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去國外跑馬,團隊在機場集合的時候,有人交給我一位七十歲的阿叔讓我帶。
阿叔不會用手機,他沒有手機。她女兒送他到機場,把他交給了我,讓我照顧著他,然后回來的時候把他帶回國,送上回家的地鐵。
就這樣,我身上掛了一位阿叔,并在幾天的朝夕相處中得知了他的大致一生。
阿叔原是內陸省份的一名工廠職工,九十年代遭遇了下崗,后來市長出來安撫他們,落實了遣散費和退休金。
阿叔育有一兒一女,都接受到了教育,畢業后有了不錯的職業。阿叔夫婦兩人在廣州幫女兒帶小孩。說是女兒女婿的事業做的挺好,平時給老兩口的吃穿零用都沒少,阿叔喜歡跑步,女兒就送他跟我們去國外跑馬旅游。
阿叔的兒子在老家,曾經,干計算機那一行,沒幾年被裁員了。然后,就再也沒有做任何工作,那么他的收入從哪里來?他的收入就是領走阿叔的退休金。阿叔給我講這些的時候,我倆坐在吉隆坡最高的餐廳,一邊俯瞰全城風景,一邊吃自助餐,可是,他的話讓我冷透了全身。他兒子從三十歲開始吃老人的退休金,他兒子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人吃老頭一個人的退休金。
在來廣州幫女兒之前,兒子一家跟著他們生活,他們要把錢給兒子,同時還要給兒子干活,當保姆、廚師、清潔工。
老頭的老伴沒有退休金,幫別人看店,一個月給五百塊錢。到了女兒家之后,女兒就負責了兩老的費用。所以,就是,女兒養老人,老人養兒子。
民間有諺語說,最悲慘的人生是:幼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現代社會,喪命的事比較少發生了,悲慘的人生有了升級版內容。孩子沒有養成,應該是最大的悲涼吧。做父母的,看到那個小嬰孩學會說話學會走路,都無比開心,再看到孩子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越來越有本領,那是無比得欣慰!孩子的成長能夠讓父母多么欣慰,孩子的沒長成就讓父母多么悲涼。看著三十好幾的大男人蹲在家里怎會不鬧心?一年一年,越蹲越出不去,怕是一輩子都這么蹲著了。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蹺蹺板難題:如果老頭先去世,兒子就沒有退休金領了,他何以為生?如果兒子先去世,那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人間悲劇,何以承受?想照顧兒子一輩子,就得兒子比老子先去世,可是誰會希望自己的兒子比自己先去世呢?
還有,老人有退休金等于是沒有退休金了,壓力就全給到了女兒。女兒也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兩位老人不會心痛嗎。
宗教故事說,每一個人死去的時候,神都會問他一個問題:這一生,你有沒有好好的做父母養育孩子、你有沒有好好的做伴侶輔助你的愛人、你有沒有好好的做子女愛護你的老人、你有沒好好的干工作付出價值。
這么樸素的問題,能夠肯定回答的人,卻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