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華美村人發現,茶可與多種藥材組合,搭配出治療百病、療效頗高的藥方,于是他們開始學習蒙頂山吳理真馴化野生茶樹和藥材技術,人工種植了大片茶樹、藥材,揣摩出獨到的制茶、制藥和茶藥搭配技術。他們把茶和藥材一起熬煮,后來發現茶、藥曬干后可直接沖泡,既可作藥用,也可解渴。華美村的武士后人把武術與摻茶功夫結合,創立了武行二十八招,把茶、武術、禪融為一體,展現出剛柔融合的一面。
與老華大爺一起的后生叫小關,是武士的后人,也是“神醫”的徒弟。小關說:“神醫叫華山,據傳是華佗的后人,在他身上承接了華佗及其后人千年的醫藥技術。但按照華家規矩,華佗后人只能給本村人看病,有很多慕名而來的病者都被婉言謝絕”老華大爺補充道:“按道理說救死扶傷是做好事,但因為華佗被曹操殺害的緣故,也因為保護村子安全的原因,華家一來這個村子就定下鐵規,華家人不對外行醫。”
張斌夫婦感到惋惜,但心有不甘,便橫下一條心,既然來了就得去試一試。飯后,劉香要給老華大爺錢,被拒絕,請小關帶路小關不敢,張斌夫婦便自行駕車向山上駛去。
汽車繼續在綠樹掩映的盤山道上穿行,霧氣漸漸在陽光的縫隙中消失,沿著山、山林邊緣,一座座兩層樓木屋與車插肩而過。20分鐘后,路突然直插山林深處,距山的峭壁越來越近,約10分鐘,看到峭壁下四座兩層樓木屋拼接出的四合院,四合院外有一片開闊地,籬笆墻的地里種植多種植物,劉香認識其中幾種,都是藥材。四合院正面大門正對東方,上方牌匾有四個鎏金大字“方外華家”。因為這是最后一戶人家,完全符合小關的描述。
張斌將車停靠在四合院外,敲門后有一小伙開門。張斌說明來意,那小伙微笑著說:“對不起!我們這里沒有什么神醫!”劉香含淚傾述并懇切地對小伙說:“我求求你了,讓我們見見華神醫吧!”小伙仍然微笑著,表現出遺憾的樣子,說:“阿姨,我們這里確實沒有什么神醫,行醫需要執照,我們這里沒有誰有啊!”
在劉香的懇求下,小伙把張斌夫婦迎進門。進得門來,見四合院內有天井,天井內由青石板扣成一個小院壩,正中有一個大水缸,缸內有假山和水,水中養有金魚,青苔占領了青石板、水缸壁的半壁“江山”。
“呼呼呼,忽忽忽……”劍鏟空氣的聲音傳出來,一股寒氣襲來,張斌打了一個冷顫。小伙笑道:“這是我爺爺在泡早茶呢!”接著,劉香死纏爛打,時而哭泣求助,時而微笑相求,時而表達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期待。小伙保持笑臉相迎,給張斌夫婦從內院端出一壺茶來,給兩夫婦沏上茶。茶水從黑砂壺嘴里一出,滿屋清香蔓延。
一老者從內院出來,清瘦苗條,白胡須白眉毛加上一頭白發,仙風道骨和高深道行噴薄而出。張斌夫婦立即起身給老人跪下,大呼“求求神醫!救救我女兒”。老人連忙把兩夫婦請起來,叫小伙給他們續茶。張斌再次說明來意,老人面部凝固起肅穆的表情,對張斌說:“不好意思,我們這里沒有神醫!”經過長時間的懇求、拒絕,再懇求再拒絕,一直到午飯時間,老人叫兩夫婦吃完午飯后便委婉地下了“送客令”。
小伙把兩夫婦送出四合院,靦腆地說:“叔叔、孃孃,不好意思哈!”
小伙一直看到張斌夫婦上車才合上門。
八
張珊愜意地享受著家鄉青山綠水的快意生活,感受“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灑脫,玩遍家鄉的山山水水,品到天仙般的茶意滋味。蒙山由很多山組成,其中蒙頂山最為出名,有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的美譽,人工植茶第一人吳理真就出自此山,不知道是蒙頂山成就了吳理真,還是吳理真成就了蒙頂山,歷代文人騷客以潑墨于此為樂,唐代白居易云:“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原本有纜車可上山頂,張珊選擇徒步,李姐背著“給養”跟著,兩人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登上山來,在山門前駐足片刻,爬上數十階石梯,到達幾把銀杏樹大傘般遮蓋住的平臺,張珊頓感清涼若飴。平臺上有“天蓋寺”,里面供奉著人工植茶第一人吳理真。有人疑問:“天蓋寺像寺廟又像道觀,究竟是啥?”當地民俗專家解讀,這是儒釋道融合的結晶。
一陣風聲起,一道白影飄飄然穿堂而出,揮舞“寶劍”朝張珊刺來,“啊!”“喔!”嚇得張珊兩人向后退了兩步,只見“寶劍”在張珊胸前半米處戛然停下,一白衣女子端起蓋碗放在“劍尖”延伸點上,一股清流汩汩從“劍尖”流出,在茶碗里激起浪花,浪花騰起曼妙清香。白衣男子收“劍”、立正,“劍”指青天,白衣女子躬身給張珊敬上一碗蓋碗茶。那支“劍”是一長嘴壺,這動作是龍行十八式的頂級展示。張珊虛驚一場,接起蓋碗抿上一口,清香流體從喉嚨流進她的身體,渾身舒適。
金黃的銀杏樹葉鋪滿平臺,竹子制作的茶座、茶椅擺放在平臺上,在此品茗特有味道。
穿過天蓋寺內堂,走過文人詩詞碑林,越過一片樹林,一麒麟怪獸張牙舞爪,似要抓住張珊。張珊快速向前跑去,突然大雨滂沱,這時已到一口井旁,井旁石壁上有“甘露”二字。張珊再往前跑,一猛虎在對面山坡嚎叫起來。
山坡下的洼地,有七株古茶樹挺拔在一所石院內,猛虎是為保護古茶樹而生。茶樹是人工馴化第一樹,已生活在此院千年,仍保持綠色、青春氣息。院旁,兩株古樹根纏纏綿綿扭在一起,被人稱為連理樹,似把愛進行到底。張珊心想:“這就是我期望的愛情啊!”
麒麟、猛虎是石頭雕刻而成,栩栩如生讓張珊產生臆想,甘露井遇聲落雨,連理枝的纏綿可是真實的。張珊想:“自然生出茶樹,茶樹生出故事,故事生出文化,文化打扮著自然,好一個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明發祥地。”
又登上一個山峰,站在玉葉仙子的塑像前,張珊有我即是玉葉仙子的感覺。玉葉仙子可是青衣江河神的女兒,吳理真的妻子。頃刻間,云波滾滾而來,罩住張珊的下半身,張珊似仙女般舞蹈起來,李姐看得瞠目結舌卻又歡喜不已。
回到天蓋寺,坐在滿園盡是金黃銀杏葉的茶座上,一漢服姑娘用纖細小手加上梅花指,伴隨音樂,舞蹈般取茶、洗茶、分茶、斟茶……有人小聲喝道:“哦!這是天風十八品。”
看過蒙頂山,張珊對茶又加深了一份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