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開發廬山的是英國傳教士李德立,他當然有一座別墅在此。這里還有用石頭壘砌的基督教堂別有風味;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的成名作《大地》就是在廬山出產的,美女作家的別墅不能不看;還有廬山守將楊玉春的軍官別墅,等等。這些老別墅講述的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廬山的歷史。
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會士LydellJohnDuff(都約翰)是廬山英租借地的管理機構牯嶺公司的第一任經理,成為第一批在廬山購地建別墅的西方人之一。從1910年到1930年間,都約翰在擔任牯嶺公司經理的20年間,廬山牯嶺建西式別墅500余棟,修建醫院、學校、公路、橋梁及各種公共設施,成為了在華外國人的避暑勝地。在擔任牯嶺公司經理的同時,都約翰還創辦了廬山最早也是最豪華的飯店——仙巖飯店,歷來成為達官顯貴的下榻之地。仙巖飯店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的策源地之一。
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會士LydellJohnDuff(都約翰)在廬山生活居住了43年,能說一口流利的廬山土話,在廬山幾乎無人不知,人們管他叫“都洋人”。1939年4月,日軍侵占廬山,限令其全家立刻下山,都約翰不堪受辱自盡。時年75歲,遺體葬于牯嶺外國人公墓。
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會士LydellJohnDuff(都約翰)在這里寫了大量的英文散文,例如《Family&Resting》他的家里還有留聲機、鋼琴等現當代歐洲式的陳列。他也發現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景德鎮的瓷器。
1939年至1949年,廬山處在日據和蔣介石的統治下。她于1949年5月24日解放。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29師進駐縣城,標志著星子縣解放,也意味著廬山結束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迎來了解放的曙光。對于廬山人民和全國人民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轉折。
蔣介石十分鐘愛廬山,一度曾想把整個首都都遷到廬山來。他大概把廬山當作他的勝利之山。1933年起,他在廬山辦“軍官訓練團”,目的是為了“剿共”。共訓練軍官25000多人。憑著這次訓練基礎,他在廬山上指揮了對共產黨蘇區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圍剿,逼迫紅軍進行了戰略轉移——長征。
5月18日上午,湖北黃岡軍分區13團一個營的解放軍,由九江乘車到蓮花洞,當時廬山人民親眼看見中國人民解放軍,邁著整齊的步伐,唱著嘹亮的軍歌,經小天池來到牯嶺街,與先頭部隊二野一個排的解放軍戰士在牯嶺勝利會合。至此,廬山結束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廬山人民和全國人民一樣獲得解放,迎來了解放的曙光。1949年4月國民黨軍長江防線崩潰后,國民黨星子縣政府頃刻瓦解。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舉解放了星子縣。
從廬山向南,就能到達GD省。這里的氣候稍微濕熱。有些瘴氣,涼茶和中藥鋪子能解一脈“熱氣”。贛州全境接壤廣東和福建。瑞金接壤武夷山,定南接壤廣東河源,大余接壤廣東SG市。
江西名人除了前面提到的陶淵明、晏殊、王安石、黃庭堅、楊萬里、陸九淵、還有愛國詩人文天祥、戲劇家湯顯祖、畫家朱耷。
韶關有唐朝著名詩人政治家張九齡(673-737),他以高齡直諫著稱,卻在64歲那年被逐出朝廷。他的詩云:“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銀手贈,還寢夢佳期。”
廣東名人當然還有戊戌六君子的梁啟超康有為。梁啟超于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享年56歲。康有為也長期生活在廣州。
除了孫中山、梁啟超、康有為、彭湃以外,我黨的廖仲愷、葉劍英、葉挺,太平天國洪秀全、鐵路工程之父詹天佑和國民黨高級將領蔡廷鍇也是籍貫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