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白月光。
當我小的時候,我喜歡看窗外的月亮。
那會還在城里的木房子里住的時候,我們那間木房子里只有一個窗戶。
或者也算不上窗戶,應該是類似一個通風口子吧。
那會我還只是兩歲多。
基本不記事的,但是我對那個窗戶有著獨特的記憶。
那時的木房子因為只有那一個窗戶,于是當時我的目光就都在那個窗戶口子上。
有人可能問了,一個窗戶而已,有什么好看的呢?
誒,這你就不懂了吧。
有窗戶的地方,那就能看到外頭的世界啊。
那會我的求知欲還是很強的。
當時窗戶里的風景幾乎沒有。
因為我是躺在床上的,所以是處于一種仰視的狀態。
躺的姿勢是正的。
帶過小孩的都知道,小時候的孩子頭部還比較軟,所以需要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將他的頭部放好。
這就是叫作,做頭。
意思是這樣頭部就不會因為睡姿的擠壓導致孩子的外觀變形。
而我那時候也是處在這樣的一個時候。
只是并不像剛出生的孩子那么脆罷了。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當時的我喜歡把自己的腦袋向右邊側去。
也只有這樣,我才能在平躺的情況下,去看那邊的窗戶。
當時那窗戶里能看到的只有一棵樹,而這棵樹還是光禿禿的那種。
有人又說了,這有什么好看的?
那肯定是沒什么好看的哇。
因為我在等,
我在等月亮慢慢的爬上來。
那是一次偶然的夜晚,我瞅見這個窗戶上有一個圓圓的白白的。
當時并不清楚那是月亮。
只是發自內心的覺得他很好看。
讓我的內心瞬間就平靜了下來。
加上邊上黑黑的樹枝以及那個小小的木窗。
這簡直是活脫脫的一副畫呀。
那會肯定是沒有這樣的概念的。
但也正是那一次的驚鴻一瞥。
讓我對那月亮有了期盼。
至此也讓我與月亮有了一個約定。
那就是睡覺前看著他爬上窗來。
因為那會比較小,我睡得也比較早。
當時睡覺的時間大致就是6-7點。
巧的是那個時間正好是入夜的時候,也在月亮慢慢爬上來的時間點里。
就這樣,月亮不約兒童的,與我有了這樣的一個約定(單方面的)。
當然,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月亮。
但是我每一天都會等他。
這也導致長大時候的我,被我老媽說我的頭在右側后方的地方有些塌陷了進去。
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時候我與月亮做的約定。
亦是我與他那不約而同的約定。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畫面。
我甚至可以認為就是那一輪明月為我開的智,才讓我能夠在小的時候就擁有一雙明慧的眼睛。
才能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對世間事物有著一定的記事能力。
這是我小時候對月亮的第一個印象,也是從這么一個小小的窗戶里所看到的世界。
有一次我聽到了井底之蛙的故事,聽到青蛙望著井上的那一輪月亮,并覺得這就是世上最美的風景的時候。
我是深有感觸的。
對此有人可能會覺得那是無知的表現什么的。
那只是因為他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了我們的青蛙,用成年的思維去批判了童話故事。
如果剛好有幸換成如我那幼小無知的年齡,你又會作何感想呢。
或許此時就要引用李白的一句詩了,那就是: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再不論青蛙,亦或者李白……
至少我是覺得,那是單純的對美的一種肯定,因為對此我感同身受。
是的,他確實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