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得到醫(yī)生女兒的真知灼見,所以當(dāng)天傍晚巴娃放下書包就扎進了村里小伙伴的隊伍中去。
大家正在玩一種爬墻游戲。村里最高級的房子是屋后偉家的,三間二層小樓;第二等級的是至少三米挑高的三開間大瓦房,冬涼夏涼;最次等級是土坯房,除了地基一圈是石頭或青磚,墻面都是土磚壘起來的,也有三間。小孩子天然地喜新厭舊,誰也不愛在土房子周邊玩,玩忘了神,拿著瓦片或木棍敲戳別人的墻,真能給人干出一個墻洞出來,最后結(jié)局免不了遭到一頓臭罵。可是那嶄新高聳的洋樓肯定是最遭人稀罕的,無奈偉媽又是一個極其不喜歡小孩子的女人,偏偏她家兒子又是一個真正的學(xué)霸,向來不跟人玩鬧,永遠躲在二樓寫作業(yè)。于是,青磚大瓦房就是孩子們最合適的玩樂場所,一是選擇面大,村里好多戶人家都漸漸蓋起了這種房子;二是沒有刷白墻,主人家不那么精細(xì),又不像土墻那么脆弱。
大瓦房,地基是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石頭壘起來的。誰家打地基,巴娃爸常常會去幫忙,巴娃因為喊爸爸吃飯的緣故,總能得以認(rèn)真地看大人們打地基。所謂打地基,就是在地上挖出一個房子形狀的長條形折形的坑,然后把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石頭放進去,要放得恰到好處。無論多么不規(guī)則的石頭總能選擇其中一面朝外或朝里,中間的縫隙用稍小的石塊頂住,再小的間隙用再小的石塊填上,然后依次排列下去,直到一面地基用千奇百怪的石頭拼裝完成,最后在周圍用水泥抹上石頭縫,上面用水泥鋪平,這地基就基本告一段落。巴娃最喜歡看爸爸把手里的石塊左右擺弄,最終總能放進剛剛好的一個縫里去。在巴娃看來,蓋房子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雖然屆時爸爸手上的勞動手套已千瘡百孔,手套里粗糙的大手已布滿大大小小的傷痕。
地基大約有小孩的膝蓋一般高,上面開始砌墻磚,砌到一個半大孩子的高度時會再往里收,墻會變得更薄,可能為了節(jié)約材料,大家都會用立磚往上,直到房梁。
孩子們會先在下面石頭剪刀布,誰贏誰先上,以一處墻角為起點,腳踩突出來的半個腳掌寬的地基臺子,手搭著立磚留出來的一兩個指節(jié)寬的墻臺子,然后像一只只小螃蟹一樣在人家的墻壁上橫行開來。壯觀的時候,小伙伴紅家的房子一圈墻上能掛著十幾二十只這樣的“小螃蟹”,一點點順著一個方向往前挪。一圈一圈,你追我趕,腳尖酸了,手指生疼,也沒有人愿意提前掉下來。有時轉(zhuǎn)得暈了,想換個方向繼續(xù),一轉(zhuǎn)頭,后面正跟著一個小伙伴呢,不得已忍著辛苦,又繼續(xù)往前“爬”去。一圈小孩就像花盆邊沿上的蟲子似的,頭連著尾,尾連著頭,一直爬行一直轉(zhuǎn)圈,源源不斷,生生不息……
這是巴娃記憶里最酣暢淋漓地一次玩耍,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墻的,只記得,她下來之后,在旁邊的石頭上坐了好久,看著小伙伴又爬了好久。她呢,只覺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頭暈?zāi)垦!髞恚职謥砗八丶页燥垼乓贿厰?shù)落一邊把她扶回家去,回去自然又是被媽媽一頓教訓(xùn),大意是玩不動還要跟人玩,頭暈,活該!
自此,她確定了自己在玩上面,是不具備什么實力的。當(dāng)然,這個結(jié)論會被更多次正面和側(cè)面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