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這幾個年輕人,腦袋里裝的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念頭?什么人人平等!容嬤嬤,你聽得懂嗎?”皇后在回去的路上,腦子里仍然盤旋著剛才聽到的紫薇、晴兒們的說辭。
“皇后啊,奴婢哪能聽懂這些啊?奴婢只知伺候好您是奴婢的職責!”
“我們能和皇上平等,和老佛爺平等?奴才能和主子平等?女子能和男子平等?”
“這奴才們哪能和主子平起平坐。格格們都是小孩子家家的,想法自然是天真爛漫了些。”
“是啊,這怎么可能有那樣的社會,那不是亂套了嗎!”皇后和容嬤嬤閑聊了幾句,若有所思。她這一生生在富貴之家,又入宮成了娘娘,成了皇后,雖說為了家族、為了國家,必有委屈、隱忍之處。只是若按剛才幾個小輩所說之平等,她這一生的尊貴該如何安放。想到這兒,她不由地不寒而栗,后背一陣汗涔涔。
此刻,另一個人也正在房里和太后匯報。
“桂嬤嬤,怎么樣?你盯得如何?”
“回老佛爺,您猜的應該沒錯。今日奴婢跟在晴格格后頭有一陣。起先晴格格和還珠格格、紫薇格格一起。這逛了沒多久,兩個格格就走在前頭,晴格格和那個簫大俠并肩一起走了。”
“什么簫大俠,我可不管他什么大俠不大俠!”太后顯然聽著這“簫大俠”三個字有些煩人。
“是,是晴格格后來和那個簫劍走在一起。”
“哦?那他們兩人有特別的舉動沒有?”
“特別的舉動倒是沒有,只是晴格格和簫劍這互相看著,確實是情意綿綿。而且那還珠格格也回頭對他倆擠眉弄眼,肯定也是知情。只不過他們說些什么,奴婢離得遠,聽不真切!”
桂嬤嬤還沒說完,太后就很生氣地一拍桌子,“他們各個都知情!還有這個小燕子,自己先是迷惑了永琪,現在又弄出個哥哥來,來迷惑我的晴兒!”
“老佛爺,您消消氣!”桂嬤嬤趕忙給太后遞上杯茶,“咱們晴格格是什么人,那是老佛爺您的心頭肉,是天上的小仙女,哪能是那簫劍能配得起的!想必格格也是一時被迷了心眼。等回了宮里您讓他們少見面,這自然就淡忘了!”
“你說的有理!不過暫時先不要打草驚蛇,你這一陣就先多注意注意晴兒。有什么特別的記得來向哀家報告!”太后吩咐道。
“奴婢明白!”
在鎮江的日子自然離不開登山攬勝,金山、焦山、北固山可謂各有各的風貌,各有各的故事。
臨近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圣誕,這幾日江邊正好趕上廟會,好不熱鬧!邊碼頭人頭攢動,白天香客們似從各處集結而來,山間小路上不時有外地和當地的老百姓上山拜佛,也有在路上支起了兜售一些野果、糕點、茶水、齋面的小攤。山腳下還有專門搭了戲臺演妙善公主成道的戲文。說書人、雜耍、手藝人一時云集,似要比個高下,實在是熱鬧極了。
至夜幕降臨,星星點點的燈火開始亮起。
“永琪,哥,你們快來看,他們是在做什么呢?”小燕子拉著永琪從觀瀾臺望下去。
“好像有人在弄什么東西?不過看不太清。”永琪也張望著,只是光線不夠,不足以看清山下的動靜。
“你們在看什么呢?”紫薇挽著爾康也出來散步。
“江邊有人不知在搬什么?”簫劍對著紫薇、爾康解釋道。
“我剛聽我阿瑪說好像晚上是有什么表演。大概就是為了這個表演吧!”爾康說道。
“有表演嗎?”小燕子睜大了眼睛,“表演我最感興趣了!”
于是大伙兒都圍在觀瀾臺的欄桿邊開始等待“表演”。大約是這個表演的消息早已傳開,不一會兒,越來越多的人都到了觀瀾臺。乾隆、太后、晴兒、令妃也都出來湊熱鬧。下人們還把桌椅也搬了出來,以便主子們可以休憩賞演。
“晴兒,來這邊來這邊,我們這邊位置更好!”小燕子見了晴兒就遠遠地招呼她。
晴兒不敢馬上過去,先是看了一眼太后,見她不置可否,裝作沒看見的樣子,便低聲問了一聲,“老佛爺,小燕子、紫薇喊我。”
太后向著西側小燕子的方向瞄了一眼,又看著晴兒期待的眼神,心有不忍,“去吧去吧!”
晴兒這才興沖沖地加入到小燕子、紫薇的隊伍里。瞥見簫劍的那一瞬,兩人默契一笑。
“哇——”
忽然在場所有人一聲驚呼。
原來山腳下延至江中一瞬間全部都亮了起來,燈火通明。停靠在江邊的船一艘接連一艘,每艘船上都掛上了各式剪紙燈、琉璃燈,流光溢彩。從上望下去,江邊燈火連綿十里,映徹夜空,宛若白晝。
“來了來了!”有人在人群里喊了一聲。
只見有造型各異透亮通明的船只從遠處緩緩駛來,花鳥,魚蟲,民風傳說,此刻都成了船上炫耀奪目的主題,一個個靈動活潑,隨波搖曳生姿,映照江心。若說只是花燈精巧,那各位紫禁城里的貴人們逢年過節的自然未曾少見,也絕不亞于這江上的這些。但是,這燈船結合,與江天相映的盛景卻是絕無僅有,難得一見。正是粼粼一水間,熠熠更生輝。
“……二月里杏花葉放青,綿綢杭粉花樣新……
三月桃花花正紅,太湖邊上出蘿卜……”
忽有嘹亮的歌聲,渾厚有力,劃破江面的寂靜,向四周傳開。
“這是在唱什么?”紫薇有些好奇。
“大約是他們這兒的一種特色曲調,和燈彩表演結合,不過我也只是聽人說過,不是太清楚!”簫劍答道。
“雖然聽不太懂,不過這調子、節奏、和燈船一起還挺有韻味兒呢!”晴兒仔細想去分辨唱的是什么,可惜并不能聽清。
爾康用肩搡了搡身邊的永琪,“你聽出來唱什么嗎?”
永琪也是搖搖頭。
也是,他們這群人除了簫劍,一個個都在北方長大的,對這些江南方言的唱詞的確有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如果只是用心憑感覺聽,卻也能直接感受到這曲調和唱詞中躍動的活力和生命力。
“來了兩條龍,快看啊!”小燕子突然喊起來。
這大約是今晚最重頭的表演了。一時間,乾隆、太后、皇后、令妃還有其他王公貴族也都圍了上來。
不知這燈船用了什么技藝,這在山上看著,兩條火光十足的游龍在江面上自在嬉戲,龍身可靈活扭動,龍頭亦可下探如飲水狀,上揚又可吐水。二龍時而相對而往,時而追逐玩鬧,實在是活靈活現!
突然間,兩條龍從兩側相向而撞。正當看得所有人心頭為之一緊之時,一陣響聲異動,接連幾個黑影竄上天空,隨后如天女散花般在夜空中炸出幾朵絢爛的煙花,璀璨奪目。
“哈哈哈,這民間都是臥虎藏龍啊!能做出這樣精彩的燈船表演!”乾隆毫不吝嗇他對眼前炫目燈火的夸贊。眾人也都是用力鼓掌叫好。
正是:
頭陀山下夜行船,金樹銀花頃刻燃。
照入江心霞影彩,東坡先著祖生鞭。
乾隆當即賦詩一首,揮毫潑墨。所有大臣則是圍攏一起,恭維稱嘆。
紫薇在煙花綻放的霎那,趕緊雙手合攏舉至胸前,閉眼誠摯地許愿祝福。
“你許了什么愿?”爾康問道。
“嗯,秘密!說了就不靈了!”
“你不說我也知道!”爾康似狡黠一笑。
“那你就去猜吧!”
兩人相視而笑,人群之下是十指緊扣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