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星期一,晴,20℃~29℃。
昨天晚上,蘭蘭老師在我們三人群里發信息,說小蕊的媽媽跟她說小笑經常欺負小蕊,她要到學校來親自問問小笑為什么要欺負她家孩子。
早晨,小笑進教室時,就是流著眼淚進來的,一問,原來是小蕊的外婆在教室外就攔截住她了,給了她一番警告,就把她給惹哭了。
小笑是個性格比較強勢的孩子,也比較敏感,一言不合就喜歡動手,但她也很直爽、講義氣,孩子們喜歡跟她玩的也比較多。
小蕊就是個一看起來就很柔柔弱弱的小女生,喜歡穿公主裙,說話聲音輕聲輕氣的,做戶外活動時總是不敢參與,怕小蟲子怕臟,她也是班里唯一一個不會剝雞蛋殼的孩子,吃東西小口小口的總是吃到最后,受一點委屈就喜歡流眼淚。
兩個孩子確實性格相差比較大。但是,反倒經常是小蕊想要跟小笑玩,而小笑不太喜歡搭理小蕊。今天就是,小笑受了警告后,更離小蕊遠遠的,小蕊幾次都想要去挨近小笑,甚至是有點討好的想要跟她玩,小笑有點冷淡的對待了幾次,終究都是孩子,并不記仇,幾次后就接納了小蕊,后來兩人就開開心心的玩在一起了。
我想指不定現在小蕊的家長還在家里擔心著小蕊受欺負的事呢,有時候家長很容易把事情往復雜了想,其實小孩子之間真的簡單得多,一天之內從打架變成好朋友又瞬間拳腳相交然后又抱在一起親密的循環過程總也要上演好幾回。
大一點的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我不知道,但是至少幼兒園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時效真的是太短,家長們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在你擔心的那點時間里,孩子們之間早就自己解決了翻篇了。
————
天天又不肯吃早餐,這孩子也是個非常挑食的孩子,早餐經常是不肯吃的,有時候盛了給他,如果是他不想吃的,他會原封不動的放在那里。
我一般情況下盡量都是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如果他說他不想吃,我就不會給他。
今天的面條,天天看了一眼就說他不想吃,于是我就沒給他盛,小霞老師說,要給他盛,而且以后也都要給他盛,不能聽他的,因為他在家里是沒有吃的,不然他會餓的。我于是又給他盛了一碗放在他面前。
但是直到別的孩子都吃完,我要洗碗了,天天面前的面條還一口都沒有吃。
小霞老師堅持還是要天天吃,后來她就像很多家長一樣,自己端起天天的碗,強行的給天天喂了起來,一口一口的堅持把整碗面條都喂完了。
小霞老師對我展示她的成果:“你看,喂他其實他還是會吃的,我們不能讓孩子餓著。”
我沒有作聲。因為我沒有辦法評價我們兩個人的做法哪個對還是哪個錯。
不能讓孩子餓著,這個想法肯定是好的,而且喂飯也是我們很多中國家長的傳統做法,一個老師能夠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做到那樣,也不能說就不好,反而還挺讓人感動。
但是,這種事我是不愿意做的,雖然我昨天自己也給文文喂了兩口米豆腐,但我那是有點帶著逗他玩的心思喂的,如果文文自己真的不想吃,我是不會喂的,文文被我喂著吃的時候也是笑嘻嘻的,不像天天是愁眉苦臉著被喂。
并不是我就那么狠心讓孩子餓著,而是我覺得孩子自己的意愿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因為沒吃早餐,上午就肚子餓了,那么他自己就會意識到他沒吃早餐是不對的,再說也不能給他養成壞習慣,他已經不是小班的孩子了,一個大班的孩子,如果還需要喂才肯吃的話,這對他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大人們總是習慣于自以為的覺得孩子應該怎樣怎樣,讓自己以為是對孩子好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覺得這么小的孩子,不會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說他們的喜好和思想是不成熟的,所以也沒必要去尊重他們的意愿。不吃飯是不對的,即使他自己很不想吃,也必須得想盡辦法強迫著他吃,因為只有吃了才是對他的身體好的。這是很多人普遍的做法。
但我更愿意尊重孩子的意愿。
————
平時孩子們放學時,除了坐校車的孩子,家長們都是站在園門口接送,由老師把孩子帶下去交給家長手中。今天小笑的爸爸媽媽提前來了,直接來到我們樓上教室外面,于是我也無意聽到了一點他們跟孩子之間的對話。
也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早晨小蕊家長警告小笑的事,但是似乎又說的是別的事,她的爸爸媽媽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說著孩子,蘭蘭老師在旁邊陪同著。
看起來似乎都是比較強勢的家長,爸爸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媽媽的“動嘴”能力比較強,兩個人居高臨下,臉上都是責備的神色,說的話的格式基本都是“你要再怎么怎么樣,我們就要怎么怎么樣”。
可想而知,平時小笑在家里也沒少受“教訓”。
我記起剛來這個班的頭個月,有幾次中午午休時小笑躺著躺著就在床上哭了起來,問為什么哭,她說媽媽生氣了不要她了,小霞老師安慰她“回家跟媽媽道歉,媽媽就會原諒你的。”
我似乎有點明白了,小笑平時跟小朋友們相處時顯得比較強勢,也喜歡“動手”解決問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