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文思路:
心中的他如同開元盛世過后的春天,被嚴寒所隔閡。就如同再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一個人。早早就對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感興趣。由李白為楊貴妃所寫的詩,把我們拉進到了那個燈火輝煌的盛唐。文章第一段則提醒正是以貴妃為主視角,展開的故事。
我因為吃到了來自廣東的荔枝,想到了第一次參加宴會的場景。玄宗的兒子對我一見鐘情,我也因此成為了壽王妃。在武惠妃去世后,我也陰差陽錯地被唐玄宗封為貴妃。我不懂得如何維持江山社稷,只是希望我的家人能夠有一番作為。于是動用了這種權利,本以為親人幫扶,理應是順著自己人的。誰知道讓他當上了丞相,竟是犯了滔天大罪。軍隊都指責我的過時,面對這殘破的江山,唐玄宗也不謙讓我分毫。希望我能留在廣寒宮里與嫦娥一同起舞,在鏡子中看著現在的自己,早已不再像從前一樣了。
正文描寫到了春,秋和冬季,卻只字不提夏季。暗示了生死離別時,“我”仍然愛著他,沒有“瞎”。“我”,即異時者,作為跨時空的人,站在了貴妃的角度,摒棄了其他的觀念,用自己的方式再現了貴妃像牡丹花的一生。與其說這是一篇古詩,倒不如講這是一篇詩意的散文。在貴妃的世界里,經歷了她所遇到的大小事件,也帶給“我”不少的啟發:
“難料得春風也瑟瑟,獨我潭水清澈。”意指哪能想到他竟然是那樣的人,最后只剩我躲著哭泣。一說指,原來每個男人都會像這樣,而我一個人獨自清醒罷了。
“豈又為誰?天上紅土,亦為風沙昏醉。”經歷了貴妃的世界已多年,情感上的理解顯然已經遞進。不只是我的原因,更多的是他自己過度的安逸享樂,把“我”換掉,也是一樣的結局。
“怎料得紅土因不送,留我獨過其冬。”即使看破紅塵,也還是愿意相信一個奇跡,由前面的清醒人設的提升,直接墜落到谷底。“我”早早地成為了戀愛腦,哪怕生離死別,還是會在另一個鏡子中看他。真當愛情拋棄了“我”,我的心也始終如一。
回到了“我”自己,久久不能從這里面走出來,貴妃的笑定格在那個春天里,玄宗降生在瑟瑟的秋天中,他們在冬天,卻也走不出冬天。第二年的春天再也見不到,就像愛的人也再也見不到。相識相知的兩人,最終卻相離。由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也不過短短幾年,愛和恨也僅僅只在朝夕。
--------------------------------------
參考文獻:《霓裳曲》,楊玉環生平,李隆基生平,“開元盛世”,“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