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陽隨王公公來到乾清宮,御使大夫李陽,正對皇上哭訴他的罪行,求皇上為李家做主。
“微臣給皇上請安。”墨陽目不斜視給皇上行禮問安。
皇上面容平靜,直接開門見山把一個荷包給墨陽辨認:“愛卿仔細看一下,這可是你的東西。”
墨陽拿過荷包,有模有樣看過后,給皇上回話:“正是微臣昨日佩戴的荷包。”
墨陽話音剛落,御使大夫李陽就跪在皇上面前:“皇上,你聽到了,這可是他親口承認,我孫兒不過是與他有幾句口角,他就能把人往死里打,此子心狠手辣,還請皇上重重懲罰。”
墨陽也不傻,人雖然是他打的,但有些事能認,有些事是堅決不能承認的。
墨陽“噗通”一聲跪下:“皇上,冤枉啊,這個荷包確實是微臣的,但李大人家的長孫被打,與微臣無關,微臣連李大人家的長孫姓甚名誰,都不知曉,打人的這頂大帽子,微臣承受不起。”
李陽見墨陽還不承認,更是氣憤:“你還敢狡辯,昨日在沈府赴宴,我孫兒不過是替友人打抱不平,剛走出沈府,你們就在背后下黑手,我們還在事發地點,發現了這個荷包,這個荷包既然是你的,那你還有什么狡辯的。”
墨陽像是才知道他的孫兒是誰,吃驚問道:“原來李召是你的孫子啊,李召怎么了,昨天不是還好好的嗎?”
墨陽一副毫不知情的摸樣,眼神中竟還透出幾分真誠。
“你,你,……”李陽指著墨陽,氣的直發抖。
墨陽猶不解氣,繼續道:“不會是夜路走多了,遇到鬼了吧,蒼天還真是有眼,連鬼都知道打抱不平,替天行道,而有些人的所作所為,還真是連鬼都不如。”
皇上看墨陽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都要忍不住,笑出了聲,看李大人一副快要閉過氣去的摸樣,還真怕墨陽把人氣出個好歹來。
皇上忍者笑意,出言呵斥墨陽:“胡說八道些什么,李大人是你的長輩,怎么能對長輩無禮,還不快給孫大人陪不是。”
李陽這才反應過來,他是來告御狀,給孫兒討公道的,不是來和墨陽耍嘴皮子的。
李陽看都沒看墨陽一眼,給皇上磕頭:“皇上,微臣有人證,他看到了事情的經過,還請皇上準許他入殿對質。”
“準。”皇上看了眼墨陽,試圖從墨陽臉上看出幾分慌亂。
“帶人證入殿。”王公公的傳召聲響起。
墨陽卻連眼皮都沒抬一下,坦蕩,鎮定的很。
皇上看著心里有幾分打鼓,莫非情報有誤,人真不是他打的。
當然情報有誤這是不可能的,那這小子便是有恃無恐,這份鎮定,從容倒是十分難得。
昨夜的打更人,戰戰兢兢來到殿內,給皇上行禮問安,連頭都不敢抬一下。
“昨夜你都看到了什么,還請如實說來。”皇上問瑟瑟發抖的打更之人,聲音溫和。
打更之人不知是嚇著了,還是懼怕,半天都沒有出聲。
李陽看著,出聲安慰:“你不用怕,把你看到的,全部說出來。”又指了墨陽給打更人辨認:“你看看他可是昨日行兇之人?”
“是他,是他,就是他。”打更之人看到墨陽,用手指指著墨陽,神情有些激動。
“皇上,你聽到了嗎。”李陽趁機發難:“現在人證,物證俱全,還請皇上治墨陽目無王法,欺君之罪。”
墨陽沒有理會李陽,對打更人和善一笑:“什么是我,我昨日做什么了。”
“是這位公子,把行兇之人趕跑的。”
打更人像是在回憶,膽小且洪亮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我昨日照例在街上打更,走到富春居胡同時,發現有人在打架。”
“打人者是五六位身穿黑衣,頭巾蒙面,體形彪悍的漢子,我膽子小,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看到這位公子行俠仗義,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幾個行兇之人趕跑了。”
“后來我看有人路過,便大聲呼救,被幾位大人發現了,這位公子卻做好事不留痕跡,悄無聲息的走開了。”
“這位公子是行俠仗義之人,不是行兇之人,還請皇上明查。”
打更之人話音剛落,不僅是李陽震驚,就是墨陽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這不妨礙墨陽順勢撇清自己,墨陽長跪不起:“皇上,多虧證人還臣清白,不然微臣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皇上英明。”
“你胡說八道些什么,你昨日夜里可不是這樣說的。”李陽指著打更人,神情氣憤。
打更人受到李陽的指責,更是惶恐,趴在地上瑟瑟發抖,嘴里不停辯道:“草民沒有撒謊,字字句句屬實,還請皇上明查。”
李陽還要在說,被皇上抬手制止。
“李大人,令孫被打,朕也甚感痛惜,天子腳下,竟然持兇傷人,簡直不把朕放在眼里。”
皇上神情不悅,有著對人冒犯的不滿:“李大人放心,朕會安排錦衣衛徹查此事,找出行兇之人,給李大人做主。”
李陽還未出口的話,噎在了嗓子眼,明知兇手就在眼前,卻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皇上又有力包庇,李陽知道今日無法治墨陽的罪,李家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多謝皇上恩典。”李陽心里發苦,卻只能磕頭謝恩。
“還有你。”皇上看向墨陽:“雖說你是做好事,卻讓李大人誤會是行兇之人,賞賜就不要想了,備些藥材,給李少爺送去,也不枉你的仗義之手。”
“微臣遵命。”墨陽歡歡喜喜謝恩,知道皇上這是無意追究自己的責任,給李召送些藥材,這事便翻篇了。
皇上揮了揮手,墨陽行禮告退。
出了宮門,墨陽便見鎮國公府的馬車,等在宮門旁。
隨從請墨陽上馬車,墨陽心中一緊,朝馬車走去。
“父親。”墨陽上了馬車,給墨堯行禮。墨堯看都沒看墨陽一眼,低頭喝茶,馬車骨碌碌離開宮門,墨陽心驚膽顫隨墨堯回了鎮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