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四塊二的價格成交了這一車片柴。同時約定楊根月負責將柴火送上門,稱重后拿錢。
“我家就愛用柴火做飯,你下次再拖柴到城里賣,也不用到菜場了,直接送到我家。”
“真的啊,那太好了。”
“當然是真的。”
“那我謝謝您了,老先生。”
“你也別喊我老先生了,我姓王,你就喊王伯伯吧。”
“好的,王伯伯。”
“我家就我和老伴在家,兒子在BJ上班,干不動力氣活,過會你幫我把柴火在院子里碼好,中午在我家吃了飯再回去。”
“吃飯就不用了,柴我給您碼好,保證讓您滿意。”
“那怎么好意思呢?”
“沒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們農村人,啥都沒有,就是有一膀子不值錢的力氣。”
楊根月拉著車,楊朋飛在車后面推著,王老先生就在旁邊有一沒一的聊著。
老先生自稱姓王,是個退休的工人,小時候也是從農村長大的,所以對柴火飯是十分熱衷,這也算是對童年的一種緬懷。
一路上王老先生也不再是板著個臉,可能是覺得和楊根月熟悉了,這臉上的笑容和前面簡直是判若兩人。
這縣城看似不大,但是小巷子七繞八繞的也是有不少的路,三個人硬是走了半個小時才到王老先生住的地方。
小巷子的路坑坑洼洼的,再加上很多地方窄的可憐,巷子的兩邊還堆著許多看著是無主垃圾實際上不是垃圾的東西,楊根月感覺這半個小時的路硬是走出了上貓兒嶺的感覺。
不過想到很快就能拿到錢,這累也就不覺得累了。
王老先生住的地方看起來很破敗,還沒有楊根月門口菜地大的地方,圍著主了五戶人家。門口油布搭的棚子下面擺著燒水的爐子,靠墻堆得的是未用完的柴火,在油布棚子外面一塊露天的縫隙里用鐵絲拉著一根三尺來長的晾曬繩,形狀各異的衣服就這么密密麻麻的擔在上面。
“姑娘,你小心一點,這周圍都是別人家的東西,弄壞了不好交代。”
“好。”楊根月應了聲,爾后又對著在后面退出的楊朋飛說道:“朋飛,你在后面也注意著點,要是快碰到東西了,趕緊提醒我。”
“知道了,大姐。”
“城里的地方小,不像你們農村。”
“王伯伯,話可不能這樣說,農村的地不值錢,你這城里的地可是寸土寸金。”
“你這姑娘說話就是好聽。”
雖然是第一次上街,但有許望妮的交代在前,楊根月心里是留著不少心眼的。她不可能把這個老先生說的每句話都當真,比如喊吃飯什么的,她心里清楚,其實就是想讓自己免費幫忙碼柴。但是為了能順利拿到錢,楊根月都是撿著好聽的說。
此時,楊根月的腦海里,不自覺的冒出二伯常常說的一句話:哄死人不償命。
此話雖糙,但理不糙。這個老先生被楊根月小嘴說的是呵笑連連,這讓后面的楊朋飛聽的都感覺有些不耐煩了,她感覺自家大姐這一早上說了一個月也說不完的話。
“王伯伯,你家有秤嗎?”
“沒事,就用你的秤吧,伯伯相信你。”
楊根月和楊朋飛兩個姐妹準備抬起柴來稱,這時王老先生緊走兩步碎步上來一把就接過了楊朋飛肩上的扁擔,道:“還是我來抬吧,你妹妹太小了,沒力氣。”
王老先生說著,借著拉換扁擔的勁頭,有意無意的將抬起的柴火往右邊移了一點。好巧不巧的是,楊根月正好瞟到了藏在抬起的這捆片柴下面的一個爛樹樁子,只要稍微用腳將這個爛樹樁子踩翹起來,就能將抬的片柴往上頂。
楊根月年紀不大不假,農村出來的不識字也不錯,但是不代表她呆笨,尤其是在這個挑擔子的事情上,她四五年的挑柴年齡,讓她能感受出來肩上一丁點的重量增減。
這么看似無意的一下拉拽,實際上這個老先生卻是包藏禍心,他要在這個秤頭上占便宜。
楊根月第一時間就明白了。
明白歸明白,可是怎么辦呢?楊根月犯愁了。直接說出來,對方惱羞成怒下,這買賣怕是做不成了,要是不說出來,這虧可就吃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