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期間,人們除了拜神祈福、還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全家喜樂安康。
道鶴廟會中,有拜神祈福等一系列儀式。這金童玉女這坐轎子從街頭到街尾。金童玉女坐轎祈福的儀式算是完成。白常山同聶卷伯便走到轎子前將兩人接走。
“桔梗,你坐這轎子可歡喜?“白常山寵溺的抱著桔梗。
“歡喜!父親,這廟會真是好看。那轎子好高,坐在轎上能把這街上的表演都看到眼里去。“看來桔梗是真的很興奮能有這樣一種不同的體驗。
“二弟,你怎么不說話。這轎子我都沒坐過呢。來年,我也要穿這紅色,同桔梗妹妹一同坐轎去。我也要從那轎上看這廟會萬般景色。“聶空青剛才在人群里看著桔梗同二弟可以坐在轎上看廟會,真心羨慕。想著定是今日穿了青色無人注意,來年定要穿紅色。且若不是自己長得高,那二叔定也要把自己架到脖子上去,那今天指不定就是他坐轎子了。看來這長得高有時也不是好事啊。
“兄長要是矮上幾分,就算不穿紅色,今日也是你上轎。來年,我定長得比你高。“這跟紅色關系不大,跟他穿紅色同桔梗登對又同被架到脖子有關。明年他定要長得比兄長高。這轎子誰愛做誰坐。誰要青梅竹馬做夫妻。自己都還沒長大呢,誰要成親了。瞧瞧娘整日清閑,爹整日照顧管教自己,還得掙錢養家,成親有什么好。
幾人一路上走還看到打蓮湘。這打蓮湘也稱霸王鞭。蓮湘用一米長的細竹筒做成,每節部分雕空、嵌以鐵錢。打蓮湘可由一人手拍竹板為唱,三四人手搖蓮湘和之。
蓮湘系由一根約長一米、比拇指粗的竹竿,兩端鏤成三個圓孔,每一孔中各串數個銅錢,涂以彩漆,兩端飾花穗彩綢,亦稱“竹簽”“花棍”。
舞時,可由數人共舞。表演時,男女各持蓮湘做各種舞蹈動作,從頭打到腳,從前打到后,邊打邊唱。
今日全是現場編唱,會又男女雙人對打,形成舞、打、跳、躍的連續動作。行進時,打出前進、停留、蹲下等多種步法。而后場上組成十字又井字等隊形,隨著男女交錯對擊,一起一落,節奏鮮明,動作活潑。
“卷伯!“一個身穿戎裝的女子對著幾人揮舞的手臂。旁邊還站著一個裊娜娉婷的女婦人。
“夫人?你怎么穿著戎裝就出來了。’聶卷伯知道自己夫人的性子,這定是晨獵完,衣服都不換便出門了。
“晨獵回來懶得換衣服,遇見防風姐姐來找我,我便直接出門了。還真別說,這廟會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呢。“站在聶夫人旁的正是防風。
“常山兄,這是我夫人。姓葉名喚青黛。夫人,這是常山兄。‘聶卷云將兩人相互介紹。
二人相互點頭示意。
“常山,你們也在這。這廟會也逛的差不多了。夜里還有節目,不過先帶孩子回去吃了晚飯再來吧。“一旁的防風開了口。
“夫人我們也帶孩子們回去用飯吧。“聶卷云道。
“不如今日我們一同吃飯吧,也熱鬧。上我家去,我家人多,地方也大些。桌子擺得下。“聽葉青黛的提議幾人相互看了看。
“也好,那我便把今日準備的吃食一同拿去青黛姐姐家。特別是那肉湯我熬了許久呢。正好大家可以嘗一嘗。“防風想著都是鄰居,這聶家夫妻熱情好客最好不過了。往后鄰里還得多相處呢。
白常山同聶卷伯見二位夫人剛認識便一見如故,相交甚好,自是對這個提議沒意見。
幾人忙著備好酒菜,已是一個時辰。總算幾人同桌而席。
“青田田魚!青田鋪蹄!山粉餃!珍珠日月貝!都是今日我想吃的。“桔梗驚呼道。桌上可不止擺著這四道菜,還有肉湯,湯圓,烤鹿肉等野味。桌上不光有肉菜還有許多蔬菜白菘,黃卷,韭黃,扁豆,茄子,黃瓜,蘿卜,生菜,腌菜等。
“這冬季難有蔬菜,聶兄家中竟有如此多的蔬菜。真是難得。‘白常山忍不住贊嘆道。
‘這菜是我夫人青黛種的。這滿桌野味也是青黛打獵所得。’
“青黛妹妹竟這樣的技能。能種菜,還能打獵?怪不得一早就穿戎裝呢,看來收獲頗豐啊。‘防風僅是帶了一道肉湯,一份湯圓來,畢竟剛來青田縣,本就沒想一家三人一同吃飯,原就是準備了肉湯,湯圓,還想再做一兩個小菜,多了三人也吃不完。今日又是聶家做主家。自是不便大盆小鍋的搬到人家家里來。
“防風姐姐的肉湯十分鮮美,湯圓做的也是甜而不膩呢。我家的這些菜都是卷伯做的。我也是外鄉的,他是青田本地人,他做的這幾道青田縣的菜很是地道呢。’這聶卷伯做丈夫那是沒得說,真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這比起卷伯賢弟,我可是自慚形穢了。方才同卷伯賢弟在廟會時聊了許多。這卷伯賢弟通軍事,政治,曉文學,精兵法。今日叫我大開眼界,竟連這菜也做得這樣好。難怪能教出像云實這樣的博學多才妙人。“這贊嘆是出自白常山真心。心里還琢磨怎么收聶云實為徒,得了機會就要連帶著夸上聶云實兩句。
“常山兄過獎了。常山兄曉天文,精演算之學,與軍事,政治,兵法亦有獨到見解。我家云實一直都由我啟蒙,這一人能力有限,正準備找一個私塾先生教他呢。不知能否找到像常山兄這樣有才華的人教他呢。“
“卷伯賢弟說的可是真心話?我正有意想收云實為徒。正待他向你請示呢。若是卷伯賢弟有意,我便厚著臉皮自薦,就由我來教導他吧。‘
“當然是真心話。常山兄能看得起小兒那是他的福氣。如此多謝常山兄了。改日再行拜師禮。’
四人相互敬酒,吃著可口飯菜,幾人一團和氣,又有白常山收聶云實為徒。節日之喜又喜上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