賀蘭清風疑惑問道:“南家兒郎分布在南家管轄范圍之內的,十余座城池之內,怎會在頃刻間滅族?”
南心吟眼中閃爍著堅定跟狠毒道:“哪一次邊境敵國來犯,我南家兒郎不是首當其沖?”
“南家管轄范圍之內的十余座城池,除了有南家管轄之外,還有當地官員以及朝廷派遣的監督官,邊境敵國來犯,南家兒郎可將所有事宜交于其余官員,自己披甲上陣抵御外敵。”
賀憬南又道:“邊境四大家族這么痛恨當今天子,你們為何還如此賣命?特別是在能通過自己一己之力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
南心吟道:“痛恨林帝是真,可百姓又有何罪?因為南家的一念之差,導致這么多人無辜慘死,這個債,得還。”
賀憬南聞言笑道:“上百萬人的命,無數家庭的支離破碎,你怎么還?”
南心吟道:“以一人之力,重振南境繁華,百姓安居樂業。”
賀憬南冷笑一聲之后滿意點頭。
不得不說,南心吟有膽有識,邊境四大家族的事只要捅破,林朝邊境必定起亂,若是不捅破,南家為守住南境獻身與沙場,獨留孤女南心吟一人在人間,朝堂若是不對南心吟加以安撫,難得南境民心。
朝堂對南心吟加以安撫,無非就是常駐京都,再冊封縣主或郡主之位,享受食邑。
但以南心吟的心性怕是另有打算,借機為自己在南境某得一職位,重振南家門楣,眼下這番情形只要南心吟向林帝提要求,林帝自然不會拒絕。
這也是南心吟逃出后,明明可以去南境管轄范圍之內的其他城池尋找棲息之地,卻要故意獨自一人往今都走的原因。
加之她方才所言,定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只要自己遭遇不測,南境戰役結束之后,林帝對南家無所褒獎,背后定會有人將林帝對東南西北四邊境的所作所為公之于眾。
朝堂派遣官員赴任各地,最為正常不過,可像林帝對邊境四大家族如此刻意打壓的少之又少,若是此事被公之于眾,林帝定會被天下人討伐。
眼下太子跟三皇子如日中天,林帝被天下人討伐,漁翁得利的只會是這二人,就算太子跟三皇子互相殘殺,誰也得不到好處,只要廢太子冤屈不能公之于眾,自己借助穆家登上皇位也是得位不正。
只要朝廷舊部不滿自己,從而擁護榮王,自己能做的要么趕緊殺絕,要么乖乖退位,這兩者都不是自己想要。
前者官員補替,朝局動蕩,自己還得背負一個暴君的罪名,今后不管自己功績有多么好,后世歷書永遠抹不掉自己暴君,判賊竊國的罪名。
廢太子之事,自己登基之后再澄清,免不得要被他人認為扭曲事實,刻意洗白。
后者,自己退位之后,榮王跟那些舊部還會留自己性命嗎?穆家跟自己一黨的官員又該何去何從?
如今南境出了這番事情,只要自己利用得當,定會為自己所用,籠絡南家,相當于籠絡了邊境四大家族。
賀蘭清風笑笑道:“邊境四大家族與敵國勾結,敵國手中定有證據,一旦證據公之于眾,邊境四大家族可還有還手之力?”
南心吟反問道:“敵國的話,怎可信?”
賀蘭清風頓言,不再說話。
有證據又如何?只要打死不認,林帝又能把四大家族怎么樣?以邊境四大家族的權勢,林帝也不敢輕易的罪。
再者,邊境四大家族既然敢做,就已經做了十全的準備工作,自然不會給敵人反咬自己的機會,必要時候拉出幾個無關緊要的人頂罪即可。
林帝縱使知道其中內情,也要大局為重,只要邊境四大家族不在留把柄,兩者可相安無事。
他日,新帝登基,重振朝堂,削弱不為自己所用的朝臣,重用擁護自己的朝臣,到時候朝廷上下又是一番新景象,屆時再表忠心,護擁新帝。
這個道理,邊境四大家族知道,朝廷百官也知道。
賀憬南向賀蘭清風問道:“賀蘭司長會如何向朝廷上奏南境之事?”
賀蘭清風滿臉不悅,懟道:“我有得選擇嗎?”
賀憬南一臉壞笑,不語。
賀蘭清風確實沒有選擇,先不說他要是不按照賀憬南意愿去做這件事情,今夜尚且能不能出這個門?
就算賀憬南不插手此事,自己也未必能夠活著走出南境,戰場廝殺,刀劍無眼,自己被自己人殘忍殺害甩鍋到敵軍手中又不是不可。
南心吟也不是泛泛之輩,不說她能夠攪動大局,但取自己性命不在話下。
況且,林帝此番做的也確實不對,換而言之這樣的事情發生到自己身上,自己未必做的有邊境四大家做的好。
賀蘭清風問出自己心中疑惑“你獨自前往京都時,是否有人暗中護你周全?”
南心吟冷冷道:“自然。”
南境之事被賀憬南書信到東西北境領帥之人手中。
此時柳寧安正與身邊侍女討論此事。
南境的事情已經捅破,柳寧安作為西境領兵將帥必須全權知曉,才能做進一步計劃。
淺月道:“我不相信謀劃了這么久事會輕易收手,怕只是緩兵之計,還是小心為上的好。”
雀月道:“怎么能說是輕易收手呢?上百萬條人命換醒的良知,又加之自己心中的不安,沒什么不可能的,忠了一輩子的人突然不忠,內心煎熬自己知曉,迷途知返,才能解除內心煎熬。”
柳寧安倒是很認可雀月這句話,穆家這么多年的愚忠,也是過不去心中那道坎。
翠月問道:“女郎,我們該怎么做?”
柳寧安道:“靜觀其變。”
大戰之后,柳寧安特地大開外城門,一是誘惑敵軍,請君入翁,二是借此機會調出藏匿奸細。
若是敵軍再一次攻打城門,入了圈套,導致穆家軍大勝,敵軍重創。
就說明東西南北境奸細已迷途知返,未曾向敵軍通風報信,為鞏固邊境安定,奸細也算帶罪立功,敵軍潰敗,又怎能會再一次相信我朝奸細,奸細要想活命,就只能效忠于朝廷,或是敵軍自己報復奸細向林朝透露我朝奸細底細。
幾日后,東西北境敵軍再一次入侵。
不同于第一次的全員進攻中墻,敵軍一半進攻中墻,一半駐守在外,以便接應,甚至還推了兩輛鐵車抵住第二道門,以至于外墻的第二道鐵門不能放下,入侵的敵軍可自由出入。
外墻跟中墻城墻之上,火球滾落,直擊外敵,內墻箭眼之中,萬箭齊發,敵軍節節后退。
這一戰,守城兵卒只有三萬人,其余七萬人從相鄰的兩個城池繞道而行,城外埋伏,在敵軍撤退之際趁其不備,發起進攻,將其包圍,團團圍住,一下一上攻擊,不給敵人撤退之機。
此番戰役,穆家軍大勝,不同于西境跟南境的旱戰,北境跟東境靠海,大小河流串連,北境跟東境城外距離城墻十里地挖鑿了深渠,引入海水,圍城護城河。
護城河直徑百米寬,百米深,水下布滿各種暗器,只要有人跳入水中,觸發暗器,畢定無處逃生。
此番敵軍入侵,過了護城河之后,出入唯一的橋梁被摧毀,敵軍無路可逃。
北境跟東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并未乘勝追擊,反倒由敵軍在護城河以外墻之間,自生自滅。
幾日之后的軍食物缺乏潰不成軍,北境跟東境才派遣五萬水軍乘船,與外墻跟中墻穆家軍里應外合,殲滅敵人。
敵軍崩潰之際,城外叫喊透露城中與朝廷有人勾結敵軍,泄露邊境布防圖及朝廷機密。
……
一番時日之后,東、北境穆家軍陸續抵達南境,此時駐扎城外的林朝軍隊糧草豐裕,兵馬充足。
西境支援穆家軍城內駐扎,分布駐守在鷹城臨近幾個城池,避免敵軍繞道攻城。
鷹城之內,糧草殆盡,城中兵卒已潰不成軍。
林朝軍隊里應外合,強攻下鷹城,用敵軍鷹城守城將領頭顱,祭奠因此戰役而死的百萬性命。
駐守邊境的穆家軍由于戰役人員損失慘重,所以站爭取的勝利之后,并未對敵軍展開追擊,而是堅守城池之后開始重新分配駐守邊境人員,并上湊朝堂招兵買馬,林帝縱使再不滿穆家軍逐漸壯大,為保邊境安寧,不得不妥協。
歷經半年時間,東西南北境穆家軍恢復從前。
前往東西南北境支援將領摔兵歸來。
京都城中,城中百姓夾道相迎。
回京第二日,朝堂之上,論功行賞,南家上下及戰死兵將被封賞了個遍,進了宗廟,世代守香火供奉。
其余將領士卒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
南心吟被冊封縣主,以南境為封號,賜府邸,長駐今都,南心吟卻請旨,免去自己所有封賞,讓自己回南境繼續駐守,堅守南家職責,盡自己所能,為南境為朝廷效力。
面對南心吟請求,加上自己心虛,林帝固然有動搖,知曉只有將南心吟遠離自己,自己性命才不受威脅,也知曉,南家在南境得民心,南心吟繼續留守南境才能更好的帶動南境發展。
且,南心吟一女兒身,好把控,自己可以利用南心吟收攏南境,但礙于皇家顏面又不得故作挽留。
在南心吟再三請求之下,林帝保留了南心吟郡主之位,不受食邑,只是封賞了一些金銀珠寶跟銀錢。
又為南心吟在京都選了府邸,以便南心吟回今都時居住,又特地給南心吟開了先列,冊封一個史無前例的境主身份,寓意南境的境主,俸祿享受之前御史監督官之俸祿。
穆家因南境失守,造成麟城、雁城、鷹城三大城池失守,百萬人慘死,故,將功補過,即,不論功行賞,也不追究失職之罪。
柳寧安此番帶兵出征,用的是柳家名義,功勞也自然屬于柳家。
柳家父子三人在西境一直做雜役之事,因柳家父子三人在柳寧安將來拉三皇子及太子下水的計劃之中,故此,柳寧安將西境所有事宜,上湊朝廷之時也在奏折中著意夸獎了柳家父子三人幾番。
為的就是林帝有借口封賞柳家,從而將柳家抬高。
納蘭靖與知曉柳家父子三人跟柳寧安關系,也跟著小小褒獎了幾句,奏折中寫到,柳家父子雖不上陣殺敵,但在軍營之中,不辭勞苦,盡職盡責,途中雖有小錯,但已將功補過,無盡奉獻。
由于林帝刻意抬舉柳家,刻意對朝中大臣隱瞞了柳家父子臨陣脫逃之事,這個事情,林帝刻意隱瞞,柳寧安跟幾個戰役監督官也不能多說什么,畢竟自己小命跟九族要緊。
口頭褒獎之后,林帝又賞賜了柳家父子三人無數金銀財寶,并在朝堂之上封柳如淑為太子妃。
柳如淑在半月前產下雙子,林帝欣喜若極,本就有抬柳如淑為太子妃之意,只是找不到合適借口,如今有柳家父子的“功績”在,自然水到渠成,也變相抬舉了柳家。
賀憬南收復麟城、雁城、鷹城有功,被林帝冊封外姓藩王,賜封號鎮國,將御林衛全數交于賀憬南管轄。
朝堂之上,柳寧安聽著林帝對賀憬南的封賞,暗罵一句“瞎了你狗眼。”
柳寧安第一次見如此蠢笨之人,如今穆跟皇太長孫手握林朝全部兵權,這若是要造反,整個林朝不都是穆家跟皇太長孫的了。
此番封賞,穆家表面上似乎沒得任何好處,實則占盡了好處。
林朝戰事大捷,又因年前剛受過天災,眼下又剛經戰亂,林帝特意免去了慶功宴,但并未阻止百姓私下慶祝。
冊封完后,夜間的京都熱絡起來,九月的京都夜晚,繁星點點,賀府跟柳府極為熱鬧。
賀憬南特地給太子妃跟柳家送了一份大禮,在賀憬南帶動下,一些本不愿給柳家送禮的人也紛紛效仿。
御書房內。
林帝與賀憬南圍坐下棋。
林帝開口道:“為何這般討好柳家?這不是你的做事風格?”
賀憬南道:“我哪里是討好柳家,分明是在討好圣上您,圣上有意抬舉柳家,我不也得替圣上助助力,可不能讓朝廷百官把柳家看扁了。”
隨即又討好般說道:“圣上討厭誰,我便討厭誰,圣上喜歡誰,我便喜歡誰。”
林帝聞言滿意冷哼一聲,落下一字,問道:“邊境四大家族真的安分嗎?”
賀憬南道:“安不安分,圣上您心里沒數嗎?”
林帝又道:“穆家呢?”
賀憬南道:“郡主跟穆天夫婦都在京都,敢不安分?”
林帝聞言,微微松了口氣。
英國公府門前,早已人去樓空,門上碩大的封條顯得格外刺眼,柳寧安坐在馬車內,透過轎簾之間縫隙望向國公府,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