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太炎熱了,我沒敢帶他出門玩。
幼兒園入園的事宜辦的差不多,我們準備帶他去做一個長達十天不間斷的感統訓練。
之前提到他對聲音有點不合理的敏感,我們想改善這個情況。
所以很多跟他在一起的時光描寫出來對別人來說肯定是乏味的,雖然我自己一直有好幾千字憋著。
今天就來談談自私這個話題。
自私這個詞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只顧自己利益,不管別人和集體。
在家庭生活或者在人際交往里自私似乎是太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身上才會出現的貶義詞條。
作為一個人,其實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是很違反常規的思維,因為一個人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跟任何一個其他人感同身受,這里包括父母與孩子。
所以一些人在聽到來自父母的“為你好”三個字有些過激反應。
這邊來說一下我自己的個人觀點,我覺得為人處事還是自私點好,既然決定在這件事上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并且自己為自己的利益而去奮斗那么就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內耗。
簡單來說,你要做自私的人了就不要后悔,不要既要自私又要別人對你感官好。
因為你已經選擇這條路就不要看到別人的路上風景很好而再去懊惱忽略自己的路上的美景。
作為一個成年人就算你是自私的,你選擇不顧他人的利益那么你也要知道別人的利益你不顧,以后你的利益這個人也不會再顧及,就算如此你還是選擇自私是可以的,每個成年人都要自己做選擇的權利,包括這個你不估計利益的人是你的父母。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甚至贊同作為孩子請自私一點。
當然我是不支持啃老的,如果自己沒能力養自己是沒資格說自私兩個字的,按字面意思說是不顧他人跟集體利益只在乎自己利益,那么啃老哪來的自己利益,都沒有創收啊。
連自私都談不上了。
其他的方面的事,包括婚嫁之事,我都希望孩子自私一點,可以選一個愛你的并且你愛的人,而不是看起來家境很好,對你沒什么感情只是也看中你的門戶的人來結婚。
這樣的結婚是最不牢靠的婚姻,或者是最牢靠的婚姻,沒有值得期待的,知道結局,也可以理智的處理任何問題。
互相不肯虧欠,也不肯妥協。
而到了婚姻這一步首先要確定男主女主都有了自己的完整人格,不是媽寶男媽寶女就比很多人優秀了許多。
雖然這樣講很多人嗤之以鼻,在目前的現狀里,就算一個人經濟獨立卻不一定人格獨立,很多人思想上依賴著父母,寬容著父母,覺得父母任何事情的任何決定都是“為我好”的無私,所以為人子女不能太自私,應該讓自己的對象也跟自己一樣時時聽父母的話,才叫“孝順”父母。
很多言辭犀利的觀眾遇見這樣的人都會嘲諷道,“既然如此沒主見,不如跟父母過,何必再去找個另一半。”
話雖如此,也許正是這類人心理上太過于“無私”了吧,他們放不下父母,更放不下這種被稱贊乖順以及不用對任何事負責的精神世界的“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