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在大殿之下的人,虔誠的捧著手中的木匣,那里放著的是他窮盡一生才尋到的傳世之玉,為了它,他已然丟了一只腳。可是,他終究是不甘心的,他雖然卑微的跪拜在地上,卻在心中大聲的吶喊著,我驕傲的君主啊,若是您還是同上一位君主一般不愿意相信我,若是這塊美玉在我死后被掩埋山谷或是落入他國君主的手中,他日,這塊美玉重見天日,留給您的,只剩下無盡的惋惜和悔恨了。
最終,坐在高位上的君主,還是招了招手,叫來最好的玉匠來鑒寶。
那玉匠左右仔細打量了一番,跪在大王面前,對著恭敬的回答道:“我偉大的君主,他又用一塊石頭來愚弄您,處死他吧。”
高高在上的君主用手指輕輕敲擊著身前的案牘,他抬眼,笑了:“呵,有意思。你用一塊石頭戲弄了兩任君主,是為了什么?為了要在史書上留下名字嗎?那么,臺下的人,你叫什么?”
我叫什么?我要叫什么?困在軀殼中的清真小道長還在想著他該叫什么的時候,那人開口:“回大王,草民叫卞和。”
坐在高臺上君主笑了:“卞和?你愚弄了寡人的哥哥,他命人砍了你的左腳。現在你又愚弄了寡人,既然這樣,那寡人命人砍了你的右腳吧。算是向寡人的哥哥,前任君主致敬了。既然他不殺你,那寡人也不殺你。”
他不想再多費口舌,做多余的事情浪費精力,揮揮手,又招來士兵,輕描淡寫的說:“把那個人的右腳也砍了吧,砍完連同他的石頭一起扔出去吧。”
奇怪的是,這一次獻寶的卞和沒有試圖辯解,沒有掙扎,他安安靜靜的被人拖出去,安安靜靜的等待著行刑,甚至抬頭盯著高懸于頂的太陽發呆。
清真被困在這一具軀殼中,感受著他異常平靜的心情,無法行走,他便整日抱著石頭窩在昏暗的室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在等,等他的君主主動來尋這塊璞玉。
從壯年等到了垂垂老矣,從滿頭烏發等到了寸寸銀絲。他的君主擁有強盛的軍隊,擁有曠闊的土地,擁有數不清的珍寶,他,不稀罕這一塊破石頭。
一直等到了鐵血強硬的君主老死,新的君主即位,他沒有他父親殺侄奪位的狠厲果敢,他帶著九分的威嚴和一分的慈悲來治理這個國家。
卞和已是油盡燈枯,他等不來第四位君主,這是他最后一次機會,本來整理好衣冠的卞和抱著必死的決心想要最后一次獻寶,可是他拄起雙拐,抱著那塊石頭即將要出門時,不知是誰在他耳邊輕輕嘆了一口氣:“你這是又何苦呢?”
是啊,何苦呢?為了一塊石頭丟了兩只腳,一輩子無法再行走,為什么這么執拗,非要把他獻給君主呢?可以留給自己的啊,明明可以不用獻寶的啊。
一次兩次,這么的義無反顧是為了什么?是忠心嗎?是執念嗎?
突然間,卞和想開了,他懷里抱著那塊陪了他一輩子的石頭,一步一步,緩緩的挪到了當初撿到它的山腳下。
他坐在地上,想要放手,他的心里有個聲音一直在說,放下它吧,放下執念吧,放下吧,放下了就輕松了。放手吧。
卞和坐在那里,摸了摸懷里的石頭,又看了看光禿禿的腳踝,他想要松開的手,怎么樣也松不開。
于是他哭了,哭得無比傷心,無比純粹,就像孩子那般,嚎啕大哭。
清真坐在那里,感受著他的傷心,絕望,和不舍,他想安慰困住他的這位老者,只是他開不了口,他只是一個感同身受的旁觀者。
卞和就抱著那塊璞玉在山角下哭泣,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淚哭干直到流出血來。
剛剛即位的君主聽到這傳聞,兩次獻寶兩次受刑,終是于心不忍,便派人去詢問卞和哭泣的原因。
傳達君主旨意的使者找到卞和,他十分不解的尋問說:“天下受斷足之刑的人那么多,為何獨獨你哭得這么悲傷呢?”
卞和不舍的摸著懷里的石頭說:“請向我圣明的大王轉達,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寶玉蒙塵,稱作石頭,我難過的是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現在,我要死了,這塊寶玉終將埋沒在這山野之間了,這傳世之玉終不能獻出去了,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使者看著滿頭銀發的卞和,終是動了惻隱之心,他回宮把這件事告訴了剛剛即位的君主,詳細的講述了卞和發現寶玉的過程。
卞和上山下地勞動時,常見一對鳳凰落在鳳凰臺上,鳴叫三聲之后,或飛入巖中,或高翔北去。卞和聽人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也時常聽爺爺講過石頭的類型和寶石的特征,于是,他仔細觀察鳳凰入洞的動向,終于發現鳳凰從千山萬水之外銜朱砂在此填玉,卞和便將一塊與周圍不同的石頭鑿取抱回讓爺爺看,爺爺驚叫地說:“這是一寶石。”
全家商議把它獻給大王,讓他們國家的聲名在諸侯國之中更加遠揚。
然而一次獻寶被駁,再次獻寶又被駁,次次都被玉匠說成頑石,以欺君之罪先后被前后兩任君主下令刖去了他的雙足。
這一次,他終于感動了新即位的大王,大王沒有讓人去鑒別這到底是不是一塊寶玉,他直接下令就讓玉匠加工這塊玉璞,他堅信卞和發現的這塊石頭一定是璞玉。哪怕它真的是一塊石頭,那也是他的子民一片赤誠之心的傳承。
那一片真心便是這世間諸寶都比不上的珍寶啊!
終究上天沒有辜負卞和的一番苦心,他抱在懷里幾十年的石頭,除去粗糙的外皮,露出藏在其中的寶玉,通體無瑕,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處,它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出世之日,碧空萬里,有鳳鳥鳴啼。聲沖九霄之上,傳世之玉,國之重寶,當之無愧。
卞和跪在大殿之上,看著終于被獻于大王的寶玉,埋頭失聲痛哭,聲聲泣血,大王憐他為了獻寶,一生苦楚。輕聲安撫道:“我忠心的子民啊,它是你發現的寶貝,日后是我國的傳世珍寶,我將用你的名字來給它取名,讓你的名字也萬古長流!從此以后,它便叫做和氏璧了!”
殿下跪著的男人又一次哭了,他的一生哭過無數次,唯獨這一回,是喜極而泣。他不停的跪拜著,嘴里喊著:“謝謝吾王仁慈!謝謝吾王英明!”
坐在高位上的王笑了,他心情如此的愉悅,他開口封給臺下人一個侯位,用來彰顯他的仁德。
跪在殿下的卞和萬般推辭不肯受封,他老淚縱橫的說:“寶玉面世,吾愿足矣。”
一切塵埃落定,卞和拖著他年邁的身軀,拄著雙拐朝著大殿外緩緩走去。清真感覺到了他的生命力在急速的流失。
寶玉獻出去的那一刻,強撐著他的那一股精氣神終是消散了,他憑著最后的力氣,朝著發現寶玉的山里走去,強撐最后一絲力氣,他爬進了當初找到那塊寶玉的鳳凰洞里。蜷縮在一個角落,安詳的睡著了。
終是,就這么長眠在了此處。
夢終是醒了,清真終于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體里,他開心的擺擺手,抬抬腿,甚至顧不得清晨時分左右兩旁是不是還在夢鄉之中,他開口高聲歌唱著。清真小道長頭一次發現,可以說話,可以自由的行動是多么的美好。
差一點,他以為自己要被困在那個叫卞和的男人的身軀中回不來了。
所以,當清玄道長和清靜道長披著滿身的晨露,神情疲倦的回來時,清真一把就撲在了清玄道長的懷里,開心的說:“師兄,我差點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你們了!嚇死我了,嗚嗚嗚嗚……”
清玄道長詫異的看著眼前的小師弟,在他的額頭上彈了一下,砰的一聲,響亮清脆,他低頭,長長的睫毛遮住了眼里的疲憊,很是不滿的說:“你這是在咒我嗎?什么叫差點再也見不到我們,我們只是去沉個船而已,又不是什么九死一生,千難萬險的任務。”
清真小道長一邊抬手摸著自己被彈紅的額頭,一邊說:“不是你們回不來,是我差點回不來了!我被山鬼拖進他的夢里,要不是最后他死了,差點我就在夢里過完一輩子了!那你就真的沒有嫡親的師弟了!”
清玄道長扭頭,不可思議的問:“山鬼……死了?”
這時候一個空靈的聲音響起:“吾是山神,與山同壽,吾萬古長存,那個小呆瓜昨夜偷喝酒腦子燒壞掉了,他的話你們也信?”
清玄道長挑眉看向清真小道長,清真小道長嚇得臉都白了,連連擺手否認:“我沒喝酒,是他,是山鬼他趁你們不在偷偷引誘我喝酒!我抵制住誘惑了,是他,喝多了造夢,手不穩,把我也拉進去了!”
清真小道長哭死了,怎么山鬼這么會顛倒是非,栽贓陷害,這和他前世那副老實忠心的模樣完全不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