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太和殿。
民彥云,不出十五不算年,老百姓只有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了春節(jié),但往往是過完正月才會真正投入日常勞作中,朝庭自然不能如此,因之今天是一年當(dāng)中最重要一次早朝,按例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官員齊聚太和殿,俗稱叫大起。
辰時初刻,太和殿正門大開,殿內(nèi)巨大青磚鋪徹,眼前一片青灰,執(zhí)役太監(jiān)引領(lǐng)下,幾位王爺走最前,文武百官在后排兩列,官職品階最高者率領(lǐng),依次進入大殿丹犀下按序站定,王爺列百官之前,北靜王,忠順王站文官一列,南安王與武官一列。
大殿最前正中,五級玉階矗立九層丹犀之上,最上一巨大金椅,上有九龍盤繞,無不張牙舞爪昂首挺胸,栩栩如生。
辰時一刻,大殿內(nèi)鐘鼓齊鳴,鳴九下停,接著傳來聲清亮呼喝,是宮內(nèi)太監(jiān)首領(lǐng)汪總管。
“陛下駕到,眾臣跪接”
立時大殿內(nèi)一片齊刷刷跪地聲。
一身形高大略見消瘦,面容白皙挺括,五官端正一臉肅然中年男人,頭戴九龍金絲冠,額頂一顆碩大明珠熠熠生輝,穿明黃九龍袍柔順合體,腰系玉帶,腳蹬明黃蟒靴,其上金絲繡九龍圖案,正當(dāng)今天子,萬乘之尊。
左手搭汪總管右胳膊步出暖閣,身后緊跟兩宮女各提盞玻璃繡球?qū)m燈,沿大殿一側(cè)廊道走向丹犀,汪總管于犀下停住轉(zhuǎn)身面向百官,袖中取出柄拂塵搭在肩頭,天子在兩宮女?dāng)v扶下踏丹犀而上登臨玉階,面向百官在龍椅落座,兩宮女玉階止步立丹犀左右面對百官。
大殿立時響起陣山呼海嘯。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掃視片刻,天子沉喝一聲。
“眾卿平身”
丹犀下即刻傳來幾位王爺及眾文武謝恩。
“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才紛紛從地上爬起,重新入列站立齊整低首沖地靜候天子聆訓(xùn)。
殿內(nèi)再次響起沉穩(wěn)中帶有無盡威嚴之音。
“眾位愛卿,今日正月十六,百姓之家尚在年中,一早眾卿至此是否怨言?”
幾位王爺及眾文武聽不是話頭不由紛紛面面相覷,不知天子何意,一時殿內(nèi)竟無一人作答雖立百官卻幾乎鴉雀無聲。
氣氛有點尷尬,南安王顯然覺得哪里不對,不由輕咳聲欲打破冷場,抬頭望向玉階之上端坐天子,開口道。
“陛下,今雖尚在正月,百姓之家節(jié)氣未消,然我等累受皇恩,又久負陛下社稷托付之責(zé),豈可因私廢公,望陛下明查”
百官見南安王首先開口,不由有喜有憂,喜的自然與其有舊,開年首次叫大起南安王一舉拔得頭籌應(yīng)是好事,憂的同樣與其有舊擔(dān)心南安王是否太過冒失,天子口吻似頗為不善,難道在憋什么大招?
果然,接下天子一席話頓時讓南安王陷入進退維谷。
“南安王果然股肱之臣,前有義忠之禍,昨夜宮內(nèi)又發(fā)生災(zāi)變,是否上次除根未盡?是否不止宮中?”
一席話南安王立時額頭冒汗,原因無它,天子所言兩事全與他有關(guān),后宮之主是他嫡親女兒,而義忠親王嫡出次子勾結(jié)敵酋謀逆也與他脫不開干系,南安王嫡出長子當(dāng)下執(zhí)掌兵部,正是判凌遲那位頂頭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