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和三年,因鄆王已過弱冠之年,府內卻僅有一子,皇帝宋徽宗特賜婚與三司使余建之女余已然為鄆王妃,為皇家開枝散葉。
“姑娘,主君寅時剛出府門去趕早朝,這卯時剛到姑娘便背著大娘子,偷偷的出了府,若是叫大娘子知曉了,定會怪罪奴婢的?!?/p>
“青兒,怕什么,就算母親怪罪,也算不到你頭上,昨日余已錦來我房里告訴我,今日大兄歸府,雖不知那丫頭是哪來的消息,但既然叫我抓住了機會,便不會讓那丫頭好過,不過一妾室所生,竟然敢攛掇著父親趕緊將我嫁出去,小蹄子,真以為待我出嫁后,這余家上下便以她為大姑娘了?哼,父親有兩房妾室,這么多年來朱小娘僅生有一女,就算日后我嫁了人,那母女兩人也受不了多少寵,況且二兄是王小娘所出,有什么好處,妾室中也該王小娘被多關照著。”
“姑娘息怒,那姑娘打算怎樣做?”
那位姑娘并未回應青兒,她抬手掀開馬車簾子的一角,向外望去,這姑娘長得也如出水芙蓉般叫人移不開眼。
眉若彎月,清眸璀璨,眼神如湖水般深邃叫人看不透也猜不透,像是蘊含著萬千星辰般迷霧重重,雙唇點降如寒冬中盛開的那凜冽的梅花,又叫人不敢靠近,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瀆。
“青兒你瞧,今日早市可真熱鬧?!?/p>
青兒聽著自家姑娘的話,只得循著余已然的方向看去。
今日是大集,雖還未到趕集的時間,可街道上早已熱鬧起來,商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一聲不歇的傳入二人耳中。
余已然不知看到了什么,眼神突然亮了起來,急忙讓身旁的青兒出聲呼喚趕馬的小廝停下,待馬車尋得一個合適的位置停下后,青兒便被余已然打發著去了集市,不一會兒,只見青兒手中拎著一包吃食上了馬車,這才繼續行駛起來。
“姑娘。”
青兒還未來得及坐穩,便將手中的吃食遞到了余已然的手中。
“今日走的緊,還未來得及吃早膳,這早市啊,就是用來買吃食的,嗯,好吃?!?/p>
余已然嘴上不停的說著,手也沒歇著,剛拆開那包糕點,便拿起吃了起來。
馬車一路行駛,待到天色已完全亮起后,馬車也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姑娘,大相國寺到了?!?/p>
趕馬的小廝朝著車內吆喝了一聲,便從車上拿了馬凳放置好,等著自家姑娘下來。
馬車的簾子被緩緩掀開,最先下來的是余已然的貼身女使,而后便是余家姑娘余已然,按理說這女使本不該同主人共乘一輛車,而是應跟隨著馬車一起行走,但是青兒既是隨余已然一同長大,那感情自是其他女使不可比擬的,因此余已然便讓青兒與她同乘,免去奔波之苦。
青兒挽著余已然朝著山上走去。
“姑娘為何要來大相國寺,這寺廟對于姑娘來說也只有求姻緣了,不過姑娘是三司使嫡女,主君定會給姑娘需許配個好人家的。”
“青兒啊?!?/p>
余已然聽著自個貼身女使的話,無奈的朝著青兒笑了笑。
青兒這才恍然大悟般朝著西南方向看了看。
“瞧我這記性,我倒是忘記了姑娘為何出府,該打該打。”
“你這丫頭,油嘴滑舌?!?/p>
不過一會兒,青兒便又自顧自的講了起來。
“姑娘,要說這求姻緣啊,三清山才最為靈驗呢?!?/p>
“這三清山啊,有一尊專掌管姻緣的神像:司春女神,其中還流傳著一個凄美的故事。據說,這位女神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叫作瑤姬,她是天宮金童玉女的總管,在瑤姬到凡間游歷時,遇到了一位樵夫,二人一見鐘情,從此,瑤姬常下凡與樵夫幽會,可終究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很快便被西王母發現,西王母大怒,用法力將樵夫變成一條巨蟒,壓在山下?,幖е篮?,來到人間,化成了一座山峰,永遠廝守在情人的身旁,因被二人的故事所感動,隨瑤姬而來的一對金童玉女,也化作兩棵青松,依偎在瑤姬的懷中?!?/p>
“于是后人相傳,凡是得司春女神庇佑的有情人,終得眷屬?!?/p>
余已然聽著青兒的故事,二人也慢慢的走著。
“可惜,我從不求姻緣,這世上,一夫一妻者甚少,何談有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