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正品茗,門“吱呀”一聲洞開,仙風老人背著一背簍草藥從門外進入,張斌夫婦連忙起身鞠躬招呼。
老人就是華山,華山見兩天前的兩夫婦又來拜訪,知道是為女兒治病而來,即向兩夫婦點頭,徑直進到內(nèi)院。張斌夫婦忐忑不已,到華山家的真正原因張珊并不知情,華山知情,也許華峰也知道,如果張珊知道自己患有癌癥、知道到華美的真正目的是治療癌癥,以張珊要強的性格將會怎樣……
“咋個辦?咋個辦?”劉香急得要哭,張斌不斷安慰劉香:“不會有問題的,你看張珊來這里后多么高興。”
華山進后院放下背篼,瞥見廚房里除兒子外還有兩個女人,其中一個姑娘正洗菜,兒子華峰正切菜,另外一個女人正添柴,兒子和那個姑娘挺親熱。作為對兒子持續(xù)催婚的主角,看到兒子第一次和一個姑娘這么親近,華山特別高興。“外院那兩夫婦可是這個姑娘的父母,”華山默想,“上次來求醫(yī)是否是為這個姑娘求醫(yī)。”華山在門外悄悄端詳起張珊來。
內(nèi)院正堂的八仙桌擺了八道菜:茶香鹽煎肉,梔子圓子羹,山藥燉雞丁,橘皮紅燒肉,藿香茄子,枸紀白菜,山楂豆花,菊花青菜湯。完全是一桌養(yǎng)生餐。主客坐定,華山最后從內(nèi)院出來坐下,張斌夫婦尷尬地向華山打過招呼,客氣地說:“感謝華老先生,我們勞煩你們了。”華山一改上次拜訪的嚴肅,客氣地回答:“你們能來這窮鄉(xiāng)僻壤,能來我家,是瞧得起我們,來,請菜!”華峰開始給張珊夾菜,張珊對桌上的菜贊不絕口。華山不時看下張珊,心里騰出一絲微笑。
張斌夫婦忐忑地吃著飯,生怕華山問女兒治病的事,到吃完飯華山也沒有提,兩人甚為欣慰。散席后,華峰三人去廚房洗碗打掃,華山把張斌夫婦請到茶室。張斌懇切地說:“我女兒查出患有癌癥,我們沒有告訴她;這次來的目的是求醫(yī)沒有告訴她。”華山點頭,劉香接過話頭說:“我們懇求華老給女兒治病!”華山點頭。這時華峰三人從內(nèi)院出來來到茶室,坐下一起品茗。
煮茶談家常,眾人甚歡。華峰性情至,說:“你們等會兒。”便跑進內(nèi)院,出來時手里佩上一個長嘴壺,給眾人每人分發(fā)一個黑砂杯后,華峰突然騰空而起,壺隨身起,呼呼生風,時而金雞獨立,時而鷂子翻身,時而黑虎掏心,時而空心跟斗……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驚得張珊眾人眼露金光,驚異間,一股飛練從壺嘴噴涌而出,黑砂杯茶水奔涌,即刻滿杯不溢一滴。結(jié)束收壺,華峰回座。眾人凝固幾秒后,回過神來拍手稱贊。張珊對華峰甚是傾慕。
十二
張珊特別喜歡華美村,提出在這里住上一段時間。令人意外的是,一向穩(wěn)慎的華山第一個表態(tài),對張珊說:“可以,你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華峰聽了,高興地帶著張珊、李姐二人去打掃房間。張斌站起來,感激地說:“非常感謝!感謝華老先生!”
華美村的村民聽說有人到華山家,還在華山家住下來,有的人很不滿,有的人很詫異,有的人覺得有些意外。華家和關(guān)家移居到華美,華家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華山家居住的地方是華美村最頂端,比較隱秘,華家的庭院歷代都由村民集體幫助修繕,從修建之初就比較大,是二重院落。華山家祖?zhèn)鞯母叩燃夅t(yī)術(shù)也要求不外傳,一直以來村民對華山家敬重有加,到華山這一代也堅持尊重祖訓(xùn)、特立獨行,醫(yī)術(shù)不傳外村人。村民們都有學(xué)習醫(yī)藥技術(shù)的傳統(tǒng),對華山家祖?zhèn)麽t(yī)術(shù)也很感興趣。有的人通過聯(lián)姻、打干親家、攀華山關(guān)系都沒成功,要繼承華山家醫(yī)術(shù)必須由上一代傳承人選出最具悟性者作為傳承人。
華山留下山外人在自己家居住,村人覺得不應(yīng)該。
張珊在華山家居住一個星期后,華美村華家長者和關(guān)家長者領(lǐng)來一位吳姓老者到華山家拜訪,還要求華山家其他人回避。
華峰領(lǐng)著張珊五人去華老大爺家竄門。華山家只留下四個老者,一眾坐在茶室,華山以獨特的方式給大家斟茶。華家長者先發(fā)聲:“老華,住在你家的是誰?”華山回答:“是華峰的朋友一家。”關(guān)姓老者問:“他們住在這里何為?”華山答:“修養(yǎng)休閑,現(xiàn)在改革開放了,太封閉了可不好。”華家長者無語。
這時,吳姓老者娓娓道來:“我家在安徽時代從醫(yī),最近整理家傳醫(yī)典,發(fā)現(xiàn)吳家醫(yī)術(shù)為華佗傳授,吳家祖上是華佗弟子吳普,這次來是為尋親,尋華家后人。”華山說:“據(jù)老輩人講,祖上逃難時,除華家人外還有吳家人,吳家人來華美后改成華姓。”吳姓老者說:“這就對了,我們這支可能是跟隨華家逃難時在湖北掉隊,留在了安徽。”
“你是怎么找到這里的?”
“是查閱了吳家典籍查到的?”
“怎么查到的?”
“典籍有記載,華佗時期,有一處采藥之地在溟山,也就是蒙山,當時逃難的目的地是溟山,來蒙山縣打聽到這個村子華姓較多,就來這里了。”
吳姓老者掏出一個包裹,扒開層層破舊的黑布,取出一本古書《青囊書》,書已被蟲蛀,書頁露出密密麻麻的洞眼,有的已開始朽爛。華姓老者、關(guān)姓老者,包括華山立馬驚得青筋暴露,興奮之余略帶疑惑。
“你這是不是真的哦?”
“這是我家的最高機密,我家的醫(yī)術(shù)大多來源于此,而且得到本地患者認可,不知救死扶傷多少人。”
“你怎么不再保密了,這么珍貴的古書。”
“改革開放這么久,不能讓它塵封在我家方寸之地,應(yīng)該讓它造福桑梓、救死扶傷。”
“你為什么要到我們這里給我們說呢?你直接公布就行了。”
“不行,我得按照祖訓(xùn)找到華家人征得華家人同意。”
說話間,華山洗過手,帶上手套,焚香膜拜后,開始翻閱古書。古書散發(fā)出千年灰層的味道和朽味,但對華山來說那是悠悠千古的書香,愛不釋手。
四人交談半晌,華山叫回華峰回家做飯,他們要把酒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