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月鎮華服盛宴在西城街道上,此刻絡繹不絕,今晚來參與朔月鎮華服盛宴的游客不少,穿漢服的尤其多,街上今天賣花燈、扇子、刺繡香囊包和古風小包的不少,還有簪娘們賣纏花、絨花或者其他古風原創的發簪等,再加之西街很多古韻建筑,拍照很出片,因此很多穿漢服的小姐姐小哥哥都買了各種各樣的道具和首飾這些東西,一時攤販們的生意很好。
今夜的漢服展示在西城街道最中央的大廣場上,擺著一條條農村常見的那種長板凳,現在已坐滿了人。周邊林立著大大小小不同小攤位,或者推著夜市小車賣花、花燈,還有賣豆腐花、炸土豆以及燒烤的四式輪滑攤位車,也有賣簪花首飾的,很是熱鬧。
西城街道是朔月鎮最大的街道,也是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之一,每年都很熱鬧,它是中西合璧的街道,兩旁的建筑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元素,既有小青瓦、坡屋頂、馬頭墻、木門窗、吊陽臺的桂北民居特色,也有民宿、咖啡館、酒吧等新文化元素商鋪。
西城街道不僅是中外游客的聚集地,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這里舉辦過多場文化藝術活動,也是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和文化名人前來交流創作。
這里店鋪租金都不便宜,以前還有很多偏文化類的店鋪,如今也少了不少,寫真館和旅拍店開始多了起來,像秦湘這樣的漢服妝造館也不是很少,但規模不大,秦湘專業水平過硬,在當時漢服熱潮還沒到朔月鎮的時候,她就已經開起來了,她的漢服妝造館在這里已經八年了,生意是最好的,不過西城街道最多的還是美食店還有民宿這些。
今夜的不僅僅是模特展示,還穿插了一些朝代的古畫戲劇式還原,將古畫通過表演演活,展現東方生活美和漢服之美,這大概就有一個半小時。
蘇蕙蘭等了很久,沒等到桂劇的表演,覺得很奇怪,就問身旁正在給模特化妝的秦湘:“湘姐姐,好像是十點結束今天的盛宴吧,桂劇的怎么還沒開演啊?”
秦湘邊忙邊說:“華服盛宴有三天,今天是漢服展示的,桂劇是明晚,如果你感興趣,你今晚別回去了,跟我住,明晚我陪你看。”
蘇蕙蘭這才了然道:“哦,好的,別說我真感興趣,我從沒聽過桂劇。”
又問道:“那你知道明天是什么劇目嗎?”
旁邊有一個大概五十來歲的穿著明制貴婦漢服的模特坐在廣場中央的長板凳上,端正著身子說道:“明日桂劇的劇目叫《打金枝》,講的是唐朝唐代宗期間汾陽王郭子儀八十大歲壽辰,其子郭噯之妻升平公主未參宴,惹得郭噯被哥嫂爭議,失禮丟面,郭噯氣憤不平與公主理論,最后打了公主,公主告狀到唐代宗和母后那里,唐代宗佯怒斬郭曖,公主因愛駙馬,反求唐皇寬恕,后郭子儀綁子請罪,唐皇好心勸慰郭子儀,又將郭曖帶至后宮和皇后溫言相勸,促使小夫妻和好的故事。”
秦湘道:“《打金枝》?打金枝不是豫劇嗎?充滿人情世故的一個故事。”
那位模特說道:“桂劇也有,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劇目,不過這次聽說也改了不少。”
“所以明晚才是桂劇表演的重頭戲,是只有這一場故事嗎?”蘇蕙蘭疑惑道。
模特說道:“小姑娘,雖然只有一出戲,但哪是那么快就能演完的,需要兩個半小時呢,明日是在朔月鎮西街唯一一個戲班里排這出戲的,從晚上七點半開始,十點結束。
聽說這出戲排了好幾個月呢,這次是公益表演,后面還要去巡演,但戲班里的演員所得的錢并不多,現在沒多少人愿意看這些呢。”
“不知這位美女姐姐怎么稱呼?看你好像對桂劇很有研究的樣子。”秦湘問道。
“我藝名叫珩云,王字旁加行字的那個珩,云朵的云,是一位語文老師,你們叫我珩老師就好,我可比你們大多了。
我是因為我外婆就是桂劇演員,從小在戲班里看過她不少戲,所以知道一些。但在我12歲那年她去世了,后面就沒去過戲班,我那時不是很懂事,只覺得好聽,知道一點皮毛,但其背后的文化內涵了解也不夠深。”珩老師頗有些遺憾地說道。
“原來如此,確實可惜了。那明日著實是個好機會,要好好看看。”蘇蕙蘭笑道。
“我看你剛剛再賣一些傳統文化的東西,你是做什么的呢?”珩老師看著蘇蕙蘭的攤位問道。
“我是非遺文化普及講師,是專門做非遺文化活動組織和非遺手工的,工作室在木樨鎮,這次來木樨鎮參加華服盛宴,是帶自己做的一些古法胭脂、古法香膏,還有傳統色的口脂來給湘姐姐的一些漢服顧客使用,另外擺攤拿來賣一些,還有就是做第一場關于傳統色口脂的活動。”蘇蕙蘭大方說道。
“哦,原來如此,你真是心靈手巧,這次華服盛宴確實是個好機會。那收益如何?”珩老師側身問道。
“并不多,因為都是純手工,我做的也不多。市集上賣出了五罐傳統色口脂,兩瓶桂花香膏,一瓶玫瑰香膏,兩瓶花露胭脂,還有湘姐姐妝造館賣出了五罐傳統色口脂和兩罐桂花香膏就沒有了,約摸一千五百左右。”蘇蕙蘭老實回答道。
“你做了多長時間呀?”珩老師仰頭看著蘇蕙蘭問道。
蘇蕙蘭看珩老師旁邊的一個模特剛好走了,就貼心地這坐在珩老師身旁,微微傾身,平時著她的眼神溫和地說道:“珩老師,這些東西前前后后,斷斷續續,大概做了三個多月吧,更前些日子查了很多資料,也試了很多遍才做出來的。”
“花費這么多心力,并未得到自己理應獲得的回報,不會覺得不值得嗎?”珩老師嘆口氣說道。
“確實覺得有些不夠,其實本來可以做成更好的東西的,只是因為材料有限,時間也有限,自己對制作也了解還不夠完全透徹,做出來的東西會有一些瑕疵,做出來能拿來賣的都是比較精致成熟,花了很多心思的。
不管怎么樣都得勇敢踏出一步,即使現在賺不了很多錢,但是要抓住每一次機會,這也是我這次來朔月鎮參與華服盛宴的原因。
想要接觸更多的顧客,了解他們的需求,得到他們的反饋,才好在后面進一步改進。自己純手工做的東西肯定沒有大廠做出來的那么精致完美,有統一的標準,無法量化,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精益求精,用心地巧妙設計,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復考慮,盡力讓自己做得更好,用更貼心的服務取信于顧客。
做好的手工作品,贏得尊重,獲得更多的顧客,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獲得成就感,得到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可。
如今這世道,每一份工作付出與收獲都不一定是等價的,但不做就一點出路也沒有,而且其實我的目的是想認識更多的人,讓他們知道我在干什么,我有些什么東西,可以提供什么價值,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從而吸引他們成為我真正的顧客。”蘇蕙蘭笑著解釋道。
“說得也是,現在這世道,確實如此,現在生活得越來越好,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像現在人們吃飯要求環境,菜品,口味,服務,但凡有一點沒達到要求就會不滿意,而且現在物質豐富,食物越來越精致,可選擇性越來越多,很難留住顧客。
但你的做法是不錯,先把自己的東西做到極致,再通過顧客反饋來不斷提升自己的作品質量,這樣才能留住顧客。”珩老師點頭說道。
“是的,我從以前喜歡的事物慢慢了解到很多文化,從剛開始對它的喜愛轉變為對它充滿敬畏之心,了解越多越發現它所蘊含的精髓和文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沉淀積累起來的。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從少人知到最后人人推崇的過程,所以我要堅持走好這條探索之路。”蘇蕙蘭感慨說道。
想起從前她愛上這些手工藝時,身邊不少人笑話,都覺得是小打小鬧,只有母親一直支持她鼓勵她。
最后蘇蕙蘭放棄了穩定的工程資料員工作,選擇了走這條不為人看好,前途未知的路。
她也彷徨過,但后來她發現她熱愛上了這條未知的路上的探索,她從中得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珩老師點了點頭,她雖然很愛古風這些東西,但是卻沒有蘇蕙蘭這么深入,她是做不到將自己的愛好做成主要的職業的,畢竟現在世道艱難,大部分沒有資本,也沒有試錯成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自己當漢服模特也僅僅是業余愛好而已,她覺得自己這樣就已經很不錯。
今天聽了蘇蕙蘭的話和看了她的作品,她有所感悟,被蘇蕙蘭深深觸動,卻也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你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很難得。”珩老師誠懇評價道。
“嗯,謝謝。”蘇蕙蘭淡淡一笑,沒有謙虛。
理想和現實是反比的,現實殘酷,卻也是一劑良藥,在理想和現實中找到平衡點和契合點才能走得長久。
“不過你現在才剛開始,我相信未來你的作品一定會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同時也會得到認可和肯定。”珩老師鼓勵地說道。
蘇蕙蘭眼睛亮了亮,嘴角弧度拉大,柔聲道:“謝謝您,珩老師。”
珩老師笑笑,她知道蘇蕙蘭是一個極其優秀的女生,她看人的直覺一向挺準的,這個姑娘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只是沒想到有一天會認識這個優秀女孩子,還能結下這份善緣。
“明日您會來看這個桂劇的劇目嗎?”蘇蕙蘭期待問道,眼里的光一閃一閃的,純粹清澈。
“會的,我一直對桂劇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明天我們可以一起看。”珩老師笑道。
說罷,倆人交換了微信,相約明天一起看桂劇。
晚上十點,漢服盛宴結束,華筵散去,慢慢歸于寂靜。
關于桂劇的一些知識,蘇蕙蘭在和珩老師的微信聊天中還有自己所查的資料中整理了一下,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桂劇作為廣西地方傳統戲劇,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更是廣西文化瑰寶中的璀璨明珠。
桂劇大約發端于明代中葉,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明末清初,昆腔傳入廣西,后高腔和弋陽腔也相繼傳入,這些聲腔在廣西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以“彈腔”(即“皮黃”)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雜腔小調”的桂劇聲腔體系。
清乾隆年間,湖南祁陽班頻繁來廣西演出,對桂劇產生了深遠影響。清道光年間,最早的桂劇班社成立,如三合、三慶等名班,之后又有瑞華、老仁和、上升、卡斌、錦華等班社相繼涌現。
如果是從藝術特色上來說分為聲腔特色和表演特色,劇目以及行當。珩老師說明日會跟蘇蕙蘭具體講解,今晚時間有限,就大概講解一下,她說:
“桂劇的聲腔以彈腔為主,分為南路(二黃)和北路(西皮)兩大類,它們的反調形式陰皮和背弓又自成體系。此外,桂劇還兼有其他多種聲腔,形成了聲調優美、抑揚有致的演唱特色。
桂劇表演細膩貼切、生動活潑,注重以細膩而富于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演員們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達意,即使是武戲也大多是文做。
至于劇目和行當也是非常豐富的,桂劇劇目數量眾多,既有大本戲也有小本戲,還有雜劇等,這些劇目多與皮黃系統的兄弟劇種相似,即桂劇的產生和發展歷史與徽劇、漢劇、湘劇、祁劇等都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
“那所謂的皮黃系統是什么,可以具體說說嗎?”蘇蕙蘭好奇道。
珩老師很有耐心地科普到:“皮黃系統指的是以西皮腔和二黃腔為主要聲腔的戲曲系統。”
蘇蕙蘭突然領會到:“哦,就是前面所說的彈腔。”
“不錯。”珩老師回復道。
然后珩老師繼續科普道:“西皮腔和二黃腔本來是兩種不同的腔調,西皮脫胎于西北的秦腔,而二黃的來源則有多種說法。這兩種腔調在湖北等地合流后,逐漸形成了皮黃腔系。屬于皮黃系統的劇種眾多,我們前面所說的徽劇、漢劇、京劇、湘劇等與桂劇一樣,這些劇種在聲腔、表演藝術等方面有著共同的特點和風格,這也使得它們在劇目創作和演出上能夠相互借鑒、相互影響。
至于桂劇的角色行當,其實和京劇是一樣的,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每個行當都有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技巧。”
“嗯,這下我了解一些了。”蘇蕙蘭回復道。
“明日,還請珩老師給我詳細講解桂劇的聲腔特色,我很感興趣,很想了解多一點,跟您聊天,我受益匪淺。”蘇蕙蘭又回復著,謙遜有禮。
珩老師發了一個OK的手勢表情欣然應允,然后又緩緩地回復道:
“光是這樣干巴巴講,你肯定很多不能理解的,明天桂劇的表演,我會根據舞臺上演員的表演來給你講解一些,但我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能告訴你的有限。”
蘇蕙蘭發了一個十分感謝的鞠躬小人表情回復道“沒關系,具體的,肯定得要自己深入去理解的。”隨后又發了一個比心的表情包。
倆人看著時間已經不早了,就互相道別晚安,各自休息了。
蘇蕙蘭雖然覺得累,但她興奮激動的心情久久無法平復,她一直覺得文化傳承是很值得尊敬的東西,但她以前學的專業也不是跟傳統文化有關的,所以很是遺憾,才導致如今要想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是難上加難。
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她一定要好好的學習利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打算好好為非物質文化的發展出一分力,而且如今她也沒有退路,選擇了這條路,就只能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