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鳴
婚后的生活忙碌而充實,秦霄賢和白月光將家中的閣樓改造成了專屬工作室。一面墻上掛滿了秦霄賢的相聲手稿和演出海報,另一側則擺放著白月光收集的各式古箏,墻角的書架上,傳統典籍與現代音樂理論書籍錯落有致,空氣中常彌漫著淡淡的墨香與檀木氣息。
秦霄賢的工作日程依舊排得滿滿當當,各地的演出、綜藝邀約不斷,但他總會雷打不動地留出周末時間。每個周六的清晨,他會系著印有相聲云紋的圍裙,在廚房研究新菜譜,白月光則倚在門框邊,一邊調試琴弦,一邊聽他興致勃勃地講新構思的段子。有時靈感突至,秦霄賢會隨手抓起鍋鏟當快板,即興來上一段,逗得白月光笑得直不起腰,琴弦上流淌出的音符也跟著歡快跳躍。
白月光的音樂事業也迎來新突破,她受邀擔任國際傳統音樂協會理事,經常要飛赴世界各地參加研討會和演出。每次臨行前,秦霄賢都會將一枚刻有“平安“的玉墜塞進她的行李箱,而白月光則會提前錄制好一段段古箏曲,存在秦霄賢的手機里,讓他在獨處時能聽到熟悉的旋律。
一次,白月光在歐洲巡演期間突發急性腸胃炎,強撐著完成演出后便發起了高燒。遠在國內的秦霄賢得知消息,推掉了所有工作,連夜搭乘最早的航班趕到她身邊。當白月光在醫院醒來時,看到秦霄賢趴在床邊,胡子拉碴,眼睛布滿血絲,左手還緊緊攥著她的古箏撥片。
“你怎么來了......“白月光聲音虛弱。
秦霄賢抬起頭,眼眶泛紅:“說什么傻話,你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八⌒囊硪淼氐沽吮瓬厮?,“以后不許這么拼命了,我會心疼?!?/p>
回國后,兩人決定放慢腳步,共同策劃一檔文化傳承類節目《弦外之音》。節目中,秦霄賢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解相聲歷史,白月光則現場演繹經典古箏曲目,并邀請非遺傳承人、年輕藝術家共同參與,探索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為了錄制一期關于敦煌文化的特輯,他們帶著團隊深入大漠,在月牙泉畔搭建臨時舞臺。秦霄賢身著改良版飛天服飾說相聲,白月光的古箏曲與駝鈴聲、風聲交織,現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隨著節目熱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文化。秦霄賢和白月光收到了許多粉絲的來信,有人說因為他們的節目開始學習古箏,有人表示想報考相聲專業。這些反饋讓他們更加堅定了推廣傳統文化的決心,他們開始走進校園、社區,舉辦公益講座和演出。
在一次大學講座上,有學生提問:“你們覺得愛情和事業該如何平衡?“白月光看向秦霄賢,微笑著說:“其實我們從未刻意去平衡,因為他的夢想里有我,我的追求中也有他。就像古箏與快板,看似不同,卻能合奏出最美的樂章。“秦霄賢則調皮地補充:“對,我負責逗她開心,她負責讓我驕傲,這就是我們的平衡之道!“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也讓更多人相信,愛情與理想是可以相互成就的。
時光流轉,秦霄賢和白月光的身影依然活躍在文化傳播的舞臺上。他們用愛與執著,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橋梁,讓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而他們的故事,也如同永不褪色的經典旋律,持續奏響著動人的樂章。