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很少包餃子,就算是包餃子,也極少會自己搟餃子皮,我們常常買的市場上機器做的餃子皮,皮很薄,所以包出來的其實是云吞。
小時候周末的午餐,總會不同于平日,包云吞是其中的一項特選。媽媽準備好肉餡,肉碎蔥末香菇蝦仁,攪拌均勻后開始動工。家里勞動力還是充足的,竟然可以分工細致到一人攤開云吞面皮,一人拿勺子往云吞皮上放肉餡,然后兩個人負責包,媽媽則負責煮云吞。三下兩下,幾斤的云吞都包好了,收拾一下,煮好的云吞湯已經上桌了,一切相當緊湊有秩序,其樂融融。
長大后,我偶爾也會自己包云吞,手腳非常麻利,但我總是學不會包餃子,或者是不愿意好好地去學包餃子。甚至,對于云吞的肉餡,我也盡量不去改變,慢慢的,某些事物于我,就是童年的記憶,容不得改變。
味蕾是有內存的,某些味道,包括當時的天氣,在一起的人,一起說的話,一直都保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