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說說兩句,也沒在說什么,她對孩子也沒有重男輕女,只是生活壓力大,習慣了節儉罷了。
現在九零年了,偶爾吃個肉也能吃的起。可一斤肉老媽也就做了一半而已,余下的半斤肉被老媽炸半干后直接泡在了油罐子里,這樣子肉就能保存很長一段時間,看見記憶中的一幕重現感覺真得好奇妙。
不知道怎么描繪就是感覺心理滿滿的。
飯后,是一家人難得的清閑時間,當然這不包括我,以前的我會慢吞吞地洗碗,只為多看一會兒電視,那時候的電視對當時的我們就跟現在孩子對手機一樣有著莫名的吸引力。
當然現在的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這小電視在我眼里就跟個老古董一樣,又小又破,大小才12英寸的樣子,調臺還是手動旋鈕的,電臺才那幾個,畫面不僅是黑白的而且還不時飄著幾個小雪花點,看起來都費眼睛。
可那時的我們幾個為了看電視也是想盡了辦法。比如飯后慢慢洗碗,比如故意不關緊房門在床頭放小鏡子靠它反射畫面。
嘿嘿,想想那時也挺好笑的。
可就是這小電視好像還是我姑奶奶家專門換下來的留給娘家的。說起姑奶奶就不得不我爺爺,我爺爺和我奶奶那五六十年代還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工人,只是我爺爺和奶奶不在一個縣城上班,爺爺跟姑奶奶在鄰縣的紡織廠,而奶奶就在本縣的磚瓦廠。
那時聽奶奶說自己帶著幾個小的在一大家子里很是辛苦,后來不知怎的,好像是那個時候鬧饑荒城里都餓死了不少人,爺爺奶奶就聽了人閑話說城里還不如在家務農種菜喂雞過的舒服,兩人就雙雙轉業回了農村。
后來政策變了想回是肯定回不去的。而我姑奶奶卻一直堅守在廠自然是過得滋潤。
清早,圓圓就被叫醒了,老媽老爸去下地了,早上的太陽沒有那么烈,他們都是早起去干一會兒,然后回來吃早飯。
飯后老爸照樣去做泥水匠師傅。像他這樣有手藝的人賺的會比專干農活的人多,不然改革開放包產到戶才10來年,老爸就把分家前的土坯房改到了現在的磚瓦小平房,且其間還陸續生了三個孩子。
只可惜后來隨著私營企業不斷壯大,不少跟老爸一起的泥水匠也成了包工頭,后面甚至開起了建筑公司做了老板。可老爸卻還在原地踏步一直都是個打工的,后面隨著我們慢慢大了家里開銷就跟不上了。自然就落后了別人。
伸了個懶腰就下了床,沒想到自己過來的第一夜竟然睡得格外好。
圓圓把飯燜在爐子上后就來到了牛房,放水牛是她上學前的工作,水牛鼻子上打了一個孔,把繩子套上去就可以牽著走了。
牽著牛走到田埂上,它就會自己吃上面的嫩草,水牛已經成年了一般不會去吃田里的農作物,只要稍微看著就行。但如果是小牛的話就還要拿一條鞭子協助,吃錯農作務的話就給它來一下,慢慢它自然就明白了。
翻開帶來的語文書,今天要把它復習一下,昨天太興奮只是把作業寫了下,今天不提前復習了解一下真怕它翻船。
翻開課本,一課課讀下來,只感覺頭清目明,多誦讀幾遍后那些文字就跟印在腦子里一樣,格外清晰。
其實昨天寫作業的時候就感覺頭腦清晰、思維也敏捷不少,沙沙幾下就寫完了。可當時覺得只是因為小學題目太簡單而已。
現在看來也許是她有了重生的小福利“記憶力強化”,雖說不能達到過目不忘,但只要讀個兩三遍基本就已經牢記了。
哇哈哈,太好了,這樣她就更有把握達成目標了。興奮的直拍大腿,恨不得原地轉圈圈。
“真真是太好了,牛批“在心里給自己堅了一個大大的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