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是后知后覺的,當一個人足夠愛自己的孩子就會出現分離焦慮,你舍不得離開你的孩子,而孩子受到你的焦慮影響也會變得更加不安。
分離性焦慮又稱為分離性焦慮癥、離別焦慮癥,一般起病于童年早期階段,可持續到成年期。其發病與遺傳因素、社會文化、生活事件等因素有關。主要表現為與依戀對象分離存在過度的害怕或焦慮,嚴重者會發展為分離性焦慮障礙,表現為持續過度擔心與主要依戀對象分離,以及可能造成與主要依戀對象分離的各種原因,因害怕分離而持續表現為不愿意或拒絕出門、離家、上學或單獨就寢、工作等,還可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
雖然一般來說并不會嚴重到軀體癥狀的程度,但是也許因為當初作為一個留守兒童的經歷讓我下意識把我的孩子代入到當初無助的我的內心世界,于是我在某些時候遇到某個特定的事情便加倍焦慮。
很明顯現在我的孩子已經步入正軌,他上了幼兒園在自主方面很遺憾我跟他的爸爸并沒有狠下心來讓他做他這個年紀應該學會的技能,但是在學校老師跟同學的幫助下他完成得很出色。
即使他在情緒上還沒有接受這樣的校園生活,他十分不理解為什么一定要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上學,即便他表面上看起來很淡定,其實他的腦瓜子里一定在無時不刻上演大戲。
總結來說就是,焦慮的媽媽厭學的娃,每到午睡時候特別想媽媽。
我覺得問題也處在我身上,包括我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會從我情緒傳遞給孩子的情緒當中。
我不說,但是他能感覺到,或者說每個孩子都能感覺到。
上天一開始就讓一個小嬰兒在這情緒方面的變化十分的敏感,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這大大有利于幼年的他們活下去。
而不夠穩定的我,會影響到我的孩子。
在這方面我嘗試著調整自己,說實話,最有效的辦法是,有人替我照顧我的孩子一段時間,那么這樣的情緒會很好的被改善甚至治愈。
國慶節假期里我的小男孩去了奶奶家,可愛的小家伙一連七天沒有找我跟爸爸,偶爾會問起來,但是也許他已經習慣我們會“出差”。
如果他一旦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我沒辦法控制自己不去觀察他,如果說大眾的說法是生一個孩子是延續生命的話,在我這里,他可能太輕易可以占據我整個世界。
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而現在有一塊漂亮的完整的畫布擺在我面前,我可能每天都需要畫點什么,因為他的底色是全宇宙最難得的色彩,所以我猶豫遲疑,即使明白終究我們是愈行愈遠。
如果一個人但凡能站在我的視角,我想他也無法體會我的感受,所以我十分反感在我表現的悲傷或者幸福的時候,一個人能跳出來告訴我,我也曾遇到這樣的事,我多多少少能體會到,而你不夠堅定或者不夠堅強或者你的運氣太好了之類的言論。
我不喜歡評價他人,而對于我的孩子作為媽媽卻沒辦法時刻保持理智。
這很難做到,因為他是你的孩子。
我迫切希望在他成長過程當中我也在成長,我希望我是個好媽媽,而不是只是一塊光禿禿的養殖土地,我希望他能在我這里看到璀璨的風景,有鮮花盛開,有春夏秋冬,有云霧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