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曾小花去鋪子外面坐著曬太陽,她也喜歡看著外面路過的人,有熟悉的人就跟她聊兩句,雖然曾小花很快就又忘了那個人是誰,每次見面說的都是同樣的話,但是那種有人說話的感覺總是好的,尤其是說起過去的事,她精神氣是神采飛揚的。
我拿著抹布把灶具的灰抹干凈,就聽到對面住的一個嬢嬢和曾小花打招呼,這個嬢嬢姓樊,就她樊嬢嬢了。
樊嬢嬢:張大娘曬太陽哦!
那個年代的人就喜歡叫夫家的姓。
曾小花:嘿嘿!來,坐。
樊嬢嬢:你精神好嘛!唉!我就是腿走路不方便。
曾小花:嘿!好!頓頓要吃兩碗呢!
樊嬢嬢:你媽媽真的要吃兩碗呀!
我:嗯!她喜歡吃米飯,菜吃得少。
樊嬢嬢:可以嗎!我吃一碗都老火了,你媽媽是八十五了嘎。
我:今年滿八十五,還有三個月,六月份過生。
樊嬢嬢:哦!可以,我們是老根,同年的,我七月滿八十五。
曾小花:哦!我看你還要大些哦!我八十一。
我:嘿嘿!
樊嬢嬢:你這個張大娘哦!還安逸呢!上次你說八十三,今天又說八十一,越活越年輕,哈哈哈!
兩個八十五歲的活寶每回都說這些話,每回曾小花都沒理得清。偏偏一個就喜歡問,一個永遠(yuǎn)答不上,哈哈!
張志軍:李雪!進(jìn)來。
這個張志軍有啥事不知道自己問,就知道吼我。
李雪:那個問題,他們需要自己解決,自己去磨合,只要不是道德的問題,那些就是你情我愿的事。
我把抹布用清水清理干凈掛起來,又把電腦桌周圍的雜七雜八整理一下,這些都是張果果張志軍留下的垃圾,面包紙,牛奶盒,筆記本,快遞單,筆,水杯,充電器,連鼠標(biāo)也是翻著肚皮的,哎!
張志軍坐在電腦旁,翹著二郎腿,雙手抱著膝蓋斜躺椅背,一副焦慮的樣子。
張志軍:但是每次張思雨這樣子一吵架就跑出來,也不行啊!
我早上在家里一頓收拾,來到鋪子上還是一頓收拾,這個人還給我焦慮起來了,昨晚上怎么不直接說呢!我真能忍,誰叫這個人是我老公呢!看著他在外面干活流汗的份上,看著他也懂得關(guān)心的份上。
李雪:這兩年我一直也沒有去插入他們的交往,就是要給他們空間,但是像經(jīng)常這樣吵鬧,該幫他們理一下就理一下,讓他們清楚自己的言行舉止,還有他們對未來的想法。
我整理好桌面,也坐了下來,很認(rèn)真的看著張志軍。
張志軍:不喜歡就不要在一起,在一起就好好過日子,何必吵架就跑出來嘛!
李雪:你覺得她的性格像誰啊!
張志軍小眼睛楞我一眼,看表情就知道想要發(fā)飆,小玩意,二十年了還不了解你,我馬上湊上我的溫柔的笑臉。
李雪:最近果果老師就發(fā)了一些關(guān)于情緒管理的。
我邊說邊看向張志軍的表情,眼睛閃爍,好像在想詞。
張志軍:嗯!果果!就是一說電腦就吼!該說!還不是你慣的。
這種熟悉的咆哮的口氣,我好想發(fā)笑,真的像一個幼稚鬼。
李雪:是不是跟你學(xué)的呢!
張志軍把二郎腿放下,小眼睛瞪得老圓。不了解的這架勢得掐架啊!唉!像!
張志軍:你啥意思!又是我嘛!他非要跟我學(xué)嘛!那我要去干活,喊他幫忙都不行,他就只睡懶覺呢!我沒有教他睡懶覺嘛!
看吧!人家挺努力辯白的,得尊重不是。
李雪:嗯!對!對!遇事冷靜思考,你先別急,從頭開始說起,老師發(fā)的那個關(guān)于情緒管理的,主要是說大人的情緒管理,聽我說完,莫急!我大概的理解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這是正常的,有喜怒哀樂嘛!可以表達(dá),但有時候表達(dá)過頭就容易傷人,尤其是身邊的人。態(tài)度需要有,但情緒要控制好,容易傷人傷已,反而別人只記得你的不好的情緒,而分不清你所表達(dá)的意思,所以,孩子就會遇到問題先是一聲吼,心態(tài)很容易就崩了,而不是仔細(xì)思考想辦法,我們大人就會想你這孩子怎么回事,一點小事,做不了作業(yè)要吼,說不能玩手機了要吼,大概率他只是覺得吼是最容易表達(dá)他的情緒的,也是最容易的解決方法,大人就是那樣吼他的。然后我們大人就想,你這孩子不得了,老子還管不了喲!來嘛!看哪個吼的兇。然后矛盾點就來了,輕則罵架,重則打架,好,之后每一次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就是反復(fù)的吼,咆哮,就形成了一種自然。
張志軍氣得,手也不知道咋放了,又是叉腰,又是捶桌。
張志軍:我一天天沒得事哦!說也說不得,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你呢!你有耐心是,為啥子他還是吼你呢!你還不是沒解決好。
是哦!這也是我思考的問題。
李雪:是嘛!我也在想為啥子他還是對我吼呢!可能他就覺得那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我也在想怎樣讓他有自我意識,應(yīng)該會有的。成長是很漫長的,我教正面的給到他,他腦子也是會過濾的,這個通過他的實踐和經(jīng)歷,慢慢就發(fā)酵了,就形成他的想法了。
張志軍:等,等好久,等到時候,就晚了。
李雪:你擔(dān)心的無非就是孩子長大了之后會不會變成無用的人,會不會發(fā)展不好,可是一個有愛且和諧的家庭,大概率孩子長大了也是會懂得好好的生活的,至于你所擔(dān)心的玩物喪志或者混得好與不好,那看怎么定義了,都是他自己的選擇。你要佛性,說到底天地下的父母擔(dān)心的都是孩子將來是否有一個好的生計。我們能給予的就是支持和信任,在他需要意見的時候能給予一些意見就好,不是一定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覺得有更高眼界,學(xué)會思考才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就可以形成獨特的他自己,所以你何必焦慮那些呢!何必咆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