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發(fā)兵十萬,由蘇定方帶兵,直撲吐谷渾,與慕容諾曷缽、弘化公主合兵一處。諾曷缽可汗見大唐發(fā)兵,那真叫一個感激涕零。為彰顯誠意,直接將吐谷渾大軍指揮權交由蘇將軍。
祿東贊本以為大唐忙于遼東戰(zhàn)事,無力支援吐谷渾,眼見天兵已至,不敢輕敵,派出其子論欽陵率十萬蕃軍迎戰(zhàn),可謂傾巢而出。
順順從邸報上看到論欽陵的名字不由替我軍捏了一把汗。(邸報是專門用于傳知諭旨、詔書、朝臣奏議的官方文書。相當于政治類報紙。戰(zhàn)報順順沒資格看,但邸報還是易得的)這位論欽陵堪稱吐蕃戰(zhàn)神,雖然這會沒啥戰(zhàn)績,可在歷史上大非川一戰(zhàn),他可是大敗薛仁貴,讓吐谷渾從此復國無望。這場仗真的不好打。幸而這一世二圣堅持出兵吐谷渾,此時吐蕃還未壯大,論欽陵初出茅廬,而我方有蘇定方親自坐鎮(zhèn),又有劉仁軌、裴行儉這些未來名將,優(yōu)勢在我。
弘化公主也是個心思細膩之人,她會見蘇定方、劉仁愿等將領時指出,吐谷渾地處高寒之地,與中原氣候迥異。唐兵初到此處,多呼吸不暢、五感遲鈍、體弱乏力。圣人又要求速戰(zhàn)速決,唐兵這種狀態(tài)下開戰(zhàn),定會損兵嚴重,可先以吐谷渾兵為主力,讓唐軍充分休整。只是,吐蕃強勢,諸多部落皆與吐蕃暗通款曲,用兵時一定要謹防告密之人。
皇后看到戰(zhàn)報,直夸弘化公主有謀略,一舉兩得。弘化公主指給蘇定方的軍隊有定成王的,有大寧王順窮蹙的,仆射乞伏的,這些人表面是可汗臣子,實早有異心,或通吐蕃,或謀權位。吐谷渾人心異動,才會屢戰(zhàn)屢敗。弘化公主一方面借蘇定方之手鏟除亂臣,另一方面為我軍保存實力,所以是一舉兩得。
至于告密問題,哪難得到蘇定方、劉仁軌。蘇將軍放出要夜襲敵營的消息,果然這些亂臣賊子就按耐不住了。劉仁軌率親兵出動,扣押報了四五名報信兵,連夜審問,那些賊將還在睡夢中就被逮捕。蘇定方還給了慕容諾曷缽一個立威的機會。讓可汗當著所有吐谷渾士兵的面處死了通風報信的定成王、沙洲刺史等人。
可汗本想大肆屠殺黨羽,被弘化公主所勸阻。公主“慈悲心腸”,宣稱眾將士均為佞臣所惑,被賊子所逼,如今賊首皆已伏法,大敵當前,不應大開殺戒,又列數(shù)可汗曾經(jīng)對這些小將領的恩賞。這些叛軍死里逃生,皆感念公主仁慈,山呼誓死以報可汗、公主。弘化公主看氣氛烘托到位,便退下來,回到營賬,交給蘇定方一份名單,正是剛剛被“赦免”的將領名錄,這便是我軍前鋒人員了。死于叛亂多屈辱,還是為國戰(zhàn)死的好。
解決完內部糾紛,就該一致對外了。論欽陵堅守陣地,不肯主動出擊。要想盡快結束戰(zhàn)爭,就得逼論欽陵出戰(zhàn)。劉仁愿率吐谷渾兵士五萬偽裝成唐兵主力,至烏海口,攻破蕃軍前哨,引誘論欽陵大軍出擊,戰(zhàn)至星辰峽。蘇定方帶我軍主力,借星辰峽地利之便,兩邊設伏兵,待我軍穿過峽谷,而吐蕃主力進入峽中時,自上用火箭俯攻同時堵住兩頭出口,將數(shù)萬蕃軍困死其中。如此,唐蕃戰(zhàn)事可結。
雖然中間出了變故,但好在與大局無礙。變故正與二愣子李敬業(yè)有關。蘇將軍考慮到劉仁軌之前是文官,又帶著李敬業(yè)這個英國公長孫,安全起見,便讓他們在后方負責保護輜重糧草,待命而進。可李敬業(yè)自從聽說劉仁愿將軍大敗蕃軍前哨,贏得了開戰(zhàn)首捷,就急不可待的想帶兵出擊,幾次請命。劉仁軌當然不能由他胡來,嚴令禁止。不想李敬業(yè)建功心切,竟不顧將令,借著夜色,領著一只隊伍直撲烏海。幸好劉仁軌早有防范,一面命人緊急上報蘇定方,一面派人在駐地十里之處追上,押了回來。蘇定方、劉仁愿本想上奏朝廷由圣人處置李敬業(yè),相當于給英國公個情面。可劉仁軌是一點情面都不留,當場剝奪李敬業(yè)昭武校尉職,以白身從軍,又打了幾十軍棍。
順順看著邸報,拊手叫好,星辰峽計劃大勝蕃軍。又直呼可惜,竟沒能生擒論欽陵。論欽陵用兵謹慎,追至峽口,不敢冒進,便只派了三分之二部隊追擊,自己守于谷外。見蕃軍被圍,本想里外接應,從后方打開突破口。若是論欽陵對上的是普通將領可能真的就被他得逞了,可惜他碰上的是裴行儉,蘇定方的嫡傳弟子裴行儉。真是天佑大唐!
順順邸報看得過癮,又暗自可惜,自己雖貴為公主,卻常困深宮,都不能親見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蘇定方、攻破百濟的劉仁軌、威震安西的裴行儉這些彪炳史冊的高宗朝名將,真是此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