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實驗室的星輝
蘇晚推開實驗室的磨砂玻璃門時,離心機的嗡鳴聲突然停滯。培養皿里懸浮的星砂在紫外線燈下泛著幽藍熒光,那些本該遵循牛頓定律的微粒,此刻正沿著北斗七星的軌跡緩慢旋轉。
“它們在模擬紫金山天文臺的磁場。“林硯之將磁力計探頭貼近觀察窗,示波器上的波形立刻劇烈震蕩,“看這個峰值——和我們在青海采集的星砂數據完全吻合。“
蘇晚的指尖撫過恒溫箱表面凝結的松脂。這是用三天前從老槐樹下挖出的樹脂調配的介質,此刻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包裹住星砂,在玻璃壁上勾勒出殘缺的星圖。當她觸碰到某個特定坐標時,整面培養箱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1957年的紫金山天文臺全景圖上,年輕的天文學家們正在校準設備,人群后方有個穿陰丹士林旗袍的女子,胸前的銀杏葉胸針與蘇晚的一模一樣。
“這是...“林硯之的呼吸在冷光燈下形成白霧。影像中的女子突然轉頭,目光穿透時空與他對視。蘇晚的太陽穴突突跳動,耳后昨夜被星砂灼傷的疤痕開始發燙。
------
二、松脂里的星骸
地下室的恒溫酒窖彌漫著雪松香。蘇晚轉動第三層酒架的銅制把手,暗格彈開的瞬間,松脂包裹的星骸滾落掌心。這是塊拇指大小的隕鐵,斷面布滿六邊形孔洞,每個孔穴都嵌著粒星砂。
“你爺爺的觀測日志提過這個。“林硯之用鑷子夾起星骸,紫外線燈掃過時,孔洞里的星砂突然懸浮,在空中拼出北斗九星的圖案,“他說這是二十年前從青海隕石坑帶回的...“
話音未落,星骸突然迸發強光。兩人被推倒在酒桶堆上,松脂在高溫中汽化成星云狀霧氣。當光芒消散時,他們發現酒窖墻壁上浮現出熒光星圖——二十八宿的奎木狼星位正對應著實驗室的坐標。
“快看培養箱!“蘇晚突然驚呼。全息影像里的銀杏葉胸針開始分解重組,逐漸顯現出經緯度坐標:北緯32°03',東經118°46'——這正是他們此刻所在的江城大學經緯度。
------
三、舊照里的暗涌
檔案室鐵門吱呀作響時,林硯之的指尖剛觸到1995年的校慶相冊。泛黃的塑封層里,少年江教授抱著青銅星盤的身影讓他瞳孔驟縮——那星盤底座的磨損痕跡,與父親書房里的古董懷表完全一致。
“他們在培育星核容器。“蘇晚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她展開張黑白照片:二十歲的江教授與穿旗袍的女子站在天文臺圓頂下,女子懷中的星盤正滲出松脂,在地面凝成北斗七星的形狀。
相紙突然滲出星砂,在兩人腳下鋪出星軌。林硯之的懷表開始逆時針瘋轉,表盤玻璃裂紋里嵌著的鉆石砂迸濺開來,在墻面投射出加密信息:【子時三刻,紫金山3號坑道】。
------
四、雪松林的密語
月光穿過林梢時,蘇晚正在溪邊清洗星砂。那些銀色顆粒接觸溪水的瞬間,竟在鵝卵石上蝕刻出微縮星圖。林硯之蹲下身,發現最中央的獵戶座腰帶三星,正與他出生那天的星象完全重合。
“小心!“蘇晚突然拽著他滾向樹后。三枚淬毒的星鏢擦著耳際飛過,釘入樹干時竟化作星砂消散。樹影里走出個戴儺戲面具的身影,手中青銅羅盤的指針由九條星髓蟲組成。
“交出星盤!“面具人的聲音像是砂紙摩擦。林硯之突然認出他頸后的刺青——正是上周在圖書館舊檔案里見過的暗星議會圖騰。
蘇晚的星砂突然自主飛旋,在兩人周身形成屏障。面具人獰笑著拍向羅盤,九條星髓蟲瞬間膨脹成巨蟒。林硯之摸到懷表內側的機關,表殼彈開的剎那,紫金山星圖在夜空綻放,面具人突然發出非人的慘叫——他背后的星髓蟲刺青正在碳化。
------
五、未寄出的信箋
保險柜密碼鎖彈開的瞬間,松脂氣息撲面而來。蘇晚轉動三位密碼時,林硯之注意到她顫抖的指尖——第三位數字“7“,正是上周她解剖課標本瓶上的編號。
“1957年9月23日。“柜內整齊碼放著玻璃罐,每個都浸泡著星砂與松脂的混合物。最上層的罐體標簽上,赫然印著蘇晚父親的名字,日期卻是2005年——正是他“車禍身亡“的第二天。
林硯之的瞳孔劇烈收縮。罐底沉著枚微型膠囊,內藏的信箋已泛黃:【致吾愛聽寶:當你讀到這封信時,我應該正在紫金山啟動星核計劃。他們要用十萬活人培育容器,而你...是我最后的希望。記住,雪松香里藏著逆轉時空的密鑰...】
信紙背面有團暈染的星圖,與蘇晚胎記的形狀完全重合。當林硯之的懷表再次鳴響時,罐內突然射出激光,在地面燒灼出坐標:北緯32°03'09“,正是江城大學新建的天文臺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