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星期四,多云,25℃-33℃。
早晨,我做完戶外清掃工作回到教室,小娜第一個到了,她給我一根棒棒糖,說要送給我吃。
我問她自己還有嗎,她說她自己還有一顆,于是我就收下了。
一會兒,小霞老師來了,她自己從家里帶了煮的玉米棒當早餐。
小娜看到小霞老師的玉米棒,饞了,裝著很可憐的樣子對小霞老師說:“我好餓啊,我的棒棒糖給小昭老師了,我自己沒有吃。”
我:“……”,有點尷尬,考慮要不要把口袋里的棒棒糖還給她。
————
昨天市領導視察并沒有來我們班,今天我又將藏在四樓倉庫的小學化的那些東西搬回來放回原位。
關于幼兒園小學化的話題,我前面提到過,現在還想再發表一下我的想法。
讓孩子提前學習超過他目前發育程度能接受的東西,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覺得,針對那些天賦高、智商發育提前、接受能力強的孩子,的確是好的,對其他智商發育平常,沒那么提前的孩子來說,弊端也挺大的。
但是,智商超群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我們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更會按照正常自然發育規律來成長。
我始終覺得,一個人想要學習優秀,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甚至不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就能夠主動的想要學習。很難想象,一個覺得學習枯燥,甚至是很厭煩學習的孩子,學習成績能夠有多優秀,當然,也有成績好的,但是那是強迫性學習的結果,導致的只不過是內心的更多痛苦和疲倦,帶來很多心理問題。
那么,興趣該要怎么來培養呢?我覺得,首先得能產生成就感。成就感是培養興趣的基石。如果做一件事,始終在經歷挫敗,得到負面的評價,即使原本對這件事是有興趣的,都會在不斷的負面沖擊下變得索然無味,再也沒有了興趣。
所以,一定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經常能夠得到一種成就感的滿足,能夠得到稱贊和正面的評價,才會對這件事情有持續不斷的興趣,才想要在這件事情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很多讀高中、大學的成績優秀的孩子,都大多是從小就成績優秀上來的,因為在過程中他總是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很多高中成績差甚至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也大多是從小就成績一直差的孩子,因為在過程中,他得到的挫敗感更多。當然也有逆襲的,小學和初中成績不好,到高中就變好了,或者小學和初中成績好,到高中就變差了,但是這些都只是很少部分,絕大多數的概率,都是前面的那種。而且中途改變的孩子,一多半都是有某一個誘因導致,突然的認知改變,才導致學習動力的改變。
那么,怎么樣要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成績優秀呢?這大概也是大多數的家長很急切的要把孩子從小就培養好的原因,這種急切無形中也就產生了教育焦慮,以至于不知不覺中可能起了反效果,拔苗助長了。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們忽視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生長發育的特點。
當一個孩子被強行硬塞給他還并不能夠被他目前的智力發育所接受的東西的時候,他的感覺一定是不好的,從內心下意識地就會是抗拒地,何況,硬塞給他的那些人,老師或者家長,在孩子接收不了的時候,很容易直接表現出煩躁、焦慮、不耐煩的情緒,這些情緒都直接的傳達給了孩子,會立刻引起孩子強烈的挫敗感,挫敗感會讓孩子無措、自卑,于是從下意識里,他會變得更加的抗拒學習,學習這種帶給了他不愉快體驗的東西,會像洪水猛獸樣讓他愛不起來。
所以,原本是想要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很有可能在起跑線上就把孩子贏的希望給掐滅了。
我之所以只說家長,不說幼兒園或者其他幼教機構,是因為,難道你覺得從事幼教的人不明白這些道理嗎?但是他們還是會照樣的去做,將幼兒園給小學化,努力去灌輸給孩子們原本小學才需要學習的知識,因為當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會背唐詩、會認字、會讀拼音、會算術的時候,家長們都是很高興的,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學了東西,對幼兒園的好感度會加強,幼兒園的目的就達到了。
畢竟孩子們學到的那些知識點是實實在在能看得到的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而孩子的興趣、性格、意識、認知的培養是太虛的東西,見不到摸不著,在家長那里很難能產生出教學的成果。
幼兒園才不用去管孩子們以后的學習會怎么樣,小學、初中成績好不好,能不能考上高中大學,這些不在幼兒園的責任范圍,它只需要家長們滿意,覺得幼兒園是真的在為你們孩子的起跑線努力就可以了,至于起跑線上的教育效果怎么樣,那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可能進了小學就會漸漸的開始有分曉了,但是對于幼兒園,已經不關他們的事了。
這就是現實,并不是在說這些幼兒園有多么壞,而是各自站立的立場不同,就好像一個公司,為了業績的提高,也會想方設法的想出辦法來討好消費者。幼兒園,尤其是盈利性質的私立幼兒園,它的目的是要盈利的,所以它也必須想出討好家長的各種方法,討好家長的方法就包括小小的孩子已經會背很多唐詩、會認很多漢字、會數數、會算題。
所以,要在幼兒園完全禁止小學化教學,能禁掉嗎?
有些大城市或者公立幼兒園可能真的禁掉了,但是禁不住的是,很多的家長甚至會把孩子曲線送去其他幼教機構,或者請家教、自己教等各種方式,也要讓孩子提前的在起跑線上做好準備。
總之,還是家長們太有教育焦慮了,這些教育的內卷幾乎已經要全民化了,已經成了惡性循環。
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幼教們和家長們都達成一個共識,學齡前的兒童可以循序漸進的學習一點小學化的知識,但是就不要考核,一定不要考核,這種考核不是專指考試,而是指更大范圍的回答提問、抄寫、做題、作業,只需要用一種游戲或者歌謠的方式,在愉快的氛圍下,讓孩子們快快樂樂的吸收就行,真的沒必要強求他一定會認會讀會寫會算。
到小學,這些知識都會教,只要孩子不反感學習的話,一般都容易學會,何必提前就要把抗拒的心給他培養起來呢。
不要用拔苗助長的焦慮心扼殺了孩子原本該有的學習知識的興趣!
只要家長們認知對了,把你的理念傳達給幼兒園,幼兒園就更能夠采納和接受,畢竟,你們才是幼兒園的衣食父母。
我這人微言輕的建議,真心希望能夠被看到,并能引起反思,產生一點哪怕微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