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簫劍和晴兒從房中出來表示簫劍準備留下時,自然少不了大家的揶揄。
“看起來我要多個嫂子啦!”小燕子對于簫劍的留下早已高興得要發瘋,而簫劍和晴兒的定情更是令她覺得喜上加喜。
小燕子本就喜歡晴兒,現在又多了簫劍這層關系,一時之間就如同她自己常說的,快樂得要飛到天上去。
爾康和紫薇后來也收到消息來到了會賓樓。一大群人歡聚一堂,慶祝簫劍的“不走”,也慶祝簫劍、晴兒的“撥開云霧見天日”。
“簫劍,上次在南陽,你想不認小燕子就離開,這次又是這樣,打算埋藏晴兒遠走高飛。你怎么這么沉得住氣!”爾康對于簫劍有些責備又有些敬佩,他明白他的不易,他的糾結,他的無可奈何。
“最后沉得住氣還不是變成沉不住氣。我現在也弄不清楚我自己,大概就是小燕子常說的‘化力氣為漿糊’!”
“哎,不管怎么說,我們這個大家庭終于還是沒有分散。又有晴兒和簫劍的好事,值得干一杯!”永琪也笑著說道。
“對,讓我們以茶代酒,為友誼干杯,為愛干杯!”紫薇也附和道。
眾人舉起茶杯,一飲而盡,這個大家庭變得越來越圓滿。只是相聚時光總是短暫,晴兒因為一早出門,都沒來得及和老佛爺交待過。如今已日上三竿,想著簫劍的事已定,所以不敢再多做逗留。乘著中午前,趕緊回了宮。
回到慈寧宮,太后自然要問起她去了哪里,總覺得有些反常。她也就只能謊稱是昨天自己的玉佩落在了學士府,今天早上就趕緊出宮去拿。太后雖然覺得有些勉強,但也沒有細究,只一心以為晴兒對爾康還是舊情難忘,也就隨她去了。雖然之前晴兒已經親口求她說她不要爾康,不要再為她和爾康費心。不過太后仍然是理解不了小輩們的感情觀,她一直以為也許過一陣爾康習慣了和紫薇的婚姻生活后,而紫薇和晴兒若又相處的很好的話,說不定這二女侍一夫還是可能的。
永琪和小燕子回到景陽宮,自然免不了議論起簫劍和晴兒。
“永琪,我今天真是太開心了。簫劍不僅沒有走,還和晴兒定了情。”小燕子一邊笑呵呵地說著,一邊喜滋滋地回想著簫劍和晴兒,“簫劍和晴兒,真是太好了!我哥那么厲害,晴兒又那么聰明漂亮。他們倆就是那個—天生一對!”
“其實我早看出來他們倆有問題啦!今天早上晴兒來找我們,我想大概就八九不離十了。”
“你早看出來了?那你怎么沒和我說呢!”
“那也就是我心里的一個猜想,一種直覺。再說了,畢竟是他們兩人的事,我們旁邊人也不能亂點鴛鴦譜啊。就像那時候我喜歡你的時候,其實也是七上八下,完全沒譜,不知如何開口。”
小燕子聽到永琪提起了自己,又想到了出巡時的表白,忽然心頭一熱,既甜蜜又羞澀,臉不禁地紅起來,“那時候是我給你拋繡球。”
“可不是么?當時真的氣炸了,而且又很難過,以為你根本無意。”
兩人回憶當初那個亂牽紅線后來又胡亂吃醋、吵架的混亂場景,不禁覺得特別可愛又好笑。
接下來是一段忙碌又美好的日子里,爾康、紫薇、永琪、小燕子為了簫劍和晴兒的好事可是積極得不得了。四個人千方百計地找各種理由和借口創造簫劍、晴兒見面的機會。時而是以紫薇的名義請晴兒出宮,時而是小燕子請晴兒來景陽宮以幫忙教小燕子功課為名。雖然太后從心底里還是不怎么喜歡小燕子,但考慮到小燕子是打著用功讀書的旗號,似乎也不好阻攔。
此刻他們幾個并不知這樣歲月靜好、其樂融融的日子后來會成為他們一生中特別懷念的時光,只是再不復返。
***
這一天,乾隆召集小燕子、紫薇、永琪、爾康到書房談話。
“皇阿瑪吉祥!”四個人紛紛向乾隆行禮。
“今天叫你們四個過來,主要是有兩件事。關于黃河水災的事,我想你們也有所耳聞。今年春季河南、山東一帶雨水增多,七月開始更是暴雨不斷,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乃至汾河中下游,都是災情險惡,大片良田、房屋被淹。多處大堤決口,老百姓是流離失所啊。連日來都是地方上加急送來的災情折子。朕真的是關切不已,也心痛不已啊。”
“皇阿瑪,兒子不能為您分憂,真的是不孝極了。”永琪懊惱地說道。
“永琪,你能有這份心,朕已經欣慰極了。朕打算等今年這災情過去了再次南下,視察黃河及江南的河道。這河道的治理始終是咱們大清朝的一件大事。”
“皇阿瑪,這么說,您這南巡的計劃已經定下了?”爾康也插話問道。
“是啊,朕準備明年過了年,正月出發,朕早朝時已經吩咐了福倫即刻安排起來,爾康、永琪你們也一起參與籌備這次的南巡,順便在視察過程中也學習歷練一下。”乾隆聲音宏亮,精神奕奕,雖說年過五十,可依然身材挺拔,舉手投足間仍然是那君王氣宇不凡的氣度。
永琪、爾康精神一振,拱手向乾隆作揖,一邊說道,“是,皇阿瑪。”
對于乾隆能委以重任,他們二人都深感榮幸。
“皇阿瑪,南巡是去哪兒呢?”聽到出巡,小燕子有了興致,立即詢問道。
“就是從京城出發,一路往下,到江南。”乾隆解釋道。
“那我和紫薇呢?我們能不能去?”小燕子撲閃著大眼睛著急地問道。
乾隆瞥了一眼小燕子,佯裝嚴肅道,“你不能去!”
“為什么不能去?皇阿瑪,您上一次微服出巡不也帶上我和紫薇了嘛,這一次再帶上我們一點問題都沒有。”小燕子又使出了她時常對付皇阿瑪的半撒嬌辦耍賴的攻勢。
“這一次可不是微服出巡,這次是光明正大地出巡。主要是為了視察河道和河務,你以為是去游山玩水呢。”
“皇阿瑪,求求你了,帶上紫薇和我吧。我保證這一路上我都乖乖的,您和永琪、爾康辦你們的國家大事。我就在后面跟著,什么話都不說,什么事都不做。”小燕子可憐兮兮地央求道,腦子里又在飛速運轉想還有什么對策可用。
“你的保證,朕可不信。你時不時地干出點荒唐事,這出巡路上可不能出岔子!”
“我保證我這次一定聽話,只要您說不能做的事,我就不做。”小燕子繼續哀求道。
乾隆故作深思,背過身去。
小燕子看乾隆還是不答應,真有些著急了,“皇阿瑪,要不你還是像上次一樣考我背詩?好不好?只要我背的好,您老人家就帶我去。”
小燕子一計不成,又施一計。
“這樣啊,那也可以。這南巡比微服出巡要久,那你就背首長一點的,背白居易的《琵琶行》。”
其實這次南巡乾隆本就會帶上太后、皇后、令妃等,自然也包括幾個喜愛的兒女。但既然小燕子自己提出要背詩,他也不介意正好來個順水推舟,讓她多長進些。
“好好,只要讓我出去,再長我也背。”小燕子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的決心,一臉正經。
“只怕等你看到《琵琶行》時,就是,‘哇,這么長,不是要了我的命嘛’!”紫薇上前一步,對小燕子調笑道。
“紫薇,你不要小看我!我現在有簫劍教我,我已經進步神速了。背詩有何難?還能把我吃了?我說了,說不定哪天我也會成為‘出口成章’的人。”小燕子甚是不服氣,說著說著又得意洋洋起來。
“是,小燕子。那我們拭目以待哦!”紫薇揶揄道。
永琪、爾康也跟著起哄壞笑起來。
“皇阿瑪,你說有兩件事。那另一件事是什么?”永琪關切地問道,以為還有其他國家大事。他一直很期盼能多為乾隆分憂,期待自己有更多成長。
“這另一件事是關于永琪和小燕子。”
永琪和小燕子一聽,心中一緊。他們倆從相識到成婚,走的一路艱辛。永琪之前每次聽乾隆提起小燕子都沒什么好消息,已經成驚弓之鳥了。雖然終于成親了,但此刻當下,聽到是單獨關于他和小燕子,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緊張起來。
乾隆見他倆神情嚴肅,就立刻笑著解釋道,“兩個孩子別緊張。說起來其實是個喜事。前一陣子內務府整理內城的王府宅邸,這后海這邊正好有一個宅子空出來,我想著這永琪和小燕子也成親大半年了,也該自立門戶了。所以打算把那個宅子賜給你們,永琪也封為‘貝子’!等內務府都安排妥當了,你們挑個吉日住進去。”
“什么叫自立門戶?是搬出宮去嗎?”小燕子對于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實在不敢相信。
“意思是,皇阿瑪允許我們搬去宮外啦!”和小燕子眼神交匯,永琪也是又意外又驚喜。
“這么說是真的啦!”
“千真萬確。”乾隆爽朗地答道。
“這么說,我可以出宮啦!”聽到乾隆那么堅定的回答,小燕子已如在云端。
“謝皇阿瑪恩典!”永琪、小燕子一起向乾隆謝恩。
“皇阿瑪,您實在是這世界上最好最偉大的爹呢!皇阿瑪萬歲萬萬歲!”小燕子忍不住蹦了起來。
“哼,你就這么迫不及待地出宮,離開皇阿瑪都沒有一點舍不得?”乾隆又調侃起小燕子來。
被乾隆這么一問,小燕子立刻收斂,有點不好意思地向乾隆撒嬌道,“離開皇阿瑪確實很舍不得,但是這宮里的規矩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我還是很怕哪天不知道做錯了什么被砍頭呢!不過我一定和紫薇一樣會時常進宮來看皇阿瑪的。只要皇阿瑪想我們了,我可以和紫薇一起隨時回淑芳齋小住。”
“不過小燕子,你也別高興太早了。別以為去了宮外就可以任意妄為。雖說宮外不比宮內,但你們代表的還是皇家,基本的禮儀規矩還是要遵守的。聽到了沒有?”乾隆對小燕子總是有諸多放心不下,最后還是忍不住叮嚀幾句。
“是,謹遵皇阿瑪教誨!小燕子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小燕子滿眼笑意打著包票。
“還有那個《琵琶行》,你打算什么時候背給朕聽?”
“不是還有幾個月呢嗎?出行前一定給您背出來就是了。”小燕子自信滿滿地答道。
永琪、紫薇、爾康都笑著看著她,估計過不了多久,這自信滿滿就要變成罵罵咧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