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說的是陳時江南盛歌王獻之所作的迎接小妾的一首。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曾對此類樂府詩的發展作了一個小結:“晉世群才,稍入輕綺,…采縟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風,嗤笑絢務之志,崇盛忘機之談。…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以近世之所先也。”
此類詩歌重視用典,講究聲律,追求辭藻。文辭華美,音韻流轉,圓潤跳脫。
宋齊梁陳的“梁陳”對隋唐時期格律詩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說說隋朝的JS省。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隋煬帝的墓地就在揚州司徒村曹莊。揚州江都廣陵,samething.在漢末的451-459年,廣陵遭到屠城。作為一直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當時的廣陵呈現“邊風疾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的戰后頹勢。589年,隋煬帝在還是太子的時候駐于廣陵,后興修水利,廣陵逐漸更名為江都或者揚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煙花三月下揚州”使之名垂千古。
隨著士兵,難民,商賈的不斷流入,揚州變得繁榮而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人口迅速膨脹直到黃巢叛亂。其后,南唐后主李煜以以下的句子來描述揚州的毀滅: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官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說道“十年烽火揚州路”的戰亂景象。
清軍南下時揚州又被屠城十日,是為多鐸指揮的揚州十日慘案。在近代,太平天國和清王朝對峙的局面也從揚州開始。清政府認為“揚州附逆”,遂又將其搜洗一空。
太平天國屠殺了許多江浙皖人民,甚至把烽火燒到了加拿大。在溫哥華的維多利亞,和Westminster,他們聯合廣東人進行了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后洪順堂支持孫中山和革命黨,為廣州的黃花崗起義進行了籌款。
揚州園林比蘇州園林更為低調。有名的是個園和何園。個園是大約1818年兩淮鹽商商總黃志筠的私家園林。建筑個園大約花費了600萬兩白銀。其奢華豪氣入內才有觀感。何園是康熙年間徽州吳家龍建筑的雙槐園。后于1883年由官員何維鍵買下。內有著名畫僧石濤(朱耷石濤)的很多作品。這個園林又名“寄嘯山莊”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但何園遠遠不如何維鍵描述得這樣謙虛。其花了13年方建成。有“天下第一亭”,“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和“天下第一山”。因此可看的有亭廊窗山。例如“復道回廊”,“水上戲臺”,“楠木廳”和“片石山房”。
除了朱耷石濤這樣的名畫家之外,文人名士還有“揚州八大怪”分別是鄭燮(鄭板橋),怪在傳奇。高翔(怪在淡泊),金農(怪在才氣)。李鱔(怪在命運),黃慎(怪在悟性),李方膺(怪在命運),汪士慎(怪在其人)羅聘(怪在使命)。
接下來分別說說。鄭板橋是乾隆年間的進士。著名書畫家文學家。一生只畫蘭竹石。
高翔終身布衣,擅畫山水花卉,與石濤為友。終身祭掃石濤之墓。
金農也未做官,一身才氣,五十多歲開始作畫,終身貧困。始創金農體楷書。擅長書法。
李鱔是康熙年間舉人,內廷供奉的畫師,然而由于畫風不夠“正統”被排擠出來,在山東滕州任知縣。忤逆大吏后被貶官至揚州以賣畫為生。他和鄭板橋關系很好,擅長潑墨作畫,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貢獻。
黃慎是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畫,作品多為樵夫漁民等,給晚清人物畫帶來了新的氣息。
李方膺是中國清代詩畫家和官員。他擅長梅蘭竹菊松魚。畫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
汪士慎祖籍安徽,住在揚州以賣畫為生。常在揚州城外畫梅,寫狂草。所謂“盲于目,不盲于心。”
羅聘是金農的入室弟子。他沒有做官,喜好游歷,擅畫《鬼趣圖》。他在金農去世后搜羅其遺稿,使其作品傳世。他的妻子方婉儀,字白蓮。也擅長畫梅蘭竹石。
這八怪都具有坎坷的身世,以畫寄情,參加詩文酒會,繼承了不同的和傳統及正統相異的繪畫技法,不落俗套,取材于生活,不受成法與古法的束縛,給當代繪畫帶來新的生機。他們也因標新立異而影響了一批后世畫家,例如著名的齊白石,吳昌碩,徐悲鴻,趙之謙等藝術大師。
在為官和政治哲學方面,揚州八怪均具有深惡痛絕卑污,趨炎附勢,奉承和奸惡等不良作風。除了鄭板橋,李方膺做過小小的知縣以外,其余六人均以“魯連”,“介子推”為楷模,不愿做官,將自己的志趣融匯在詩文書畫中,以書畫反映民間疾苦,表達苦悶,體現了他們對理想社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