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dāng)二人以為二公主要走過去的時候,卻聽到她冷哼一聲,“華敏妹妹真是好心計,惹得父皇不惜在朝臣面前駁了使臣的顏面。”
“悅姐姐,你怎么如此說話?”安和郡主不滿地說道,“我自認(rèn)為沒有與姐姐關(guān)系不親,但也算是和睦,你怎么會如此揣測我?”
“現(xiàn)在滿京都的人都知道,安和郡主不是皇上親生的卻勝似親生。”
“怎么會如此?”
“父皇為你賜婚于林騫,現(xiàn)在又不想遠(yuǎn)嫁,你可知若你不愿嫁,那么要嫁的人就是我!”
聞言,安和郡主謝池瑤對視一眼,“你怎么知道?”
“三年前,接桑娜公主入京的人是本宮,本宮與她有些交情,她自然愿意傾心相待。”
“桑娜公主跟你這么說的?”
“自然。”二公主自然應(yīng)到,她得到這個消息后就立刻來找父皇,她不想嫁,而且她已經(jīng)有心悅的人了。
“二公主,若真要和親,即使沒有安和郡主,首先就要出嫁的人就是你。大公主如今已經(jīng)嫁人,帶著駙馬在封地,論年齡宮中也只有你一人。”謝池瑤將安和郡主拉到后面,“若不是安和郡主,如今你是沒有選擇的。”
“你——”二公主指著謝池瑤說半天,沒有說出個所以然,甩袖往內(nèi)殿走去。
“可要去看看?”安和郡主看著二公主離去的身影,問道。
“我們走吧,這畢竟是皇上的私事,你我不好摻和。”
“那我們走吧,我去你家,現(xiàn)在要是回家,肯定會被我爹和祖父一頓念叨。”
“呵,說不定你父親現(xiàn)在就在謝父呢。”
“你別嚇我,啊啊啊啊啊,我父親肯定要打死我的。”安和郡主嚇得直叫,“之前大殿上逼問林那人,我父親讓我抄寫女則,日日念叨。”
謝池瑤看著興奮的安和郡主,有些無奈,感嘆她將自己的情緒都藏在了心里,又覺得這樣下去,始終為她感到難過。
二公主到了皇后的寢殿,立刻跪了下來,“父皇,女兒不想嫁到烈國。”
聽到這話的老皇帝,想到謝池瑤的話,反問了回去,二公主將先前的一番話又說了一遍。
“女兒,不想嫁。”
“悅兒,你自小就混在軍營中,知道那些軍士的不易呵辛勞。”老皇帝面上不顯,不似對安和郡主的寬容,“若真是和親能夠避免兩國的爭斗,你也不愿意嫁嗎?”
“兒臣不愿意,兒臣已有心儀之人。”
“那你可是要嫁與他?”
“那是自然,兒臣要嫁給自己心儀之人。”
二公主言語篤定地說著,讓老皇帝想到了當(dāng)年她也是這樣跪在自己面前,篤定地說自己要去軍營,那一幕與當(dāng)初皇后說出自己的愿望神情一致,才讓他松了口,讓她去了軍營。
“父皇,兒臣想去軍營學(xué)習(xí)武藝,日后上戰(zhàn)場,為我朝盡一份心力!”
“你可知道,你一旦入了軍營,你的身份就沒有任何意義,甚至日后還會因為你是女兒身混跡在男兒群里面,舍棄了自己的婚事。”
“若是真心愛慕兒臣,又豈會在意這些,自然也不會將我約束在家中!軍營之大,自有兒臣的一席之地。”
“如此,便依你吧。”
可是如今,那個女子卻跪在自己面前,將自己的私情看著比江山更重,相反一直玩鬧的安和郡主反而更重國家安危。
“朕再問一次,你真的不愿和親。”
“是!若是父皇不讓華敏妹妹去和親,那么和親的就是兒臣,父皇是寧愿舍棄兒臣也要護(hù)著華敏妹妹嗎!”
“你——”此言一出,別說是老皇帝,一旁的皇后也瞪大了雙眼,“悅兒,你怎么會如此想?”
“從小到大,父皇和母后都將華敏帶在身邊,而兒臣你不聞不問,只有兒臣去了軍營,父皇才會關(guān)注我?guī)追帧!倍鲗⒆约憾嗄甑奈灰徽f出,“兒臣哪里不如華敏妹妹!”
“呵呵。”老皇帝氣笑了,皇后撫著他的胸口,讓他的氣息和緩一些。
“悅兒,從小到大,本宮與皇上從未薄待與你,因為你是公主,你有的敏兒沒有,敏兒有一份的,你的比他更好,不知道哪里讓你覺得本宮薄待與你了。”
“當(dāng)初你要去軍營,你父皇頂著滿朝堂的壓力,就算是現(xiàn)在,還有不少大臣拿此事說事,甚至為了你,他讓謝家小姐替你分擔(dān)壓力,你如今說出這話,當(dāng)真不心虛嗎?”
皇后一字一句地說出二公主與安和郡主之間的區(qū)別,以及皇上為她所做的一切。
“那華敏妹妹明明是大臣之女,如何擔(dān)得了郡主一位?”
“原來是這樣,這才是你的心底話吧。”皇后溫和的面龐,也忍不住發(fā)笑,“悅兒,你并非本宮親生,只是因生母早逝,才將你養(yǎng)在我的宮中。敏兒是本宮的侄女,你二人歲數(shù)相差不大,本以為你們可以好好相處,就算不是好姐妹,起碼也是互相信任的。”
“卻沒想到,今日卻聽到你說這句話,敏兒怎么擔(dān)得了郡主一位,那今日本宮便告訴你——”
“張華敏的郡主之位是她應(yīng)得的,她雖然是大臣之女,但她的祖父是國子監(jiān),姑姑是皇后,表哥是太子。更何況,華敏多次捐出自己的首飾、金銀救濟慈善堂和各地災(zāi)民,她雖然人在京都,但時刻關(guān)注百姓安危。”
“你出去問問,京都百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安和郡主的幫助。”
“若真要論起,你以為你當(dāng)初能入軍營是為何,是因為她祖父國子監(jiān)在大臣之間游說,才讓他們同意的,只因為你們是好姐妹!”
二公主跌坐在地,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一向看不起的張華敏,竟然暗地里做了那么多。
“如今,你知錯了嗎?”老皇帝看著面色難看的皇后,嫌棄地看了一眼二公主。
“兒臣沒錯。”二公主喊出聲,“兒臣是公主,兒臣才是這京都中的最華貴的人。”
“那你錯了,你的身份都是朕給的,若你沒了這層身份,你以為你算什么!”老皇帝震怒,“來人,把二公主關(guān)在宮中,軍中的事不用她去了,讓她好好反省,什么時候知道錯了,什么時候再出來。”
老皇帝到底心軟,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終究不忍剝奪去她的公主之位,只是該有的懲罰還是要有的。
“父皇——”
“父皇——”
二公主被拖著回了宮殿,被眾人看守,這消息皇上也沒有封鎖,眾人都知道二公主惹怒了老皇帝,被關(guān)了禁閉。
那日之后,老皇帝又召見了安和郡主是否真的愿意遠(yuǎn)嫁,見她言語中的堅定,嘆了口氣,最終頒布了圣旨。
今有厄烈國第三子,上奏本請求與君臨國公主和親,朕如今思慮再三,本著與兩國友好邦交,同意請奏.將國子監(jiān)之愛女,安和公主,張華敏配于呼延律,為正妃.從今烈國與君臨國,世代友好。
臨越國送親隊由謝帝師、李老將軍帶領(lǐng),連同朕之親賜皇室嫁妝珠寶、金銀、綢緞、古董數(shù)百箱,于四月六日由京都出發(fā),預(yù)計五月下旬左右即可到達(dá)烈國,和親典禮完成后,送親大隊人馬原路返回京師.望烈國三王子呼延律與朕之安和公主張華敏琴瑟和弦,共譜一代聯(lián)姻佳話.
與此同時,桑娜公主嫁入三皇子府的時間也定了下來,在三月初,正是春闈時分。皇上不想大辦,只是吩咐禮部縫制禮服,按照一品親王的禮節(jié)準(zhǔn)備。
“張先生,你可怨朕啊。敏兒是你的嫡孫女,也是張府唯一的孫輩,讓她和親,你們此生再也不不復(fù)相見了。”
老皇帝將圣旨頒布后,將國子監(jiān)召進(jìn)了御書房,言語中都是對他的內(nèi)疚。
“皇上客氣了,此舉是敏兒自己的選擇,況且您也考察了那位三王子,對敏兒確實是有情誼,而且人品過人,到時候能幫助敏兒在烈國站穩(wěn)根腳就好。”
“你倒是看得開。”
“那又能怎么辦,兒孫自有兒孫福,她堅持做自己的就好。若是后悔了,還請皇上能為她留條后路。”
“這是自然,她畢竟是皇后的親侄女。”老皇帝應(yīng)承道,也正是如此,才覺得二公主如此無理取鬧。“朕會為她備上厚厚的嫁妝,定不讓任何人輕視。”
只是皇上不知道的,這筆嫁妝就沒出過臨越國。
“那就替小女多謝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