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方方的東小院里,銘艷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大致畫出了自家府邸的樣子,盤算著過幾年找個契機開府,她可不想把自己拘束在這兒。
但有一說一,原主的師父的府邸倒是可以借鑒一下。
媧皇宮,位于冀州涉縣中皇山上,占地面積不小,是建筑規(guī)模最大、肇建時間最早的祀奉人類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筑群。
媧皇宮始建于北齊時期,初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所建離宮,初開三石室,雕數(shù)尊神像。后經(jīng)歷代修葺續(xù)建,成就了如今的規(guī)模,而北齊遺跡,僅留石窟與摩崖刻經(jīng),共6部。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為當?shù)氐膹R會,百姓自發(fā)進行祭祖,銘艷也一定會回去陪伴師父,借機提起這件事,讓師父說動父母,說不定自己獨立建府的幾率還能大一些。
媧皇宮其實俗稱“奶奶頂”,這里群山疊翠,流水環(huán)繞,風景秀麗,依山就勢,巧借天然,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境”。這里不僅建筑宏偉獨特,果然還較為完好地保存了罕見的摩崖刻經(jīng),銘艷覺得倒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媧皇宮所在山體,遠看像一把太師椅,按照道家解釋,三面環(huán)山,左青龍,右白虎,山體下面是漳河,東面是劉鄧大軍司令部舊址,將軍嶺,正是三省交界地。山頂媧皇閣到山腳需要往返3公里。
媧皇宮設在山勢陡峭、地勢險峻的山腰上,寬廣的平臺上建有媧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鼓樓、六角亭、木牌坊、皮瘍王廟、水池房及山門等大小十二座建筑。山下有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和碑坊等。
媧皇宮是最后最高的一組主要建筑,于鳳凰山崖險峻陡峭之處就勢筑臺而建,媧皇閣(三閣樓)居中,梳妝樓、迎爽樓分立左右,鐘鼓二樓南北對峙,還有六角亭、靈官閣和題有“媧皇古跡”的牌坊等,各選其位,呈點綴之態(tài),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諧對稱,又不拘一格,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風格。
繞山登上十八盤,便到達最高處的媧皇閣。媧皇宮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勢,匠心獨運。
它由四組建筑組成,每一組都各具神韻,自成一體,又和整體格局和諧統(tǒng)一。山腳三處建筑,自下而上,依次為朝元、停驂、廣生三宮。朝元宮(十方院),因其為山前首廟,遂名朝元,停驂宮(歇馬殿)是一行宮,為圣駕及香客休憩處,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媧皇誕辰之日,民間在此宮舉行眾神慶壽之儀。
這歇馬殿的山墻上,畫有媧皇宮全景和一幅壁畫:“伺輦圖”。一輛華貴的車輦上坐著女媧,神龍牽車,仙女陪伴,天兵護衛(wèi),騰云駕霧,馳騁萬里長空,是一幅珍貴的藝術品。廣生宮(子孫殿),為一座神廟,乃神話傳說中求子之場所。停驂、廣生二宮,各有正殿、配殿,分別為懸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腳向上繞行十八盤后,過廣生宮便是“奶奶頂”即媧皇宮所在。
媧皇宮共有四組建筑群組成。建在山崖峭壁上一組,主建筑是三層樓閣——媧皇閣。山下有三組建筑,是朝元宮,停驂,廣生宮。媧皇宮,是最上的古建筑群。有媧皇閣、梳妝臺、迎爽樓、鐘樓、鼓樓、山門、牌坊、皮瘍廟、功德祠、水池房等建筑群組成。還有摩崖刻經(jīng)等古跡。媧皇閣坐北朝南,背靠斷壁,是媧皇宮的主體建筑,它高達23米,是四層樓式結(jié)構(gòu),有琉璃瓦頂,依山勢而建,結(jié)構(gòu)非常奇妙。二至四層的三面有走廊。背靠山崖處有9根鐵索,將樓閣縛在絕壁峭崖之上。閣外的山崖上,還有過去的摩崖石刻《法華經(jīng)》、《神密解脫經(jīng)》、《妙法蓮花經(jīng)》、《盂蘭盆經(jīng)》、《十地經(jīng)》等十部佛教經(jīng)典。
媧皇宮山門,坐東朝西,有三孔磚砌拱門組成。兩邊兒對聯(lián)寫著:鳳山名隆仙島;神仙勢壓十洲。橫批是:蓬壺仙境。進了門是木牌坊,上額書寫“媧皇古跡”。牌坊西是皮瘍廟,塑著皮瘍王和魯班的神像。牌坊東樹一通古牌,上寫《古中皇山》。走過牌坊,東面峭壁上有北齊時的摩崖刻經(jīng)。再往前走是石券門,頂上建鼓樓。券額上刻著“中州勝景”四個大字。
媧皇閣是媧皇官建筑群的主體建筑,它依著山崖峭壁修建,共分為四層。第一層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層樓閣,總高23米。媧皇閣背靠懸崖,用九條鐵索將樓體系在懸崖峭壁之上。素有“吊廟”、“活動樓”之稱。媧皇閣底層為石窟,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是媧皇宮最早的建筑之一。
媧皇閣建在山勢險峻的絕壁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間的半圓形石坎,梳妝樓、迎爽樓、鐘鼓樓、六角亭等建筑群也建在依山就勢的石砌臺上。
這座閣樓,傳說每年三月十八日廟會時,原彰德府所轄七縣的社首到齊時,樓閣就會整體晃動,拴在懸崖上的九條鐵索會嘩嘩作響。因此人們把媧皇閣看作建筑史上的奇觀。
媧皇閣(三閣樓),坐東面西,為媧皇宮主體建筑,古有“倚崖鑿險,杰構(gòu)凌虛”之稱,它懸空而立,高達23米,為歇山斗拱硫璃瓦頂。該閣建在北齊大石窟的洞頂上,以條石拱券為基,上建三層樓閣,分別名之為“清虛”、“造化”與“補天”。各層均三面設廊,背倚懸崖,用鐵索將閣與崖壁所鑿八個“拴馬鼻”相系,若游客盈樓,鐵索即伸展,繃如弓弦,樓體前傾,因而又被稱作“吊廟”、“活樓”,構(gòu)思奇巧,為建筑史上動靜結(jié)合的杰作。縱觀媧皇閣,嵌于絕壁,雕梁畫棟,登樓遠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帶,堪稱“天造地設之境”。
銘艷磨破嘴皮子,終于說服父母和自己在三月初一前到了媧皇宮,在安置下父母后,她也回去休息。
銘艷不知道的是,在她關門的一瞬間,母親的眼神瞬間陰了下來:那件事,該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