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間一道雷聲,轟隆隆,像是要作些怪。烏云密布,天地間一片昏暗,似乎連空氣都凝固了。地上,一個襤褸的婦人輕輕地將自己的孩子放入火爐中,隨即撲通一聲跪下,對著面前的龍尊王佛重重的磕了三聲頭,伏地仰面道:“大慈大悲的龍尊王佛,婦人自知罪孽深重,無以為報,唯有獻上我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兒,祈求佛祖保佑我那病重的兒子,讓他脫離苦海,早日康復。”婦人名叫春花,丈夫李大柱患了一種罕見的怪病,臥床不起已久。家中窮困潦倒,為了給丈夫治病,春花變賣了所有家當,卻依舊無力回天。無奈之下,她聽信了村中巫婆的話,說唯有獻祭至親之人才可感動神靈,拯救家人。春花雖心痛如絞,卻仍抱著最后一絲希望,選擇犧牲自己的孩子。龍尊王佛像前,春花淚流滿面,心中滿是愧疚與無奈。她低聲喃喃道:“孩子,為娘對不起你,只盼你來世投生個好人家,不再受此苦難。”話畢,她閉上雙眼,不愿再看那火爐中漸漸消失的小小身影。突然,一道金光自佛像中射出,直入云霄。雷聲漸息,烏云散去,陽光重新灑滿大地。春花驚愕地抬頭,只見龍尊王佛像似乎露出了悲憫的笑容。隨即,她感到一股無形的力量將她輕輕托起,耳邊傳來一個莊嚴的聲音:“善哉,善哉!汝之誠心,吾已感之。生命可貴,豈能輕言犧牲。吾將賜汝靈藥,拯救汝夫。”春花驚喜交加,慌忙磕頭謝恩。待她起身之時,手中已多了一個玉瓶,瓶中藥香撲鼻。她緊緊握住玉瓶,仿佛抓住了丈夫生的希望,匆匆回家去了。
提玉龍第一章廟前遺孤寒風中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被遺棄在古寺門前,啼哭聲在空寂的廟宇間回響。嬰兒名叫鄭騫,他的母親因家貧無力撫養,無奈之下將他留在此地。襁褓中的鄭騫面色青紫,氣息微弱,仿若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恰在此時,丞相夫人前來寺廟進香,見此情景心生憐憫。她急忙命人將嬰兒抱起,細心查看后,發現孩子尚有生機。夫人心地善良,不忍見其喪命,便決定將其帶回府中撫養。鄭騫因此得以存活,丞相府成了他的新家。提玉龍第二章勵精圖治在丞相府中鄭騫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照顧。丞相夫人待他如親生兒子,請來最好的先生教導他讀書識字。鄭騫深知自己的身世不凡,也明白這份機遇來之不易,因此他格外勤奮刻苦,日夜苦讀,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報答夫人的救命之恩。歲月如梭,鄭騫漸漸長大。他不僅聰慧過人,還生得一副俊朗的模樣,眉宇間透著英氣,舉手投足間盡顯貴族風范。在府中,他待人謙和有禮,深受下人們的喜愛和尊敬。然而,他心中始終懷著一顆進取之心,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為。提玉龍第三章一甲及第轉眼間,鄭騫到了行冠禮的年齡。冠禮之后,他更加專注于科舉考試,決心以此改變命運。經過數月的精心準備,他終于迎來了科舉大考。考試之日,鄭騫胸有成竹地步入考場。他筆走龍蛇,文章寫得洋洋灑灑,見解獨到。考官們對他的文章贊不絕口,最終鄭騫不負眾望,以一甲的成績高中狀元。高中狀元后,鄭騫名聲大噪,成為了京城中的風云人物。丞相府也因此更加榮耀,夫人對他更是刮目相看。鄭騫被皇帝召見,封為翰林院編修,從此踏上了仕途。提玉龍第四章初露鋒芒進入仕途后,鄭騫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很快在朝中站穩了腳跟。他處理政務得心應手,提出了許多有益于國家和百姓的建議,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同僚的認可。一次,京城發生了一起重大案件,涉及多名官員。鄭騫被皇帝委以重任,負責調查此案。他不畏強權,機智勇敢地展開調查,最終將真相大白于天下,將罪犯繩之以法。這一事件讓鄭騫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也贏得了百姓的愛戴。鄭騫知道,他的仕途才剛剛開始,前方還有許多挑戰在等待著他。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心中的抱負,為國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提玉龍第五章巧遇知己在一次宮廷宴會上,鄭騫結識了一位名叫蘇婉的女子。蘇婉是當朝太傅的獨女,不僅才貌出眾,還心地善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蘇婉被鄭騫的才華和抱負所吸引,鄭騫也被蘇婉的溫柔聰慧所打動。從此,兩人經常相約出游,探討詩詞歌賦,交流治國理念。在蘇婉的鼓勵和支持下,鄭騫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也學會了如何在復雜的宮廷斗爭中保持清醒。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成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玉龍第六章邊疆危機一日,邊疆突然傳來急報,北方的蠻族大舉入侵,邊境形勢危急。皇帝緊急召集群臣商議對策,鄭騫主動請纓,要求前往邊疆抗敵。皇帝見他信心滿滿,便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率軍前往邊疆。鄭騫臨行前,蘇婉為他送行,兩人依依惜別。來到邊疆后,鄭騫發現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他親自巡視軍營,了解敵情,制定出了一套周密的作戰計劃。在他的帶領下,將士們士氣大振,經過幾個月的艱苦戰斗,終于將蠻族擊退,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鄭騫凱旋歸來,受到了皇帝和百姓的熱烈歡迎,也因此被封為鎮國將軍,地位更加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