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小道長跪在靈前不要命的往盆里扔紙錢,一邊扔一邊念叨:“張老爺子啊,冤有頭債有主,我可是個道士,有事情別找我啊,小心被我,不是被我師父打得魂飛魄散。要找就找你兒子孫子,他們都不來靈前給你燒紙,你看萍水相逢,我燒了這么多紙錢給你,千萬別來找我啊!”
明明是艷陽高照的正午時分,可是清真的身上總是透著一股寒意。
這個時候,太淵道長前來給張老爺子上香,清真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他一路連滾帶爬撲到師父的腳下。
“師父啊,你看師兄,他非讓我來守靈,他欺負我,我幼小的心靈就快要被摧殘得扭曲了,我堅定的道心要被毀了!師父……嗚嗚嗚嗚嗚”清真搖晃太淵道長道袍的下擺。
太淵道長摸摸清真的頭頂,慈愛的說:“看著很不錯啊,你的特長可以得償所用,很好啊。”
“師父,我哭不出來!我勝任不了這個工作!”清真不想不認命,他做著最后的掙扎。
只見太淵道長從胸口取出一塊手絹,給清真遞過去,很是溫和的說:“你看你臉都臟了,剛剛被飛起灰燼弄臟臉了吧。擦擦,馬上就到時間了。”
說完,太淵道長邁著悠閑的步伐朝著正在為法事做準備的大徒弟清玄道長走去。
清真握著手絹,心里十分的感動,看看,師父看到他臉臟,還給他手絹擦臉,師父肯定是更喜歡他這個小徒弟一些的!清真感動得拿起手絹就往臉上擦去。
“啊!好疼!”一股辛辣的刺激直沖著他的眼睛鼻子過來,“師父,你在手帕上浸了多少姜汁啊!我眼睛要瞎啦!嗚嗚嗚嗚嗚嗚……”
剛剛還嘴硬哭不出來的清真小道長,此刻眼淚鼻涕橫流,哭得好不凄涼。不明真相的眾人看著清真小道長這哭得十分敬業的模樣,連連稱頌。
一直到中午吃席的時候,坐在太淵道長身邊的清真小道士眼睛依舊紅紅的,腫腫的,配上白皙的臉龐,分外的惹人憐惜。
因著張家大老爺要招呼前來吊唁的一眾富紳名望,主持大局,所以陪著太淵道長坐這一桌的,是張家的二老爺,一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老宅,此次父親病重,張家大老爺去了信,二少爺趕回來還是晚了一步,沒能見到老父親的最后一面。此刻飯桌上張家二老爺有些后悔自己回來的晚了,沒能給父親送終。
于是他向著太淵道長咨詢往生超度這一方面的事情。太淵道長只是淡淡地點頭,說:“渺渺超仙源,蕩蕩自然清。張老友是登極樂升仙,遠離俗世濁塵,張施主當是釋懷。切不可讓張老友感覺到塵世牽掛,走得不安心啊!”
張家二老爺點點頭,給太淵道長布菜,即是因為張家在當地特別富足,又為了顯得張家特別尊敬太淵道長,太淵道長這一桌三位道長連同陪坐的主人,一共也就四人。
桌子上滿滿的擺了十八盤各式各樣的素菜,每一盤都是色、香、味、形、皿五者之和諧統一,菜肴以清淡素雅為主,光是一道紅燒豆腐就做的口感鮮嫩,味道濃郁。廚師們通過精湛的廚藝,將普通的食材制作成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如素雞、素鴨、素魚等,這些菜肴形態逼真,令人難以分辨真假。
清真小道長看著此刻桌前呈現出一道道精致的素食佳肴,剛剛被辣哭的眼睛此刻也不疼了,跪得酸脹的膝蓋此刻也好了。
一頓飯的時間,清真幾乎頭也不曾抬起來一下,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菜,狼吞虎咽的吃著飯。
吃過了午飯,清真又要去靈前做他的孝順孫子了。剛剛吃得實在是太飽了,此刻的清真跪在團墊上,被太陽曬得昏昏欲睡。他懶懶的看著靈堂外面的家丁們,忙碌的準備著法事要用的桌子貢品。完全沒注意到有只野貓偷偷的溜進了靈堂旁邊的帳篷里。
此刻清玄師兄身穿紅色經衣,頭戴黑色巾冠,站在布置好的道場中央。
臺前的供案上,都擺放有鮮花、香爐、水果、水盂、斛食、長明燈等六種必備供品。香、花、水果主要用于供奉拔度鬼魂的天尊,燈、水、斛食主要用于賑濟被超度的亡魂。
壇場外左邊高插十八面杏黃旗,是高功法師招役神將的號令旗;壇場右邊高插十八面招魂幡,為高功召喚死者亡魂前來赴法會之用。壇場內,神像赫赫,靈位森森,香煙裊裊,燈火熠熠;壇場外,旌旗獵獵,幡影飄飄。
場外站著張老爺子的親眷家人,眾人神情肅穆悲傷。清玄道長站得筆直,儀表端莊,神情莊重,動作嫻熟又瀟灑。在一陣深沉、低回、略帶憂傷纏綿的思靈曲后,清玄道長到各壇繞壇一周,然后回到案臺前,參拜救苦天尊,并向天尊報請職位,大意是說,自己是玄門弟子,修道有年,受無極上道,奉行祭煉科事,恭請天尊垂慈,大賜恩光,施食普度。具職完畢,禮官上香,清玄道長開始念說表文,陰事科儀正式拉開帷幕。
接下來就是為張老爺子沐浴了,需要清玄道長用自身的道力將一盆凡水就變成了甘露水,再由張老爺子的兒女替死者清洗身體,穿上新衣。意在蕩滌塵世之宿業,獨消往生之惡愆。
清真穿著一身白色的孝服,跪在靈堂外,一邊燒紙一邊看著張家人忙碌的準備著。
張老爺子的大兒媳婦準備好沐浴用的盆,熱水,毛巾等。端到了清玄道長的前面,清玄道長天目書“淨“字真形于柳枝上,默咒,敕水及柳枝。
張老爺子早早的就被安置在了沐浴帳蓬里,外面天氣轉暖,帳篷里擺了許多盆冰塊降溫。張大老爺和張二老爺,一個人端著盆,一個人捧著毛巾,走進前去替張老爺子洗身,后面緊跟著的是清真小道長!是的,就連張老爺子的親孫子都排在了清真的身后。
早在上午師徒三人剛到時,張大老爺特意請教太淵道長,太淵道長掐指一算,對著張大老爺說:“趙老爺子走得不甚甘心,積怨難消啊。”
張大老爺冷汗就從后背冒了出來,他家老爺子對外稱是年事已高,重病難返,年終壽寢的,是喜喪。對此,老道長一言道破內情,卻沒細講。張大老爺對老道長推崇備至,更是言統計從。
“清真這孩子生于甲辰年申日申時,陽氣重,或可壓一壓不平……”張大老爺想著之前老道長的囑咐,戰戰兢兢的朝著遺體走去,走幾步還要回頭看看清真小道長是不是在身后跟著。
此時張老爺子就靜靜的躺在鋪著白色棉布的簡易床板上,他早已僵硬的身體突然抖了一下。
張大老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眼花了,他抬手揉了揉眼睛,停下前進的腳步定神看過去,張老爺子的身體在他的注視下又抖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