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何方干成一樁好事,心內雀躍不已,又意外得縣老爺賞識贈與銀錢,解決了她往后十天半月的飯菜錢住店錢。經此,何方斗志更盛,賞著窗前一剪梅,簡筆幾觸墨梅點點,梅花之上寫下志愿:達則兼濟天下,我何方,他日定要回報鄉里,方不負盛情愛護……
如此暢想狂寫一番,何方尚不覺困倦,三更卻已打響。再兩更便是早市,到時必定熱鬧喧天,不得安睡,現下須得收心安歇去了。何方脫衣入榻間,聽得哪里的門敲得幾下停幾下,困意上頭也無心分辨,自就著枕頭躺下了。
許是見無人理會,那人敲得更急了些,也不停下來等了,后面更是連聲狂敲。“你這小子,干甚么擾人困覺,又敲人姑娘家房門,是何居心?”停聲便廝打起來。何方睡意全無,又聽打鬧聲起,趕忙套上衣裳卸栓開門。
“兩位兄弟,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干甚傷了和氣,不值當哩。”何方見人在自己門口扭打正酣,來不及吃驚問清緣由,只忙道好生勸架。
“不打了,誤會誤會”一個十二三歲小子先放了兵器,轉身對何方拱手作揖,又轉圈念了八九個對不住,這才正色道,“何方姑娘,我家主人有要事找您相商,深夜遣小子過來尋人,故擾了店內休息。”
何方看眼前小子頗有些面熟但又想不出哪里見過,便拱手回禮問道:“敢問小哥哪處高就,主人是誰?”
“昨日的青天大老爺便是小子主人。”小子說起主人似有些眉飛色舞。
“既是恩公相邀,哪用虛禮,何方自是義不容辭。”何方說罷,請了小子前頭帶路,緊跟著進了府內。待到得前院,小子叫何方近處觀月亭內坐下歇歇,他自去內室秉明大人出來相商。
來時怕事情多急,低頭趕路匆忙,未曾望見哪里有什么觀月亭。心定一瞧,何方果真在水月相接處見著一亭,正待定睛確認亭上匾額,銀月冷輝卻迎得極巧,映出“觀月亭”三字來。
就著有情嬋娟相陪,錯落別致鵝卵小徑相邀,何方翩翩飛也似的落地亭前。此亭實乃妙心備至:亭內四方,放眼望去,景致各有其妙。在水一方,浮光躍金、潛鱗游泳、萬物競自由;廊壁喜客,金魚奔游、壽龜相迎,盡顯待客古道。
忽聞鳥鳴喚澗,尋聲覓去,在那遠方,隱約可見一古剎,仿佛從歷史的塵埃中浮現。其塔身之上,竟有一夜明珠,猶如夜空中的明星,熠熠生輝,籠罩整個塔身。那古剎,寶相莊嚴,仿佛佛光普照,令人心生敬畏。其氣勢恢宏,仿佛百年前的工匠們,傾盡心血,方才造就了這般宏偉建筑,直教何方嘆為觀止。
“‘地杰人靈、人杰地靈’用在此番景致、此種人品身上最為合宜!”何方拍手贊個不止,“須知人生養在天地間,養分多來于此,好山好水出賢才;種種山水又須賢人來管護,方能青山依舊碧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