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元點了點頭:”寨主放心,我會好好照顧先生的,這次還是多虧了林姑娘和姜姑娘,衙門的人才讓我進來,林姑娘還說讓你不要擔心先生,她和舅老爺會親自照顧先生的。“
”嗯,如此我就安心了,行了,我在這里沒什么事,你快回去吧,替我向兩位姑娘和舅舅道聲謝。“
“若是以后我不在了,你要替我給先生和舅老爺盡孝,你能做到嗎?蕭承山一副安排后事的語氣。
蕭元跪下給蕭承山磕了個頭,聲音哽咽的道:”若是沒有寨主,蕭元早已成了一堆白骨,那還能活到今天,寨主放心,蕭元一定謹記寨主的吩咐。“
蕭承山笑著點了點頭,朝蕭元擺了擺手,示意蕭元回去。有蕭元替自己照顧先生和舅舅一家,自己也能安心的接受任何處罰了。蕭承山?jīng)]有任何負擔的又躺在了稻草上。
平川縣的街頭,倆匹駿馬疾馳而過,停在了衙門的后門處。
姜恒上前,親自把馬背上的人扶下馬:“祖父,您怎么騎馬來了,您的身體可還吃的消。”
“我的身體無礙,我們?nèi)空f話。”姜朝耀面沉如水的對姜恒吩咐道。
姜老太爺年約五旬,通身的書卷氣息,柔和了姜老太爺硬朗的面孔,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錯覺。但一雙眼睛卻十分的銳利,剛在書房坐定,便沉聲發(fā)問:“說吧,阿南到底出了何事?”
姜恒把姜南被劫的經(jīng)過講述了一遍。
“青峰寨的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姜恒答道:“先生年約六旬,棋藝非凡,且言之有物,善于掌控人心,阿南不過與他才有一面之緣,但對那位先生便念念不忘了起來,孫兒因不知那人底細,不敢讓妹妹與之過多接觸。“
姜老太爺聽著嘆了口氣,從袖中拿出一封信遞給姜恒道:“你看看。”
姜恒打開信,只見薄薄的一張紙上只有簡短的一行字。
“今日得見故人之后,心有存惑,盼解之。”
即沒有指明信送給誰,也沒有署名誰寫的信。
姜恒低聲道:“莫非是青峰寨的人所送,妹妹說先生是祖父的舊識。”
“是與不是,見過之后就會知曉,你隨祖父這就去青峰寨拜見先生。”
“祖父,此事要不要告知父親”
姜老太爺沉吟道:“先不用,你父親公務繁忙,待我們見過先生后再說。“
姜恒恭聲應“是”。護送姜老太爺前往青峰寨。
得到消息的蕭元,在青峰寨的寨門口迎接姜恒和姜老太爺。
蕭元引姜老太爺和姜恒前往先生居住小院的路途中,不時碰到出門勞作的村民與其打招呼。
村民或問起先生的病情,或說應該去哪里去請好大夫,幫著出主意,看到蕭元身后跟著的姜老太爺和姜恒又笑問:“先生有客來訪啊。”
蕭元含含糊糊的應了一聲,便繼續(xù)向前,村民也并不在意蕭元的敷衍,說說笑笑結(jié)伴而去,看得出來,先生在青峰寨很受寨中村民的尊敬。
走進先生居住的院落,蕭元通稟后,便引兩人入內(nèi)。姜老太爺看到穿著粗布衣衫,卻氣質(zhì)儒雅的先生時瞬間呆立當場,失聲喚道:“沈太傅。”
姜恒和蕭元俱都神色一變。
前者是因為震驚,后者則是因為欣喜。
被稱作“沈太傅”的老者則面帶微笑的寒暄著:“多年未見,難得姜修撰還記得老身,不過,現(xiàn)如今這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太傅,沈某也不過是一個在青峰寨茍延殘喘的普通人罷了,今日請姜修撰來此,沈某是想向姜修撰討一個人情。”
“不敢當,不敢當,沈先生有什么需要在下做的,盡管吩咐便是。”姜老太爺雙手作楫,恭敬的給沈先生行禮。
“事情的經(jīng)過想來姜修撰已經(jīng)知曉,沈某便厚著臉皮替蕭承山討個人情,請姜縣令對蕭承山從輕發(fā)落,說著便要起身向姜老太爺行禮。
姜老太爺忙起身避到一旁,口中驚呼道:“沈先生,萬萬使不得,萬萬使不得,那趙錢為人心胸狹隘又作惡多端,蕭寨主這是為民除害,就算失手殺了那趙錢,也是情有可原。
“如此,沈某便多謝姜修撰的寬宏大量。沈先生見姜老太爺惶恐,便不在堅持行禮,接著又道:“沈某心中仍有一些疑惑,不知姜修撰可為沈某解惑。”
姜老太爺點頭應“是”,思索片刻把姜恒也給打發(fā)了出去。
蕭元見姜恒退到院中,還貼心的把房門給閉上。立在門口想著心事。
姜老太爺是先生的舊識,看著對先生還很恭敬的樣子,寨主應當沒有性命之憂了吧,姜老太爺稱先生為“沈太傅”,難道先生曾經(jīng)做過官,也不知道這太傅是多大的官。
蕭元不知道太傅是多大的官,姜恒確是一清二楚。
大周朝自建國以來已經(jīng)歷經(jīng)五代,當今天子是先帝的第三子,是十二年前繼的位,繼位時只有十四歲,目前為止,天子昭告天下的也才只有兩位皇子,一位公主,天子至今還未立太子,自然沒有太傅這個稱呼。
觀那位沈先生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那便只能是先帝時期冊封的,又姓沈,莫非是那位大名鼎鼎又驚才絕艷的沈大人。
姜恒忍不住朝沈先生和祖父所在的書房看了一眼,可是怎么可能呢,又想到民間關于那位沈大人的傳言,一時又有些不確定起來。
姜恒和蕭元立在院中各自想著心事,唯有明媚的日光照耀在倆人身上。
不知過了多久,“吱呀”一聲,房門從里面被打開,沈先生和姜老太爺一前一后走了出來,姜老太爺行禮向沈先生辭行。
沈先生點了點頭,吩咐蕭元代他送客。
姜老太爺回到姜府便把自己關在了書房,直到日暮十分才走出書房,拿了封信遞給姜恒吩咐道:“讓你父親把此信送往京城,要快,想辦法用軍中的信使,八百里加急,越快越好。”
姜恒接過信,領命而去。
姜老太爺又吩咐隨從回湖廣遍尋名醫(yī),醫(yī)術要好,善治咳疾,尋到后,速速帶來平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