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在香港八卦雜志上出現的一位著名服裝公司的董事長我見過,我們有過一次一對一的深談。
千禧年之前,港企開拓內地市場,通常把總部設在廣州,把BJ和上海作為要攻克的重鎮。這家企業當時想找一位熟悉BJ且英文好的人選,就物色到了我。崗位很重要,我是唯一候選人,所以在重重關卡之后,我見到了董事長。
公司位于東風路某高級寫字樓,占據一整層。我被秘書領進一間幾百平方米的大辦公室。巨大又豪華的辦公桌后面是一整面墻的書架,書架上不僅有書還有很顯品味的藝術擺件。
我見到一位一眼不凡的男子。年齡在中年,但是體型標準,沒有任何的走樣,這種體型就感覺很有活力。襯衫、領帶、合體西服,禮貌又威嚴得打招呼,氣質太好了!
‘你英文怎么樣’他出招了;
‘挺好的’我答。
他轉身,從書架上隨手抽出一本英文原版雜志,翻開一頁,甩給我,‘讀!’
我就嘰哩哇啦讀起來,過了一會兒,他說:‘停,這篇文章講什么?’
我答:‘這是一篇財經文章,講上個季度的經濟指標和品牌表現……?!?/p>
他表情放松下來,信任了我。他問我懂不懂奢侈品,知道哪些服裝,我談了我的看法。他覺得一個二十五歲的女孩有這樣的看法很有見地。然后就是他在教我:不可能每個人都像李嘉誠那么有錢,但我們公司盡量讓跟著我們的人掙到錢。錢散人聚,錢聚人散。你懂嗎,你要記住。就是說,把錢抓在自己手里,人心就離你而去了,把錢散出去分給大家,人心就聚攏在你身邊了。我們給你的薪水會足夠你過上體面的生活,你要安心工作,我們不希望公司的人為生活發愁而分心了工作……
他給我下的任務一個是學粵語,一個是學穿衣服。港人到大陸開拓市場都會積極學普通話,這是主動融入的一個態度。那么我到香港公司工作,也應該學習粵語。語言的背后是一份文化,是一種思維方式,離開了文化與思維,市場的開拓也難以暢通無阻。至于穿衣服,作為服裝公司的職員,自身要有說服力,沒有一個時尚的形象怎么體現自己在服裝公司工作?
后來,我完全搞砸了第一個任務。語言的融入是表象,其背后或者說其內在核心是新人跟工作環境的融入:是否能夠跟同事們和諧相處,是否適應了公司文化,是否跟團體思維合拍,是否跟得上工作進度……沒有這樣全面的融入,工作是無法展開的。在語言上能夠跟大家處在同一個體系那是融入之后而展現出來的結果。
第二個任務我倒是執行得非常好。注重穿衣一直貫穿了我以后全部生活。我對搭配與色彩特別注重。從不會隨便穿上一身衣服,一定是經過設計的。這也帶來一個潔癖,看到亂穿衣的會很難忍。遇上時尚恐怖分子會一直搖頭嘆息,搞到自己很難受。
董事長的名字,就讓我保留在我心里吧,他姓羅。我永遠感激他教我的東西,也感激大陸總部總經理王先生。愿你們收到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