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024
小番茄最近去了意大利米蘭參加關于咖啡的展會,看到她發的朋友圈配文中有一句話:如果人生再來一遍,希望多學一些些的語言,看到更多的世界。
我想說能夠肆無忌憚地侵入他人語言領地真的太酷啦!況且語言也能帶給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那是一種令人感到渾身發抖的激動吧
我的語言天賦很好,是那種別人都會走路了而我不會,但我已經會說話并且說的很好地那種程度,在學習別的語系的時候我通常語感很好但是沒什么章法,我的發音通常學得非常快,但語法都錯一堆(能聽得懂會講不就好了我心里這么想著)高中文理科分班的時候,我一度很想學文科,媽媽問我想學什么,我說學外語阿,但翻譯家多酷,但終究敵不過媽媽的堅持最后學了理科(當然現在的我也不會后悔的)
我從來都是很喜歡語言這個東西,即使在翻譯軟件十分發達的今天我仍然覺得能夠熟練掌握另一門語言或另一個語系都是十分酷的一件事,自己對語句的感受永遠和翻譯軟件給到的翻譯來的不一樣,擁有思想的我們能感受到除了單純詞匯翻譯之外的感情,就像我們在與人發生爭執的時候會下意識的說母語
“據說,由于缺乏自信,人在說外語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提高聲調。多美好,不安是漫天飄飛的雨絲,細微得難以被眼睛察覺,倒是聲音不失時機地萌發,仿佛雨中怦然開啟的一把把小傘,舉在頭頂,賜予每個人光環。”在讀異旅人的時候這段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每個人對不同的人說話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語言吧
舉個例子:如果我和好朋友說話那我肯定不會用方言,一般會什么都用,網絡詞匯顏文字日語英語混著講,只要我會講,都能講,隨意的很;但如果和一個年紀比較大的或許又有些聽不懂普通話的老者呢,那我可能就會下意識用方言來和他溝通了吧
這很好理解吧,每個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我們會選擇最利于我們溝通的方式進行溝通,人類的利己性還是非常明顯,這也不是什么壞事,這只是人性罷了
因為我的長相的緣故(看起來有點櫻花妹),所以我去日本的時候經常會被認錯,當地人可能會覺得我是日本人,所以經常和我說了一大段日語之后發現我聽不懂(當然我有的時候也會裝作都能聽得懂的樣子,其實日劇和動漫看多了也是能大概聽的懂啦)我發現哦,如果日本人覺得你是本地人會用很多敬語,但如果他覺得你是聽的懂日文的外國人可能他們就不太會用敬語(后來我就都裝作聽得懂的樣子)
昨天和黃黃聊天聊到重男輕女這件事,她說她很小的時候就被家里的大人教育作為女生就要大家閨秀,琴棋書畫什么都要會一點,也不用太聰明,會做家務就好了,小的時候她被要求洗碗燒菜而她哥哥就可以在床上看電視,所以她說她從小就女權意識覺醒,頭很鐵,直到現在,她也會被要求要早點找對象早點找個人嫁了,不然年紀就大了,就被剩下了
我就覺得剩女這個詞真的很搞笑啊,到底是什么被剩下了,剩的是我的閱歷和沉淀的魅力,剩的是對人生更透徹的理解和對生活的從容,怎樣,是我盛到你嫉妒,圣到你眼紅,勝到你發瘋,還省掉了遇到一些沒有用的廢物的過程(非常贊同的一段反擊)
我的人生準則一直都是關你屁事,關我屁事,講真的你自己都還活不明白,有什么資格對我們指手畫腳?讓自己開心呀真是比什么都來的重要
曾經看?明日的我與昨日的你的約會?的時候哭的死去活來,即使我抵制一切以結婚生子為前提的戀愛,但不妨礙我對真愛的追求
(無論倒敘還是順敘,我的第一次也是你的最后一次,所以你總在很奇怪的點落淚,我們不會擦肩而過,我們會將彼端的彼此結合連接成一個圓,我的5歲被35歲的你拯救,而我在35歲救了5歲的你)我愿意永遠為純愛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