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合一
文/郭森克
道家以“道”為鑰,開啟自然與心靈的秘境。老子說“道法自然”,莊子嘆“天地與我并生”,它拋開世俗的喧囂,指引我們在無為中體察宇宙的韻律,于虛靜中尋回生命的本真。
法家以“法”為尺,丈量制度與秩序的邊界。韓非子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看似冷峻,卻藏著對社會公平的追求,為治理的智慧注入了理性的刻度。
墨家以“愛”為橋,連接起眾生平等的愿景。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帶著底層百姓的溫度,呼吁著無差別的關懷,讓“尚賢”“非攻”的理想,成為穿透階層壁壘的微光。
儒家以“仁”為炬,照亮人倫秩序的殿堂。從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到孟子的“民為貴”,它用倫理的絲線編織著社會的經緯,教會我們在現世中擔當責任,于禮俗中守護溫情。
釋家(佛教)以“空”為鏡,照見心靈的澄明。自西而來,卻在東土扎根生長,禪宗的“明心見性”與儒道相融,讓“慈悲”“頓悟”化作安頓精神的港灣,教會我們在無常中尋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