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蕊蕊幻想著和浩然哥真的還可以再繼續。可一場與浩然哥的談話后,讓她明白了!在浩然哥的心里滿滿的都是若曦,已沒了能容納自己的一丁點的位置。
“浩然哥,今晚有空嗎?一起吃個飯吧。”一天,蕊蕊終于鼓起勇氣準備向他的浩然哥再表白一次。
“嗯。好的。正好我也有點事找你。”李浩然答應著蕊蕊的邀約。
“蕊蕊,你見過若曦嗎?”李浩然在飯桌上的這個問題出乎馮蕊蕊的意料。
“沒,沒呀。浩然哥,為什么會這么問呢?”蕊蕊支吾地反問著李浩然。
“有人曾在‘漫語’咖座里看到過她,當時和她在一起的還有另外的一個女子。”李浩然如實地回答著。
“哦。”蕊蕊應的若有所思。
“蕊蕊,那個女子真的不是你嗎?”李浩然向蕊蕊再次確定著。
“為什么要是我呢?我和若曦姐本來也不熟呀。”蕊蕊也仍堅持著自己剛才的回答。
“既然有人看到過她,那就說明她現在還在上海。我知道她舍不得我的,我就知道她一定舍不得我們的這份感情的。”想到若曦可能還在上海,李浩然顯得很激動。
“浩然哥,我覺得你們間畢竟受過如此大的打擊!如果,我只是說如果,若曦姐真的不再接受你了,你還會考慮別的感情嗎?”蕊蕊試探地問著。
“不會了。要是若曦真的不能原諒我,我也就不會再有別的感情了。”李浩然的這個斬釘截鐵的回答讓蕊蕊的心里結成了冰。
幻想!一切終究只是個幻想。
那晚,蕊蕊喝了很多的酒,用了各種酒精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
若曦和父母先回了安徽農村的老家,處理了他們的那套老房子后,又帶著父母去了蕪湖。若曦在蕪湖租下了一套單身公寓,讓父母住臥室,自己買了張榻榻米放在了客廳里。
安頓好父母和自己的生活后,若曦在蕪湖找了份銷售的工作。她換了手機、換了自己之前所有的聯系方式,她要徹底地顛覆在上海的生活、要徹底地忘卻上海、徹底地忘卻李家、忘卻李浩然。卻舍不得忘掉自己那還未來得及出世的一對兒女。
每天后半夜,若曦還是會忍不住打開自己的那部舊手機。舊手機上,每天都會涌入一大堆李浩然打來的電話、發來的微信、短信。
“若曦,我知道你現在對我很失望!失望到了恨,失望到了絕望。不管你會怎樣的懲罰我,我都會接受。哪怕你永遠都不會原諒我,哪怕你真的決定要和我分開!我也都接受。只求你能再見我一次,或者,或者給我打個電話,發個信息都行!讓我知道你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好嗎?”
“若曦,你在哪兒?你在哪兒?給我個回應。給我個回應。求你了!”
微信語音里,李浩然那暗啞、無力的聲音還是會讓若曦心疼。
“如果我這輩子有什么意外,如果我被迫要離開你!我允許你去和馮蕊蕊繼續你們那份年少時懵懂的感情。”
想起曾經自己和李浩然說的那些話,也許在自己說那些話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現在的這個結果。
憑心而論!李浩然也真的為這份感情付出過、犧牲過,也真的對這份感情堅持過、堅守過!可他們堅守的代價卻是如此地慘烈。
若曦明白,那天自己去李家以這么激烈的態度如此地去刺激李母,也好像用刀在剜著李浩然的心!
那一對兒女也是他的親生骨肉啊!也許,他心里的那份痛會更甚于自己。
把李浩然托付給那個馮蕊蕊、托付給那個善良的富家女孩,也算是給自己那份沉痛的感情有個交代吧。
終于!若曦用新申請的微信號聯系了馮蕊蕊。
因為回過上海,讓小儀的那份思念、那份牽掛滋長得更兇猛!蔓延得更瘋狂。
每當夜深人靜時,滿腦子里就全是陳健的那份滄桑、陳健的那種深遠的眼神!小儀覺得,自己在無意中又滑進了命運的沼澤地。
小儀一遍遍地祈求著命運!既然讓自己失去了一個作為女人生兒育女的功能,那也就收走自己的情感吧!讓自己孑然一身、簡簡單單、純純粹粹地在這里活到老吧。
小儀的出現讓陳健更有了信心!小儀在‘晨曦女裝’前的徘徊讓陳健更堅信了她對自己的感情。
“姐,我看到小儀了,我看到小儀了。她回來過了,她真的有回來過了。姐,你說的對!她一定會再回來的,她舍不得我們!她是舍不得我們的。我會在這里等著她”微信里,陳健的聲音興奮激動得就如同一個孩子。
“是的,小儀一定會回來的。小健,從現在開始,你要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要時刻準備著以一個更好的姿態、一個更好的狀態去重新遇上你的小儀,去重新遇見你們的愛情。”紫晴也因為表弟的這份激動而激動著。
看著兒子的這份激動與興奮!于陳爸爸和陳媽媽,真的是讓他們歡喜又讓他們憂。
他們也盼望著小儀能早點歸來,更希望能看到兩個孩子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可從此以后,就要承受著那份膝下無孫的缺憾之痛!
原本,保留著子宮的小儀還能讓他們有著那么一絲的幻想!可現在,就連那絲幻想也被殘忍地剝奪了。
“一切皆由命,半點不由人。”兩個老人只能這么彼此安慰著。
在年前,那個小說網站又給紫晴安排了又一輪的宣傳活動。
彼時,哲浩也上了經濟周刊的封面。不管是作為趙太太,還是紫晴本人!紫晴的生活更讓人艷羨了。
女兒也能幫著紫晴做點小事情了。倒杯水、遞個東西、捶個背。紫晴覺得,現在一切的一切都幸福的剛剛好。
至少是在別人的眼里!至少是在那群鄰居大媽們的眼里。
在大家各自的坎坎坷坷、浮浮沉沉中又迎來了被國人視作是萬象更新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