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部分年輕人晚婚晚育,甚至不生不育。
我想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曾經自己也是留守兒童。
我也曾經是個留守兒童,不客氣的說,童年的這種痛會讓我一輩子耿耿于懷。
那時候的我像是忽然被奪走遮風避雨的房屋,只能同喪門犬一樣在雨中奔跑。
我的父母沒有錢,所以他們很無奈的留下了孩子,因為我十歲以后才是留守兒童。所以我有得到過他們的愛,所以我還有愛我所愛之人的能力,愛對我來說是具象的,可以理解的。
有些人比我幸運,有些人沒我幸運。
這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現象,我曾跟去過歐洲多年的人交流,那里的父母沒辦法理解要去一個地方賺錢必須要留下自己的孩子。
那里也有很多很糟糕的甚至吸du的父母,比我們這里糟糕很多,甚至不配稱之為人。
奇怪的是除去這些少數的糟糕極了的父母外,大家都沒有辦法接受離開自己的孩子。
而恰恰在那邊家庭意識是不如我們這里的,他們淡漠的永遠希望自己得體,他們養出來的孩子很多都膽小怕生,安靜又怯懦。
甚至覺得孩子的哭聲是最大的噪音。
那邊的父母只要養大孩子,孩子進入社會后的一切都再也跟他們沒關系了。
可他們居然很難接受生下孩子后離開孩子,甚至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輩。
他們的家庭成員意識更加十分淡薄的原因,爺爺奶奶可能有好幾年都不怎么見面的。
所以對他們來說我們的社會現象很是奇怪,更不要說這里男孩子有車有房才能結婚,女孩子們要求花老公的錢是很正常的這種他們覺得十分拜金的社會現象。生孩子是因為老公需要也跟老公姓,自己是因為老公想要孩子才去生的呀,理所當然老公是要負責一切經濟支出的。
他們也一樣可笑的認為有愛情就能結婚了。
所以他們的婚姻不夠穩定,他們的離婚率極高,一個三十來歲的婦女至少離婚過兩三回。
不過他們覺得再怎么經濟差也不能離開他們的孩子。
你看這些傻洋人,明明吃著沒錢的苦,卻不想努力賺錢。
在現在的我也依舊看來,他們幼稚單純而多是理想主義。
甚至如果讓現在的我選到底是有愛還是有錢,如果爸爸媽媽一定要陪在我身邊的話會沒有錢吃飯喲,我會可恥的搖擺。不過在小時候的我面前,那個小女孩,她一定會堅定的大聲的喊,她寧愿過最苦的日子,也想要一家的團圓。
留守兒童的童年是顛簸的,這時候的愛跟錢是沒有一毛錢關系的,他們沒有覺得沒錢有多么的可怕,他們覺得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
在一個孩子的童年里,沒有堅定的選擇愛他們留在他們身邊的爸爸媽媽,你能想象這種靈魂都要枯萎的狀態嗎?
很多人因此身體長大了,靈魂卻遲遲不肯發芽。
其中大部分人不相信愛,因為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甚至連父母也給的極少,大部分人相信錢,因為很小的時候媽媽爸爸就拋下了他們去追逐。
錢是個好東西,被爸爸媽媽排在最前面,盡管后面早就實現了溫飽,但是在爸爸媽媽眼里有錢才會快樂,爸爸媽媽的愛是錢,很多錢,為你賺的錢。
于是錢是最重要的,有錢就是幸福的樣子。爸爸媽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離開了孩子,然后這些孩子長大后卻沒有成為爸爸媽媽的能力了。
為什么要結婚生子呢,錢會肉眼可見的消失的。
甚至找一個穩定的愛的人對這群體來說都有些困難,他們其中很多不太幸運的甚至都沒見過愛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應該是捉摸不定高高在上的嗎,還是應該讓自己被無限遷就完全溺愛的呢。
愛一個人的樣子他們沒見過,甚至只留下了兩個最愛的人爭吵不休的模樣。
他們的父母缺席了。
所以家庭這個詞變得更加被琢磨不通,多么陌生的一輩子也很難學會的動詞,大概是要找一個愛我的且我愛的人,我們十分相愛,不畏險阻,要賺很多錢養我的家庭跟孩子,我的孩子們也會愛他們的父母。
會嗎?不一定的吧,甚至是一定不,不如現在的狀態,單身的一個人的自由自在的狀態。
而很抱歉的是一個不會愛的人,遭遇不幸的感情的幾率更大。
為什么這么說呢,肯定很多人是不服氣的。
老話說得好,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只找苦命人。不服氣的人覺得幾率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公平的,甚至這老話也該隨著時代而被改變。可沒見過愛的人,心里選的人很大幾率是不愛他的。
打個比方,跟選擇題一樣,這題沒做過,老師沒講過,答案沒看過,ABCD盲選錯誤的幾率是75%。
但是你不選,就不會錯。
我想這是留守兒童里面很大一部分人不想結婚的原因。
沒有愛的話,幸福的答卷很淺顯,不必老生常談,不必引經據典甚至還能自己做自己的考官,沒有任何人一定要參與你的生活,人的一輩子也就這么長,有錢足矣。
而現實偏偏在這滾滾紅塵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想起我閨蜜吐槽的一句話:多少有錢人也想要被愛。
當然換而言之,也有被很愛很愛的人需要很多很多的錢。
大家都在權衡利弊,無時不刻的,追求那些所謂的夢想。
三毛說過沒有很多很多的愛,那有很多很多的錢也是可以的。
沒有什么一定是荒唐而可笑。
愛到底有什么意思呢,一個人終究是要選擇自己的人生是怎么樣的,他不具備愛人的能力雖然渴求被深愛,但是他依然可以愛這個世界,他可以愛山川,愛大海,愛霧靄。
他依然是很勇敢很值得被夸獎的的小孩。
可這里有一場世界的審判,被告與原告永遠缺席,甚至從來不存在過錯方。
可這場審判確實存在,并且一直存在下去,沒錯,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對愛的審判。
沒有人能逃脫。
或者說,逃脫的人已經不在了。
路過的人只會說,
哎喲,你看那里有一個小孩子一直伸手在要抱抱。
對的,他不是在等道歉,他只是要一個抱抱。
往往是身在其中的人早就明白,這個孩子永遠都等不到那個擁抱。
那擁抱原來可以把他舉向世界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