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自由。
朋友跟我說ta提了離職,沒有找好下家,只是單純的覺得不舒服,就干干脆脆的去說了要離開。
我問ta之后準備做什么。
ta想了想跟我說準備在家里休息一段時間,也不準備去干什么,一邊找著一邊呆著。
是一種我很羨慕的心態。
問及既然離職了,是不是可以出去旅行一下,看看其他城市的風土人情,ta簡單直白的告訴我,ta懶。
我印象中的人生,應該是別人說的那樣:去攀一座山,看一場雪,愛一個人,追一個夢。
那個名為自由的愿望,自由的飛在天上讓我遙不可及。
想起了那個一直想嘗試但是沒有寫出去的離職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的時候覺得人就像是被各種透明的絲線纏身的人偶,禁錮在房間的中央,說著自由就像努力的去砍斷纏身的線,當少了一些束縛就可以在狹小的空間里輾轉騰挪,但是當斷掉了所有的線,不知道會不會就掉在地上,連動都不能動了。
在我看來,所謂的自由就是能夠有一個能看到海的陽臺,在愜意的午后自己用喜歡的豆子磨一杯咖啡,放一張小桌子,還有我的躺椅和遮陽傘,擺上我的音響放著我喜歡的歌,跟我最喜歡的書一起度過這個下午,然后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點上一根cigarette,跟下午的自己揮手告別,或者之后我會吹著夜風想要小酌,也可能會寫點東西,如果天上有星星的話。
但是如果真的擁有的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會厭煩這樣的生活,之后想要追求更高的自由。
可能人的貪心就是讓人不開心的原因。
可能現在我的相對自由已經是別人羨慕的自由。
可能得到自由的代價就是失去自由。
人是有“劣根性”的物種,小時候喜歡喝可樂,曾經說長大了之后自己賺錢了要每天都買可樂喝,但是長大了之后能夠每天買得起可樂了,已經不想每天去喝了。
小時候被管著不讓多吃糖和巧克力,就立志長大了之后要吃它們吃到飽,但是長大了之后就已經感覺它們很膩,也不想每天都吃了。
小時候感覺漢堡很好吃,如果以后每天都能吃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現在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然后發現漢堡只是在工作忙的時候才點,因為方便,當它和工作掛鉤的時候,就感覺變得難以下咽。
小時候懵懂喜歡上了一個人,下定決定變得優秀,但是當優秀了之后這種喜歡就被埋在了心里,跟隨著泛黃的畢業照片一起消失在回憶。
曾經擦肩的人,曾經深刻的事情,都是那透明的絲線,慢慢的纏繞在身。
當有了在乎的人和事,人就有了弱點;當有了退路,人就不再想向前。
孑然一身認為孤獨,妄圖做那個遺世獨立的仙人。
親朋滿座覺得虛假,冷眼旁觀著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
如果真的有清醒的人,那說不上來是清醒更殘酷還是隨波逐流更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