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星期四,霧轉晴,15℃~25℃。
雖然早上有點霧,到半上午霧就已經散了,太陽出來不冷不熱,曬在身上有點舒服,還有點點的微風,是個適合戶外活動的好天氣。
我在教室里時看著窗外的陽光就有點心癢癢,這樣好的太陽真希望出去曬一曬。
看來并不只我一個人這么想。
園里很快安排了一個今天的活動,主題是讓孩子感受風,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們在園內活動,大班和學前班的可以去戶外。分時間段出去,我們班出去的時間是上午。
當然所謂戶外,也就是最遠到跟幼兒園一墻之隔的居民小區,也就是上次植樹節給植物澆水的地方。
雖然上次戶外管紀律讓我很心傷,但能夠在這種好天氣里出去透透氣,我也跟孩子們一樣心情很是雀躍。
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就是,每天的心情不停的在心神疲累和被治愈中循環運轉。他們吵鬧不受控制的時候,會覺得無力和焦慮,但是也許后一秒一個天真無邪的笑容或者一句可愛逗趣的話語又能讓人瞬間把心融化。這樣心情的變換一天也數不清要循環多少次。
所以,即使明知道去戶外又可能是一次管紀律的災難事故,也仍然阻擋不了興奮的心情。
但是,還是比起上次管紀律管得我想哭的情況好了很多,也許是因為已經是第二次了,有了上次的經驗和心理準備,也就淡定了很多。
也還是有讓人有點崩潰的事。
孩子們每次只要出去教室做活動,不管是去樓下操場的體能活動還是戶外,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定是要讓他們上了廁所才去,這是最不能省略的事,孩子們消化快,每天需要上廁所的頻率也要比大人多得多。
今天出去前當然也是一樣先安排上廁所,但是晨晨蹦來跳去就是排不好上廁所的隊伍,最后索性說他不想上。
晨晨:“老師,我不想上廁所?!?/p>
我:“不行,要上,不然出去了要上怎么辦,外面沒有廁所?!?/p>
晨晨:“老師,我出去了不上,我沒有尿,我剛才已經上過了?!?/p>
我想起他大概十分鐘前確實自己已經去廁所上過了,于是也就答應了。
又是蘭蘭老師最前面帶隊,小霞老師中間,我在最后面斷后,男生和女生各一個隊伍,一起走出園門拐彎去到旁邊的小區,還帶了絲巾、馬克筆和塑料薄膜之類的的工具。
又是一路走走停??目慕O絆走到了今天的活動地點,小區的一塊空地上。
停下來,蘭蘭老師讓大家繼續把隊伍排好,她展開絲巾,讓絲巾在微風里飄動來準備讓孩子們認識風和感受風,她讓孩子們按照隊伍的先后一個一個的上前去感受。
前面的孩子高高興興的上前了,后面還沒有輪到的孩子卻根本就已經在原地站不住了。
排在隊伍后面的晨晨:“老師,我要尿尿?!?/p>
我:“……”
我發現孩子們很多都有個習慣,一要正兒八經的開始準備去做什么事,就總是有人想要上廁所。其實有時候并不是生理真有需要,他們不想要做什么事的時候,尤其是需要等待的時候,孩子們最沒有耐心站在原地不動的等待,一個新鮮的環境總是有太多吸引他們的東西,讓他們離開這枯燥的等待,哪怕是只需要一分鐘的等待,都是很迫不及待的。
說要上廁所是最方便的離開原地的好方法,因為其他的理由老師們很容易識破而且不會答應,只有上廁所讓老師們很難拒絕。孩子們都聰明得很,深諳此道。
晨晨:“老師,我要尿尿。”
晨晨看我沒回答,又大聲地說了一次。
我:“剛才出來前喊你上廁所你咋不肯上,你還說你出來了也不上,這一回來才幾分鐘就要上了?”
晨晨:“老師,我現在就是想要尿尿了?!?/p>
還撅著小嘴巴,有點胖胖的小身子搖了搖。我看著他眼里倔強又帶點狡黠的光,很有點懷疑真實性。在找理由各種不參加活動、不學習、不好好做操、不好好吃飯等方面,這孩子可是慣犯了。
云云:“老西(他口齒不清還有點結巴),我……也要尿尿?!?/p>
辰辰:“我也要尿?!?/p>
我沒好氣:“你們不是出來前剛尿了嗎?怎么又要尿了?”
這也是小朋友們慣有的行為之一,在不想干一件事或者熬不住等待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說要干什么事,這件事剛好可以讓他們離開現在的狀況,那么,一定就有其他人也跟著附和要做那件事了,他們才不管是不是合理。
晨晨:“老師,我憋不住了。”晨晨又喊起來,還做了個憋不住的樣子。
都這樣了,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須得想辦法讓他上廁所了,因為即使知道假裝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就怕萬一是真的,畢竟孩子們是不能夠讓他們憋著不上廁所的。
我有點犯難的四周看了看,這附近根本也沒有公共廁所,這是居民小區內,我們在幾棟高層商品房的旁邊的一塊空地上,空地旁邊有一些停車位,幾輛車停在那里。
幼兒園雖然在隔壁,但走回去也得好幾分鐘,而且保不準這個上完那個又要上,回去是不現實的。這里雖然是居民區,但是這種高層商品房每家都關得緊緊的,大白天的也不是周末,也不知道哪家有人在家,所以也不好去哪家借廁所。
最后沒辦法了,那幾輛車停的位置那角落是一個圍欄,圍欄那里栽了一些綠植,在車和圍欄之間也就有一個空間,也還算比較隱蔽。
我于是帶著晨晨就去了那里解決了問題,另外幾個也跟了過來,接著又有幾個女孩子嚷著也要上了,于是只好讓女孩子先等著,男孩子們輪著一個一個先解決完,女孩子再又接著去輪流解決。
明明離開教室前都上過了的,也不知道這會兒都能上出多少。其實,這對于他們大多數的來說,這好像是一個游戲一樣,既新鮮又有趣吧。
慶幸的是,大家都只是上了個小的。
但是這種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們都要教孩子不能隨地大小便,不能破壞公共環境,尤其是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對孩子們要有正確的引導。
可是遇到這種情況,萬一孩子們是真的很急的時候,萬一附近真的不好找廁所的時候,要不要先優先解決生理問題?
這其實也是很矛盾的事。
但是我想不管什么時候,一定有一個優先原則,當社會規則和上廁所這類的人的急需解決的生理需求相違背的時候,也許應該以人為先吧,當然,這個“人”大多數的時候也是基于小朋友而言,小朋友新陳代謝更快,也更不能忍耐。
至于為什么說“大多數”,就是其實偶爾成年人隨地方便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至于是真的忍不住了,還是只是一種壞習慣,各種情況要怎么評判?唉,那真是一個大話題,還是就此打住。
當然,除了解決“方便”問題的小插曲,還有同樣追來趕去的紀律問題之外,在這樣舒服的天氣里出來戶外活動還是很有趣的事情。
除了用絲巾感受風的移動,蘭蘭和小霞老師還在幾棵樹之間用透明薄膜圍起幾條帶子,讓孩子們拿著彩色馬克筆在帶子上自由的畫畫,畫出自己心目中跟風有關的圖像。
雖然有些不感興趣的孩子,丟下筆去草地上挖草根、抓螞蟻了,其他孩子都高高興興的在透明薄膜上畫上了他們心目中的畫,有樹、有花、有人物、有小鳥……別說,還挺好看的,尤其透明的薄膜被陽光一照耀,上面五顏六色的色彩在光線里被微風吹得輕輕晃動。
我今天好像也重新認識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