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逸塵告別蘇瑤后,快馬回城。他滿腦子都是蘇瑤的聰慧模樣,她那些新奇的商業見解,讓他心緒難平。回到府中,簡單洗漱后。
次日清晨,晨光熹微,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顧逸塵從睡夢中驚醒。他猛地坐起,睡眼惺忪,心中暗覺不妙。打開門,只見一位宮中傳旨太監站在門口,神色恭敬又透著急切。
“顧公子,陛下口諭,宣您即刻入宮覲見。”太監尖著嗓子說道。
顧逸塵心中一凜,來不及多想,匆匆整理衣冠,隨太監前往皇宮。一路上,他暗自揣測皇帝召見的緣由,心中七上八下。
進入皇宮,顧逸塵在太監引領下,來到御書房。他跪地行禮,高呼:“臣顧逸塵,叩見陛下”
“免禮。”皇帝的聲音沉穩威嚴。
顧逸塵起身,抬眸看向皇帝。只見皇帝端坐在龍椅上,神色凝重,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扳指。
“顧逸塵,朕聽聞你自幼天資聰穎,武藝高強,剛從邊關歸來,歷練頗豐。”皇帝緩緩開口。
顧逸塵心中一動,恭敬回道:“陛下謬贊,臣不過略通武藝,些許功績,不值一提。”
皇帝微微一笑,說道:“不必謙遜。如今朝中事務繁雜,朕需要得力之人相助。朕決定,任命你為大理寺少卿,協助大理寺卿處理不平冤案和難解案件,同時,秘密為朕收集貪官污吏的證據。你可愿意擔此重任?”
顧逸塵聞言,心中既驚喜又忐忑。這是皇帝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責任。他深知這職位關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但他骨子里的熱血與正義,讓他毫不猶豫地跪地領命:“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
皇帝滿意點頭,又叮囑幾句,便讓顧逸塵退下。
走出皇宮,顧逸塵只覺肩頭擔子沉重。他深知,這任命意味著他將卷入朝廷政治漩渦,面臨諸多挑戰和危險。但他毫不畏懼,決心憑借智慧和能力,為大楚王朝的清明貢獻力量。
回到家中,顧逸塵開始仔細研究大理寺的卷宗。他發現,近年來朝中貪污腐敗之風盛行,許多冤案積壓,百姓苦不堪言。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這些貪官污吏繩之以法,還百姓公道。
與此同時,蘇瑤也在為自己的商業版圖忙碌。她聽聞顧逸塵被任命為大理寺少卿,心中既為他高興,又有些擔憂。她深知官場險惡,顧逸塵這一去,必定面臨諸多困難和危險。
蘇瑤決定,要在背后默默支持顧逸塵。她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開始暗中收集一些與貪官污吏有關的線索。她知道,這些線索或許能在關鍵時刻幫到顧逸塵。
而此時,朝中一些官員也得知了顧逸塵的任命。他們心中既忌憚又不安,擔心顧逸塵的到來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其中,以宰相趙崇為首的一派勢力,決定先下手為強,給顧逸塵一個下馬威。
趙崇暗中指使手下,在顧逸塵接手的第一個案件中動了手腳。這是一起富商被殺案,死者錢富是江陵城有名的布商,家財萬貫。案發現場一片狼藉,財物被洗劫一空,錢富倒在血泊之中,胸口有一處致命刀傷。
顧逸塵接手案件后,立刻展開調查。他發現,錢富的生意做得很大,與不少達官顯貴都有往來,這其中就包括趙崇的侄子趙康。顧逸塵詢問了錢富的家人和伙計,得知錢富近期曾與趙康有過激烈爭吵,似乎是因為生意上的糾紛。
顧逸塵將趙康列為重要嫌疑人,傳他到大理寺問話。趙康卻一臉囂張,拒不配合,還聲稱自己案發當晚在外地。顧逸塵派人調查,發現趙康的行蹤確實有證人證明,但這些證人的證詞卻漏洞百出。
顧逸塵覺得事有蹊蹺,繼續深入調查。他發現,關鍵證物——一把染血的匕首失蹤了,而原本愿意作證的一個伙計也突然改口,聲稱自己記錯了。顧逸塵明白,這背后肯定有人在搞鬼。
就在顧逸塵毫無頭緒之時,他在大理寺的辦公桌上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信封。信封沒有署名,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證據在趙康郊外別院密室,染血匕首藏于其中。”顧逸塵心中一驚,他環顧四周,卻不見任何人影。
顧逸塵雖疑惑這匿名線索的來源,但他決定寧可信其有。他迅速帶人前往趙康的別院搜查。在別院的密室中,他們找到了那把染血的匕首,上面的血跡與錢富的血型相符。
鐵證如山,趙康終于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原來,他覬覦錢富的布莊已久,想通過殺害錢富,吞并他的產業。顧逸塵將證據呈交給皇帝,皇帝大怒,下令嚴懲趙康和相關涉案人員。
案件結束后,顧逸塵一直思索著那封匿名信的來歷。他隱隱覺得,這背后似乎有一雙無形的手在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