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轱轆度眾生。Mahayana是大乘佛教的主要梵文的英文拼寫。在佛教聲文,緣覺,菩薩是三乘佛教。菩薩乘即為大乘佛教,又叫漢傳佛教。在藏傳佛教中,除了緣分覺知和菩薩,加入了金剛乘這一分類。
藏傳佛教是政教合一的,有四部密宗。漢傳佛教與統治政府分離,只有三部宗。佛教的具體特征大致相同,但是結合民族的特點,漢地與藏地生活習慣略微不同,因而僧人的生活習慣,寺廟的建筑風格,造像的造型等等,存在較大的區別。
藏傳佛教典籍主要有《金剛經》,《心經》,《堅贊》,以密宗為主。漢傳佛教典籍主要有《大正藏》,《華嚴經》,以及漢傳相關的宗派例如禪宗,華嚴宗,凈土宗等等。
關于黃山,在秦漢時期即有人隱居在此。會稽太守陳業“潔身清行,循跡此山。”
南朝宋元嘉年間,朝鮮僧人在黃山缽盂峰下建新羅庵,為佛教傳入境內之始。
隋唐時期,浮丘峰下,有道教宮觀浮丘觀,敕建九龍觀,浮丘壇。唐開元十八年(731年),佛教志滿法師在白龍潭旁建寺院,敕名祥符寺。
天寶六年(747年)目輪法師在軒轅峰下建軒轅古剎,清代改名福固寺。
中和二年(882年)天竺僧(印度)麻衣禪師在翠微峰下建翠微寺。
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采石峰側有黃山觀(升真觀)。
南宋嘉定年間,翠微峰下有黃山堂(城山觀)。煉丹峰前有仙壇宮。
南宋末年,道教全真道張尹府真人建有松谷觀。
元代,仙都峰溫泉巖壁刻有“軒轅行宮“四字。
明嘉靖,有朱砂庵,后改名為法海禪院,護國慈光寺等等。
萬歷34年(1606)除了改擴建慈光寺外,還增加修建了文殊院在玉屏峰前,大悲院在光明頂前。
萬歷38年(1610)寓安禪師募建躑杯禪院,敕名云谷寺。
后在黃山景區多為佛道禪院隱居之所。寺宇大多香火不濟。
1949.4.27黃山解放。
在這吳楚交接的避暑勝地和天然氧吧內,可以一品黃山毛峰的清雅甘甜,體驗打坐,素食,寺院,宗教的本質,了解采茶,抄經,圍爐,傳燈,撞鐘各類活動,分享明前毛峰的淡雅。體會“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禪宗妙意,除了風吹樹葉的聲音,你還能聽見啾啾鳥鳴,潺潺溪水。此地依山傍水,環境清幽,偶然香火,修竹沙沙。令人流連忘返。
美麗的太極八卦,佛道思想,易經智慧,均在此流轉。山水相依,云霧繚繞,讓人恍惚中似乎看見了如來佛祖,又或者太上老君。是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保ò不宅樼鹕剑?/p>
這不東不西,不北不南,低調又有點多災多難的安徽省,安慶徽州范圍,令人魂牽夢縈,卻又現實有料。有國民政府官員,科學巨匠,兩漢經典,醫學大家,古今書畫,詩人墨客。
在飲食方面,水烙饃板面格拉條牛肉湯是皖北特色,皖南有老雞湯配炒米,油炸春卷炸豆腐。語言方面,徽語吳語贛語,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夾雜著。
當時只道是尋常。身臨其境,才知水墨江南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