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星期一,小雨轉陰,18℃~25℃。
由于昨天晚上一晚都是刮風下雨的,加上周末兩天沒人打掃,今天早上園里的衛生區域就都是滿地厚厚的樹葉,超大型的垃圾袋裝了一大袋還沒有裝完,小米老師說,剩下的算了,明天再裝吧。她這么認真負責的人,能這樣算了還真是不容易,小潘老師說:“咿呀,總算開竅了一回。”
早餐卻沒有吃飽,因為周一早晨廚房沒辦法提前準備,所以包括主配班老師也都是在教室里跟孩子們一起吃,多了兩個大人,但是送上來的份量卻并沒有增多,甚至比平時還要少了一點,導致后面就不夠了。
小霞老師拿著盆去幾個班走了一圈,也沒盛來多少,有幾個還想要添碗的孩子也沒有添成,所幸孩子們都至少分到了一碗,三個大人就都半餓著。
上午做早操時,把孩子們護送下去后,蘭蘭老師就讓我先回教室了,讓我在教室里給孩子們布置作業,也就是在每本作業本上布置好,今天是寫9的分成,也就在作業本上把9的各個分成的公式列上,一邊寫上答案,另一邊就由孩子們填空。寫下來也有一整頁,要寫29本。
布置作業是我很喜歡干的事情,也不用去照管孩子,尤其孩子們都不在教室里,是難得的安靜。
只是,孩子們上來后寫作業就成了一件讓人很頭疼的事。
教過孩子寫作業的人大概都有這個體會,何況是教這么多個孩子,當然,有些接受能力強的孩子,當蘭蘭老師在黑板上面教過計算方法后基本就已經弄明白了,作業本發下來后也很快就寫完上交了,但是,這樣的孩子,說實話,29個孩子里也就只個位數的幾個。
其他有一些是手把手的教后,就可以弄明白的,還有一些,是不管怎么教,也弄不明白的。
一般是蘭蘭老師或小霞老師先在黑板上教方法(蘭蘭老師星期一三五,小霞老師星期二四),教完后就將作業本和鉛筆發下來做,兩位老師就坐在講臺前,做完了的小朋友排著隊去交作業,兩位老師當場批改,正確的就完成任務,不正確的擦掉后退回來重做。
我就在下面孩子們做的時候走來走去的看看,不會的教一教,錯了的提醒一下。
我得說,所有幼兒園的工作里面,我第二不喜歡做的就是這個事了(第一是管紀律,哈哈),因為,很容易郁悶和上火。應該說,不管脾氣多么好的人,只要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就很容易崩潰。
小霞老師就在輔導孩子時說過好幾次“我要中風了”。
所以,我覺得,幼兒園不能小學化這個政策其實也是很有科學道理的,孩子的接受能力跟智商發育真是太有關系了,4-5歲的孩子,還沒有到能接受這些知識的程度,如果硬要塞給他,對孩子來說也是很為難的。
雖然也會有例外,有些孩子先天就特別聰慧,例如小慧是我們班里29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孩子,但是她的接受能力就特別強,很多知識都是一教就會,字寫得又工整又漂亮,拼音都會讀,算術也做得又快又好。但是,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孩子都沒這么厲害,有一些就顯得比較吃力。
其實對學習吃力的孩子超前教育,是比較有弊端的,因為真的很容易帶給孩子挫敗感,尤其教的人怎么教都教不明白后語氣很難得保持住耐煩,這樣的狀態下,孩子很難能喜歡上學習這件事,甚至容易產生心理反應,一遇到學習就下意識的開始了抗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就感是維持住興趣的最好的方式,如果一件事帶給太多挫敗,就很難得有成就感,也就當然很難有興趣,沒有興趣的事又怎么能學得好?如果從小就失去了興趣,沒有打好底子,長大要再去培養興趣就會比較難。揠苗助長,有時候超過孩子接受能力的超前教育,實際上可能會起了反作用。
但是家長們又生怕自己孩子學慢了,看到別家孩子都在學了,家長心里自然也慌,生怕在起跑線上落后了人家一步。幼兒園因為家長的這種心理,又提前開始教,像小學一樣,除了在學校教,還要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去做,其實很大部分也是為了做給家長看的。
我個人覺得,這種情況其實可以折中處理的,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的融入一些簡單的小學啟蒙知識,但是就不要對孩子進行考核和評判,只把它當作一種故事或者游戲活動,至于孩子到底學成怎么樣,在幼兒園期間也沒必要去很較真,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更寬容一點,不是非得要孩子弄明白不可,盡量少給孩子挫敗感,讓孩子多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那么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產生的認知也許更有積極作用。
這樣大概也可以緩解一下家長的焦慮和老師們的壓力。
下午四點多,蘭蘭和小霞老師帶著孩子們就都下樓去等家長來接了,只留下了凱凱和瀾瀾兩個小朋友,他們是坐第三趟校車的,可以等廣播里通知時再下樓。
我在做最后的衛生。自從不跟校車后,放學后班里的衛生自然就歸我做了,要將孩子們的杯子都洗干凈消毒,廁所清理干凈,教室里掃干凈和拖干凈,門窗電源都要關好。
兩個孩子在閱讀角坐著看繪本,我一邊拖地時一邊聽到他們的談話,挺有意思。
不知道因為什么事,凱凱惹到了瀾瀾。
凱凱:“對不起!”
瀾瀾:“說對不起有什么用,我回家要告訴我媽媽,我爸爸是警察,把你抓起來。”
凱凱:“我爸爸也是警察!”
瀾瀾:“你爸爸是什么警察?”
凱凱:“我爸爸是黑貓警長!”
瀾瀾:“哦。”
然后就都安靜了,看起來似乎瀾瀾相信了凱凱的爸爸是黑貓警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