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在高速開了數個小時,中途服務區停兩次,下午終于到達昆明,下車之后,我們先去一家小店,每人吃了一碗過橋米線,這是當地一種特色小吃。
吃完順便再向店主打聽,附近都有什么景點,店主告訴我們,附近山上有個金殿公園,那里可以逛逛,據說曾是平西王吳三桂官邸。
聽他這么一說,我便查看一下地圖,發現附近確實有個金殿公園,地點位于昆明東北方向,一座小山之上,此山名叫鳳鳴山。
地圖上看,公園不是很大,時間上來得及,于是三人驅車前往,到了公園西門,從山腳往上看,可以看到鳳鳴山并不高。
三人進去之前,想看景區有無導游講解,恰巧這時,有個導游剛好帶隊路過,于是我們跟在隊伍后面一起參觀,就聽導游邊走邊講。
“各位朋友,現在咱們來到鳳鳴山了,關于鳳鳴山名字的由來,據說時間是在明代,有孔雀飛到山上鳴叫,當地人誤以為是鳳凰,因此就把這座山稱為鳳鳴山。”導游講解說到。
隨后隊伍進入公園,我們看到山路兩旁,古樹參天郁郁蔥蔥,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接著隊伍依次穿過數個山門,來到一座太和宮前,從名字可以看出,似乎是仿故宮太和殿。
“導游,眼前這個太和宮,是不是平西王吳三桂的宮殿呢?”有人問到。
“不是,這太和宮只是一座道觀,是明代時期官府修建的,并非吳三桂的宮殿。”導游答到。
“那為什么本地人說,金殿公園有吳三桂的宮殿呢?”那人接著問到。
“可能因為吳三桂坐鎮云南時,斥巨資重修這座道觀,這才造成外界謠傳。而且康熙平三番后,把吳三桂的宮殿全拆了,只留這座道觀,所以后人容易誤解。”導游答到。
“既然這里不是平西王府,那么王府真正原址又在哪里?”有人問到。
“在KM市區五華山,也就是現在省政府所在地,旁邊有個翠湖公園,那里曾經是吳三桂寵妾陳園園的別苑。”導游答到。
“吳三桂陳園園這兩個人,死后葬在昆明了嗎?”那人接著問到。
“關于他倆墓葬地點,目前沒有考古發現,有的說在云南,有的說在貴州,還有說在湖南,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這事已經成了歷史未解之謎。”導游答到。
“那關于他倆的后事,史書上有記載嗎?”有人問到。
“史書記載,吳三桂稱帝后不久,由于疾病死在軍中,不過死后葬在哪里,至今沒人知道,而關于陳圓圓,史書記載很少,傳說吳三桂死后,陳圓圓隱性埋名,從此銷聲匿跡。”導游答到。
聽他講完這些,我心里禁不住生出一番感慨,想當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那是何等風流!
三桂領兵南下去,我國大清坐金鑾,又是何等威武!沒想到最后,卻落得一個兵敗身死,全家被抄的下場。
“咱們接著進去參觀。”這時導游的話,打斷我的思緒。
隨后隊伍進入太和宮內,沿著主道來到一處宮殿,就見大殿上下皆為銅制,在陽光照射下,顯得金碧輝煌,因此宮殿得名金殿,再看金殿之中,一共供奉五尊鎏金銅像。
“這些鎏金銅像,中間的是真武帝君,兩側則是金童玉女,水火兩將,在道教中,真武大帝負責鎮守北方天界,傳說這座真武雕像,是按照吳三桂真容鑄造。”導游講解說到。
“那吳三桂為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真武大帝呢?”有人問到。
“因為明成祖朱棣也這么干過,所以吳三桂有樣學樣,想要效仿朱棣,由此可見,吳三桂早就有了稱帝野心。”說完導游帶著隊伍,繞著金殿轉了一圈。
“各位朋友,由于時間關系,今天只能到此為止,咱們現在開始下山。”導游說完,帶著隊伍下山去了,我們三個沒走,留下繼續參觀。
隨后三人無意之中,走進陳圓圓文化館,穿過前堂來到花園,看到一尊陳圓圓站立像,雕像惟妙惟肖,不難看出她的風姿綽約,不愧位列秦淮八艷。
“哎呀!假如我能像她一樣,那該多好!”佩奇凝視雕像許久,忽然感嘆一聲說到。
“切,得了吧!像她有什么好,結局那么悲慘。”大錘并不認同說到。
“雖然她的結局是慘了點,但是起碼人家愛過闊過,總比那些庸庸碌碌,凡夫俗子要強得多。”佩奇也不服氣說到。
“你這么說也有道理。”大錘想想點頭說到。
“假如有一天,我也像陳圓圓那樣,被別人搶走了,有誰能像吳三桂那樣,不顧一切把我搶回來呢?”佩奇突發奇想問了一句。
“當然有啦,毫無疑問!“大錘斬釘截鐵答到。
“真的有嗎?誰會愿意?”佩奇滿懷期待問到。
“肯定是天底下,最大一個傻瓜!”大錘隨口答到。
聽到這話,我忍不住笑出聲來,佩奇氣得火冒三丈,用力去擰大錘胳膊,把他疼得嗷嗷直叫,接著佩奇又是一頓猛打,把他打得連連求饒,這才解氣。
隨后三人走出陳圓圓文化館,來到一個許愿亭前,見那欄桿掛滿紅色許愿紙牌,佩奇一時興起心血來潮,也買紙牌寫下愿望。
由于寫的過程當中,佩奇一直用手擋著,因此具體寫了什么,我和大錘并不知道,就見她一寫完,就把紙牌掛到亭上,隨后拉著我倆匆匆離開。
接著三人繼續去逛其他景點,只是沒過多久,我們已經走到公園盡頭,看來金殿公園確實不大,于是我們原路返回,回到鳳鳴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