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小孩于大為是個有些時候過于中二的少年,做事情只依憑自己的個人理性判斷,不太在意其他人的不合情理的噪音。于大為只對于自己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有熱情,不太考慮其它因素,算是個時刻保持理智清醒的性情中人。
比如,有一次選劉老師的課,他不會像其他學生一樣,先要摸底一下究竟有多少人選這門課之后,再考慮選修或者不選修。畢竟依學校選課規則,每個班級需要至少滿15名同學,這門課才開得起來。
有些喜歡鉆營的同學,就在選課系統里面觀望,看劉老師的課選修人數到了14個人,自己才考慮出手加入,那自己就是第15人,從而保證這個課程班一定足以下個學期開設得了,不會出現自己雖然選了課,但是因為選課人數不足15人,需要撤掉這門課,自己再另外去重新選修一門課,從而引發身心俱疲。
那孟小圓眼中鬼精鬼精的于大為,怎么選課呢?只選自己認為值得的。
哪怕選課系統里面只剩下于大為唯一的一個選課者,在教務部通知授課教師撤班之前,于大為會堅守到底,絕不退課。這會引發每個學期剛開學的第一周試聽階段,于大為去聽課的時候,自己可能是班里面的極少數選課人員。僅憑執著這一點,于大為就足以給授課教師留下深刻印象。
這樣一來,即便這個班級最后被撤掉,授課教師會把于大為理解為是自己的“鐵桿粉絲”學生,在于大為后續的學習時光里面,都會有意無意照拂一下。從這個角度來說,于大為算是無心插柳攢到了人品。
然而,于大為一旦面臨選課失敗,他就考慮另選一門足以讓他和課任老師課間休息時候能聊兩句天的新課,這就是他的又一種選課標準。這是什么意思呢?他只要但凡覺得可以無比自然地跟課任老師課間閑聊,就代表自己和這位老師之間磁場正確。
于大為從小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通常會告訴自己,聊天比較投緣的人,就是命中注定。而話不投機的人,那就保持距離好了,沒必要一定要沖過去融入人家,搞得自己反而精疲力盡。這省下來的社交時間,自己就做點力所能及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學習技能,比如強身健體,比如游山玩水,再比如做個兼職賺點小錢,順帶著攢個漂亮一點的簡歷。
于大為就這樣無比認真地恪守自己的處事原則,不想跟任何不相干的人有什么過多的瓜葛,有一點冷峻,也有一絲無情。無情到他參加學生活動組織之余,從來不考慮跟里面的女生一起約會。然而事實上,他這樣做,并非里面的那些女同學不夠漂亮,性格不夠好。恰恰相反,他承認那些女同學漂亮,也承認她們聰明性情好,甚至他能向其他人承認她們比自己還要優秀,但是他就是不會接受這些女生們有意無意的示好。
于大為自己也承認,自己是一個看似矛盾,但又極能自洽的人。自己常常并非不解風情,而是覺得那些女孩子流連在自己身上的眼波,敵不過歲月的煙塵,亦敵不過自己對于自由的向往。她們愛的無非只是自己的皮囊,然而,于大為認為,自己何止有皮囊?自己有比皮囊更加豐富的內在價值,但是那些女孩子對此并不是那么的感興趣。不出三句話,就足以把對面某個女孩聊出局,于大為對這樣淺薄無知且不善于知識積累的女孩,沒有持續接觸下去的任何想法。
歸根結底在于:無法同頻,那就少了太多生活樂趣。
但是,身材火辣、面容姣好的美女,站在自己對面,自己終究還是會禮貌性地欣賞一下,至于主動出擊搭訕這種事情,于大為認為,十分掉價。
然而,提及孟小圓,于大為的心情比較復雜。
孟小圓,并非人群中只要看了你一眼,就立馬驚為天人的那類大美女。甚至可以說,要身材沒身材,個子倒是不矮;論長相吧,并不明艷大氣,也不嬌媚百生,五官也是嘴紅齒白的,真的不難看,甚至是五官極為端正。
端正到什么程度呢?像以前舊筆記本上面印的封面畫一樣的天天向上的小學生。對,端坐在課桌前的時刻等待回答老師隨機提問的小學生。孟小圓身上那種打了雞血,隨時隨地都能把自己周圍變成知識競賽最后關鍵5分鐘時刻的狀態,讓于大為經常覺得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為自己也是天天為了學業殫精竭慮,免不了經常給自己鼓勁兒,在內心深處進行自我激勵。陌生,又是因為自己無法做到像孟小圓一樣自律,入學以來,三年如一日,經常在圖書館開門一瞬間,就沖到指定位置開始瘋狂用功。
于大為終歸內心深處還是有幾分散漫在的,他所理解的生活,是既要有努力奮斗的一面,但也不宜把腦子里面的弦繃得太緊。生活嘛,總是要有閑適舒緩的一面嘛。要不然,生活還有什么意思呢?那還不得變成一個機器人了?
可是,于大為又極其陶醉于與孟小圓在各門專業課堂上,遇到專業問題而展開的激烈討論,有的時候甚至是毫不留情的針鋒相對。于大為對于這個事情的理解在于:孟小圓是一個好的對手,能激發出自己討論問題的全部熱情,課堂因為有你有我而備顯精彩。
而且,他發現孟小圓與普通女生不同的一點在于,她認真對待每一次討論,既不敷衍,也不矯情,更加不會因為勝負而斤斤計較,甚至撒嬌、撒潑或者攜私報復。即便上一秒就某個觀點彼此還面紅耳赤,下一秒只要下課鈴響起,雙方就立即休戰和顏悅色,不糾纏,也不拖泥帶水。
加上孟小圓每次看自己的眼神,都是小學生一般的童真,這令于大為覺得自己甚是安全,不存在因為男女情愫而引發紛擾與糾結。糾結來源于什么?于大為要避免那些看到自己就滿眼春意的女同學,自己要回避這樣的女子,以節省時間精力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滿眼春意的女同學,打發起來,真的是太麻煩了,讓人傷神。
從這一點來說,孟小圓真的是太好了,又能充分討論問題,又不隨意發脾氣,看到我于大為又不會滿眼春意,同時又友善和氣。這樣的人,特別適合一起做事情,這是大一的時候,于大為對于孟小圓的基本認知。
因此,在課程進行到期中考試的時候,于大為直接跟孟小圓開口,自己要請孟小圓幫自己占座位,然后大家一起組隊自習。
于大為的想法很單純,近朱者赤。跟持續穩定在年級前三的孟小圓一起學習,自己再怎么偷懶,成績也不會差得太離譜吧?自己只要坐在她對面,學習戰歌BGM那簡直就是自動響徹云霄啊。
但于大為還是留了一點小心思,他怕孟小圓誤會自己主動提出一起上自習的請求,于是,他從來不叫孟小圓一起吃飯,至少不會一對一去吃飯。而且,哪怕是三個人一起的食堂吃飯可能性,于大為都盡量回避。他不希望看到除自己與孟小圓之外的第三個人,要么推波助瀾,要么橫加猜測,要么更有甚者,把自己做為了解孟小圓的一個切口。
于大為暗想:孟小圓是我的,但是,孟小圓也不是我的。
這樣詭異的設定一旦出現,就令于大為自己先陷入到了一種無法向他人言說的邏輯混亂之中。因為,他沒有辦法向第二個人講,他的真實內心想法與態度。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敢,以及最重要的,他不愿。
于大為常常會暗想,自己這樣究竟算不算是一個渣男行為?
可是,每每看到孟小圓坐在自己對面,努力埋頭讀書旁若無人的雞血狀態,于大為就很享受。因為,他曉得,孟小圓并不愛我,她唯愛書,愛學業,愛前途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