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到小胖系列相親故事前,先說下小胖兩次差點快跨入婚姻的戀愛。第一個是畢業后,來BJ一個家具廠做類似會計的工作。她本科是學統計的。然后在廠里認識了一個男同事,張家口的,家里比較窮。男孩每天給她帶早餐,晚上下班了一起散步聊天,周末看個電影。然后過了幾個月要過年,男方邀請小胖去自己家過年。小胖爸媽一聽要見父母,那就先來女方家。男孩去了小胖家待了兩三天,后來小胖又去了男方家。回到廠里后,小胖提出了分手。小胖說男方家里實在太窮了,她不想過那種需要自己啥都干的生活。關鍵是她啥也不會。兩個人的感情就結束了。
第二個戀愛對象是家里人介紹的。男孩是北京人,在BJ疾控中心上班。當時疾控中心還不咋火,沒啥流量。經過這幾年新冠疫情的折磨,大家對這個機構都有了非常多的接觸和深刻的了解。這個BJ男孩學歷和工作都還不錯。而且據小胖說對她也很好,人也很細心。兩個人相處很是甜蜜。相處了半年多,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男孩在年前去小胖家里提親。小胖媽問男方打算給多少彩禮?男孩可能一下子被問住了,就說沒準備。BJ也沒人要彩禮。小胖媽說不行,我們這里是村里,必須給彩禮。兩個人談崩了,不歡而散。小胖媽堅持要彩禮,男孩一個是沒想過要給彩禮,另一個是當時也沒錢。男孩子工作才兩年,而且男孩家里正在BJ郊區自建二層樓,花費不少。男孩工資也都給家里裝修了。然后因為彩禮的事情,小胖媽媽堅決讓他們分手了。從這之后,小胖就再也沒有遇到過比這個男孩條件更合適的人了。所以說,有的人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
小胖這個人,性格也很奇怪,有時候有點叛逆,有時候又會有點過于乖巧聽話,不該叛逆的時候她叛逆,不該聽話的時候她聽話。比如這個事情,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沖破媽媽的阻礙,沒有彩禮也去結婚。不要在意村里人的看法,也不要聽村里人瞎說,不給彩禮代表男方不重視女方這類胡話。
關于該要不要彩禮或者給多少彩禮這個話題,估計十篇學術論文都不能說清楚。
彩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中的部落和家族制度。在那個時候,婚姻被視為家族之間的聯姻,彩禮的支付代表了新郎家族對新娘家族的尊重和感謝。彩禮也被視為一種社會和經濟交換,旨在加強家族之間的關系和平衡。在一些文化中,彩禮還被認為是一種經濟補償,以補償女方家族因女兒離開而失去的勞動力和經濟支持。
從彩禮的起源就可以看出,這個在當時主要是社會作用,還有就是對女方家庭的經濟補償。我們都聽說過,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古代的女兒出嫁了,很少能再回自己家,更不能給自己父母任何回饋。所以男方要給女方家庭一些補償,但是現在的社會情況完全不同了,所以補償這個作用基本上沒有了。現在,彩禮的作用主要是社會作用的體現,比如別人家女兒有彩禮,我們家也得要有。
關于是否要彩禮,彩禮多少的問題。張三認為這要根據雙方家庭情況而定。
彩禮和嫁妝是兩個家庭幫助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一個家庭給另一個家庭的扶貧。我們不主張天價彩禮,也不提倡零彩禮,畢竟人家養了二十幾年的閨女嫁到男方家,給一定數額的彩禮是對女方家的尊重。尤其是目前中國廣大的農村,沒有聽說過有零彩禮的風俗。女孩嫁出去后,女方家里少了一個勞動力。農村的老人沒有養老金,完全靠兒女贍養,男方還是需要給女方一定的經濟補償。但,城市里和農村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城市里的老人不需要擔心養老的問題,即使男方給了彩禮,也會在結婚的時候讓女孩帶走,還會給更多的嫁妝。因為城市里80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即使你結婚了,也不能從原來家庭里面徹底離開,照顧雙方老人的責任還是要落到夫妻兩人身上。所以在城市里,彩禮的社會經濟作用基本上就不存在了。結婚的時候也就是給一些改口費。各地風俗不同,具體金額也不同,看雙方商定。
在彩禮這個問題上,張三結婚的時候和爸媽吵了幾次。張三和對象都是河北農村人,大學考出去后去城市里工作定居。張三和對象結婚的時候,湊錢買房子,找親戚朋友借了20萬湊了首付。然后兩個人基本上就沒有任何存款了。但是張三的父母想要一筆彩禮。可是張三對象的母親癌癥復發,結婚前去世了,家里的存款也花費的所剩無幾,只剩下一個沒有勞動力的爸爸。在這種情況下,要彩禮的話,張三他們只能再去借錢。
張三和父母說這個彩禮我們沒有,只能去借。而且嫁女兒都有嫁妝,你們給準備了啥。張三父母說我們把你培養這么大,讀到研究生,我們還有啥能力給你準備嫁妝。張三就說那就討論下大學時候的學費和生活費。大學期間只有大一開學時候的學費和生活費是爸爸給的,差不多一萬。大學期間的生活費基本上二姐和大姐給的。大學期間,張三每年拿學校獎學金,還得過國家獎學金,還有國家助學金。大學期間找大姐要的費用后來畢業工作后也還給大姐了。讀研期間學費是免費的,生活費有補貼和自己兼職。張三就問,你們說培養了自己上大學花費很多,請問花費了多少,有五萬嗎?2009年參加工作后,張三每年都給父母生活費,從畢業到結婚前,每年給父母三四萬的生活費,共計約15萬。張三說這些錢別說大學期間的花費了,從出生算起的費用都夠了。
張三說現在我們剛買了房子,一堆外債。如果你們想和村里一樣要彩禮,我可以去借5萬給你們。但是以后你們生老病死不能再找我,反正村里的風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如果你們現在不要彩禮,等你們沒有收入了,我可以每年給你們生活費,肯定不會讓你們生活困頓。后來張三的爸媽也沒再堅持要彩禮。張三他們也沒在村里搞所謂的結婚典禮。張三和對象去三亞旅行了一趟,就算是結婚了。
雖然沒有彩禮、沒有嫁妝、沒有婚禮,但這并不影像張三夫妻二人的感情。兩個人結婚多年,感情和睦,夫妻同心,共同努力,白手起家,陸續買了房子和車子。只不過這兩個人起點比較低,感覺一直在爬坑。
張三對李小胖說,當年你不認識我,如果是我,我肯定會讓你堅持結婚不分手。你錯過了這個BJ男孩,估計接下來沒有條件更好的對象了。果然直到十幾年后,李小胖仍是孑然一身。是她這十幾年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喜歡的或者是合適的對象嗎?也不全是。有的是她喜歡,而媽媽不同意,她就沒有堅持的。而能讓李小胖喜歡的人又比較少。所以她的婚姻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關于在婚姻方面,是否應該聽從家里人的意見?網上經常看見有女孩或男孩問,父母不同意自己的婚事,是不是要繼續還是分開等問題。張三認為,如果你的父母的各方面見識沒有你自己多的時候,關于人生大事還是遵從自己內心。如果父母沒有這個能力做出判斷,那就應該找家里近親的比較有能力的長輩詢問。當然如果父母無論是地位還是見識都遠超自己,那還是需要多聽聽父母的意見。
最好的婚姻肯定是門當戶對。女孩可以稍微高嫁,但是不能嫁鳳凰男。男孩可以稍微低娶,但是門戶也不能有天壤之別。如果雙方經濟地位差距太大,二人婚姻動蕩的風險很大。等過了戀愛婚姻的甜蜜期,生活往往都是一地雞毛。
張三仔細觀察身邊朋友們,發現如果雙方家庭相距不是很遠,沒有跨省,大體上也門當戶對,基本上都是安穩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