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星期一,陰轉晴,21℃~28℃。
小朋友總是能對一個人身上發生的變化給出最直接的真實反饋。
例如我今天戴了一個發箍,想遮擋一下我糟糕的劉海,就被孩子們指著好一頓嘲笑。
他們笑你可不會含蓄一點,更不會因為怕得罪你就故意說一些違心的話,這就是孩子和大人很大的區別,所以,在聽著這些不客氣的評價“不好看”“比較丑”的話語中,我竟也覺得心情比較舒暢,毫沒有被冒犯的感覺。
這可真是跟孩子們在一起之后才得到的心胸境界的提升,如果是被幾個大人這樣直言不諱,指不定心理就會不舒服,當然了,大人們才不會這么“天真無邪”,他們早就習慣了“言不由衷”的那種維持禮貌的方式。于是,即使是言不由衷的禮貌,也會被認為是有必要的禮貌,一旦有大人像孩子一樣直言不諱了,反而會被認為不禮貌。
大人們的心理世界彎彎扭扭的太復雜,倒不如孩子們的簡單純粹更讓人相處無負擔,這也算得上是幼師們在工作中得到的與眾不同的福利了。
————
昨天是周末,孩子們也總是會在周一帶來一些周末的新聞。
小佳去鄉下時被狗咬了,她撩起褲腳給我們看她被咬傷的小傷口,還說她打了疫苗針,“打針一點都不疼,我都沒哭。”她說,很厲害的樣子。
“那你被狗咬時哭了嗎?”我問她。
“哭了。”她有點不好意思的笑。
“以后可千萬不要去碰不認識的狗狗,只有自己家里養的狗狗,如果跟你是好朋友的話,才可以摸它,其他的狗狗,都不要用手去碰,也不能追趕,不然它們就會咬人。”我跟孩子們說。
“老師,我從來都不碰狗。”哲哲說。
“我也不碰。”
“我也不碰。”
爭先恐后的,孩子們紛紛都表態起來。
“那你們就真的都是好孩子,我都要表揚你們。”我說。
小一點的孩子就是這點好,一叮囑什么事就總能給你很好的回應,可不像我自家讀小學的小孩,總是會嫌你嘮叨。
除了小佳的周末事故,還有其他孩子也紛紛分享的“事故”。
小錦身上也有傷疤,是周末摔倒的,還流了血;小茹就說,因為不會背書,被媽媽兇哭了;龍龍說,我回了老屋真開心,我見到爺爺了;小依用她口齒不清的話說,我都奶奶(姑奶奶)來了。
————
蘭蘭老師輪到這個星期跟放學的校車了,老早就在擔心著怕暈車,于是買了暈車藥,去跟車前提前就將藥吃了。
跟完車聽她說,吃了藥倒是不暈車了,就是很想打瞌睡,偏偏跟車的節奏快,又要忙著打電話,也是感覺很累,只希望這個星期快點過完,跟車這件事也就解脫了。
————
晚上接到很久沒聯系的余師傅的電話,問我還想不想跟車,他希望我繼續跟校車,如果我同意,他就去跟園長說,讓我繼續跟。
他說現在的主配班老師輪流換的跟車制度讓他也覺得累了很多,因為校車的線路和每個娃下車的地方每個老師都不熟悉,剛稍微熟悉一點就要輪到下個星期又換了新老師,又要重頭教起,等于跟車老師就只能照看一下車上的孩子,什么時候該打哪位家長的電話、每個娃到了哪里該下車了、娃下車的順序等事情都完全要依靠他了,這讓他的工作量也大了很多,壓力也增大了。
如果只固定跟一位熟悉了的跟車員合作的話,他是要輕松很多的,他覺得跟我在跟車上的配合也很合拍,而且有幾次他很焦慮和感覺壓力大的時候,我開導過他,他覺得我一定是學過心理學的,很有能開解人的那一套,希望能再跟我繼續合作。
雖然我對余師傅深表同情,我還是婉拒了他。
且不說我想不想跟車,我想余師傅把這件事也想得過于簡單了,園里應該是不會改變這種目前的政策了,現在的主配班跟車輪換制度,是不用付一分補貼的,他們不會再花錢去固定請一個人,何況覺得我不善于跟家長溝通,也不會取用我了。
再說,打心底里,現在不跟車了后,每天五點就能下班,確實舒服多了,本來最初跟車就非我意,現在也是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