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藏過,相聚相離。別離是一件永遠要面對的事。小別及大離,走走回回,反反轉轉。輪回十三載,宗族血脈第四代。
梔子的樹根遒勁,梔子的葉脈油綠,梔子的花兒骨朵,梔子的花味入脾。家中嫡孫女梔子又長大了許多。
梔子一味的自然的在村野中成長,也會瘋狂的一味的去探尋縣城的美好。初中時光的梔子便長的極標致,也住進了校內的統鋪,一群花季的少女自由的呼吸著。夜里,一群女同學手卷瓊瑤,也有更武像的女生也會喜愛金庸古龍。有人偷進角色,把自己作成被情困,也有人把自己作成俠女。梔子學科倒算平衡,唯獨有時候也腦殘,非要入戲,把不靠譜的愛慕化成時光,消磨在青春中。幸好,天生的一種必須走出小鎮的執念把梔子從井底撈出,享受過一時半會的朦朧青春,終被清明的“雷雨”驚醒。
其實全校的早操十五分鐘時間,給了各個心懷鬼胎的少男少女相互眼神交流的機會。遇見早間寒氣的晨操,目光一掃,嘟嘟嘴會說:你穿少了,應該穿外套。梔子也會扭頭回應:我就要穿這件粉色短袖,襯我。
夢想是一種青春語言,有著青春的顏色有著青春的破格。
過往永遠是需要被記憶的。當下走遠離開是需要被鼓舞的。新英語老師給了梔子不同的青春觸動,梔子發現新來的英語老師雖然只是代課,英語老師是一個戴斯文邊框眼鏡的未婚女士,永遠都穿著裙子,還是蕾絲邊垂的,搭氣質的外套,腳蹬小皮靴,身板薄薄,頭發是稍加小燙的波瀾小馬尾束發,秀氣中夾雜著智慧。一個學期的引領是梔子一生的珍貴。
原來除了村莊,除了小鎮,除了縣城,除了遙遠的外縣,還有個不知的外面。英格蘭,美利堅,葡萄牙,奧地利,德國,語言繽紛。
狹而不礙才是行走之路。路上行走:小石子路,大鵝卵石路,水泥路,柏油馬路,大公路。路雖不同,但在腳下丈量的永遠是歲月年紀。
高中時光徐徐而來,卓爾不群。
梔子婷婷玉立,新的一輪挑戰又撲面而來。
*班來了位大美女。好吧,梔子只有后來從寢室同學口中得知,課間下課高年級的男生爭先而擁到梔子班門口,張望的是自己。
十七歲的年紀擁有曼妙的身姿,令人遐想。披發不長不短,可梳可縛。白皙的臉龐粉黛的唇。一眼的美好。
有時候,體育課,一身的校服白色兩襟紅袖邊的校服外套,紅色的運動長褲,青春無敵。
梔子高二,文筆絹巾設計投稿,真是一個勇字當先,不死不休。梔子甚至都在遙想未來軍戎配位。雜志投稿無音無訊,經歷一場,颯颯的。
風吹過,雨下過,水漲過,洪瀉過。日子一天天似水流淌過,晚自修誰沒讀過,校園小店阿姨的薩基瑪誰沒吃過?末端的高中日子,苦中樂著。
高考季,雨不停的下,下的梔子家的老屋里天井漲滿了水,里屋都進水了,稻谷場一遭鄰居都用小船進出了,江堤被沖了絕口,水進村子了。天井里有了鯽魚。
雨再下,鎮間村子間小船相互劃搖,終究要提前把高考生搖送去六十里路以外的老火車站的,送到縣城去參考,一群似大非大的孩子,送上火車,送到縣城。
欣喜的梅雨季,梔子家的天井里雖然進了鯽魚,但也了龍門跳。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