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一個比較好的放松方式,沐浴應(yīng)該是其中之一吧。
對我來說,這個行為只有兩個狀態(tài),一個是不想進去,一個是進去了不想出來。
氤氳的水汽,像是紛亂的思緒,被沖刷著飛的到處都是。
思緒之間相互碰撞,盤旋在失落的肢體上,留下暫時的痕跡,然后很快的同化又消失不見。
玻璃的阻隔上,小水珠結(jié)成大水滴,凝聚著滑落,像是淚痕,是被拋棄的水的哭泣。
站立在流水的下方,感受著水流從顱頂沿著眼睛耳朵跨過脖頸,從肩膀蔓延全身。
不禁想起了下雨的時候,不喜歡打傘是因為覺得傘是一種無用的工具,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本來應(yīng)澆灌在頭上的水,弄到腳上,僅此而已。
喜歡沐浴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都喜歡淋雨,反正我是喜歡的。
平常的時候腦子都不是很清涼。
但是在下雨的時候,雖然會因為雨天的陰沉導致心情的陰郁,不過那個時候是思維最敏感的時候。
像是喜歡沐浴更勝過于將渾身浸泡在水中的感覺。
之前有朋友跟我說過,很喜歡泡著,說之后有自己的房子,一定要有一個大浴室,里面一定要有一個大浴缸,能夠完完全全的容納他,還想要在浴缸旁邊養(yǎng)魚,這樣在泡澡的時候就會感覺自己像是魚一樣。
他是很喜歡自由的人,雖然我不知道水算不算浸泡時候的束縛,但是聽說泡澡會有在母親子宮里的感覺,人一生追求的不就是一種安全感,這樣能夠讓他安心,又何嘗不可。
我喜歡沐浴并不是想要安全感,而是喜歡這樣帶來的精神集中的感覺,思維都被撲面而來的水流捋順,在這個時候放空自己,像是能夠直視內(nèi)心。
雖然做不到像古人說的那樣三省吾身。
但是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宇宙的邊界,思考人類的起源也是我愛干的事情。
相信喜歡這樣思考的人不在少數(shù),我只是其中之一。
在紛亂的線索中整理思路,人總是逃不出自己的視界極限。
所以會有求知欲,會有探索欲,亦會因此而亡。
希望最后我死去的時候是在得知了期盼的答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